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取2013与2018年城市POI(兴趣点)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与热点分析法,探究乌鲁木齐商业中心演变与商业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8年乌鲁木齐商业空间由单一核心逐渐发展为多核心商圈,各类商业辐射范围扩大、集聚程度增加,但发展速度不均;商业空间呈多中心组团沿交通干道向两侧延伸的扩散方式,南部区域商业职能较北部更完备;不同的商业业态集聚形态与区位存在差异,核心区商业职能完备且功能互补,外围区商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拓展速度,各类商业网点分布较为分散。从宏观角度剖析乌鲁木齐商业规划与布局问题,为城市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为当前各城市提振夜间经济的重要抓手.文章筛选出福建省90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福建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福建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城市...  相似文献   

4.
以盘锦市2010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为基础资料,选用生态意义较为明确的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格局2个水平上定量地分析了盘锦市的景观空间格局,并揭示了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田景观是盘锦地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基质景观,其面积比例为45.82%,斑块个数比例为6.54%,斑块分离度仅为0.02;沼泽地和城市用地的面积比例也较大,分别为22.53%和10.66%;水域和旱地的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9.44%和6.17%。(2)盘锦市东部地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基本呈现出水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景观类型镶嵌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与自然断点法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接力增长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经济接力增长呈现由沿海向内陆,自北方向南方渐次接力的态势.研究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与发展水平分别形成的中高水平趋同俱乐部,均出现由中西部地区的南北两列纵向带状分布向中南部地区网格面状的分布趋势转变.2)当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的东...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际交通PPP项目的面板数据,在修正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交通PPP项目的空间格局,并构建空间Tobit模型探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国交通PPP项目的空间格局呈现网络结构形态,省际交通PPP项目的关联程度并不高,项目协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网络等级结构较弱,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网络中发挥"桥梁"作用的省份多属人口密度较大地区;交通PPP项目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是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建议政府在宏观调控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建立灵活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区域间项目协作沟通。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出发,将城市住房价格的研究视角深入到区域城市房价的互动关系层面,采用我国1999~2010年35个大中城市数据,探讨城市间住房价格的空间相关性、影响因素及其空间传递效应。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我国住房价格表现出不断加强的空间相关性;房价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弱的正扩散效应;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住用地价格和销售面积三个因素是导致区域房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不同时期各变量的显著程度和扩散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内1990-2010年的湿地面积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矢量化得到所要研究的湿地数据,并对不同年份的湿地面积进行统计,通过比较得出湿地面积变化的规律,然后利用GIS技术做不同时期研究区湿地的标准差椭圆及其质心,分析得出东北地区20年间湿地的空间格局变化规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得出本区域湿地空间格局变化与人口数量增长所带来的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有直接关系,从而造成东北地区自然湿地的减少和人工湿地的增加,最终使得影响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由自然因素向人为因素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选取中国31个省、市、区1999-2007年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不同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旅游业与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的空间效应为一种趋同效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存在最显著的正影响,旅游交通状况的改善、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也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国内旅游的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旅游资源禀赋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代表性家庭的假设下考察了我国居民的购车决策,根据收入分布特征估计了家用轿车总保有量,讨论了各因素对我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增加和汽车价格下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收入差距扩大和人口规模增加也有一定贡献。此外,保有量的收入水平弹性分析表明,我国家用轿车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二线省市已成为增长最具活力的区域,但一线省市仍是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价格弹性分析表明,2009年购置税下调对刺激家用轿车购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相关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借助Arc GIS10.2软件,从分布格局、类型、集中程度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集中程度较低,省域范围空间上呈均匀状态,但地市级范围景区分布状态多样;省会城市太原的核密度较高,且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分别形成条带状的密度结构;河流对A级旅游景区分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A级景区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的地区,尤其是4A级以上景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交通通达度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3.
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部门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部门,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中国1997-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工业集聚水平存在着明显的负向空间依赖性,除了传统影响因素之外,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显著影响工业的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14.
刘琦 《现代经济》2015,(1):69-70
基于上海的城市发展、环境因素和工业化程度等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城市化、工业化、地理脆弱性指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例。总体分析拟合结果,寻找促进与抑制因素,以及影响力程度,发现其中的管理学意义,以为政府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瑾 《西部金融》2007,(3):55-56
审计判断(Audit Judgment)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胜任能力和专业经验的有机统一和外在表现,当审计人员面对复杂审计事项和不确定审计环境时,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是审计人员能否做出合理认识、评价、预测和决策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审计判断的特征入手,探析了对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SPSS是一个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功能于一体的统计软件,与EXCEL比较,SPSS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更大,数据分析和统计的功能更多,数据处理的结果更加精准。本文主要通过"用SPSS实现对太原市PM2.5区域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具体实例,按照"统计需求——SPSS操作方法——结论分析"的模式,对实用统计功能的SPSS实现方法进行介绍,以便使读者能够有效在理解SPSS的各统计基本操作,掌握利用SPSS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二阶段局部动态调整模型分析存在市场摩擦和投机时的房价运行特征,进而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递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房价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和时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人口增长并非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2)收入因素在东部地区对房价影响不显著;(3)房租对房价仅在西部地区有显著影响;(4)土地成本对房价有影响,在东部影响最强而中部最弱;(5)房价惯性影响在各区域都有显著影响;(6)从时序变化来看,各区域实体经济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强度都存在下降趋势,而房价惯性的影响却不断上升,反映出投机气氛浓厚使得房价对基本面偏离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房地产调控需要建立区域差异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并对其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省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但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省区增长效率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空间自相关Moran'sI检验显示,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不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还存在着明显的集群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新科技对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为正,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的影响为负.而工业规模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