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使用非参数的DEA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88-2006年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估计和测算,通过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来寻找农业TFP增长的源泉.实证表明,1988-2006年中国农业TFP增长较为显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上是顺周期的,各个省区的TFP增长差异性则较为明显.从其内部构成来看,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改善的作用则很有限.另外,是否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对农业增长的作用,会对TFP的估计产生较大影响.文章最终认为,应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来消除农业技术扩散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进共同推动农业TFP增长.  相似文献   

2.
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企业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估计生产率时,将面临联立方程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传统对策包括工具变量法、固定效应法和一阶条件法,最新进展包括代理变量法和动态面板法。随着微观数据可得性提高及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发展,贸易、资本流动和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不同企业的生产率比较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未来,应关注投入要素市场改革、中美经贸摩擦和经贸格局重构、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30个省际区域1998年至2012年的数据,采用门槛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国际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发现正门槛效应的存在,即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国际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是显著负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关系由负转为无影响,然后由无影响转为正影响,正影响又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过一个更高的门槛由小变大。  相似文献   

4.
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APEC1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首先,估计了对CO2的排放没有管制、CO2排放水平保持不变、CO2排放水平减少三种情形下的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其次,对影响环境管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的结论有:在平均意义上,考虑环境管制后,APEC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国家和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人均能源使用量和开放度均对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省1978年以来资本存量的估算,并对1978-2007年四川省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了四川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及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发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FTP增长率变化不大,资本贡献率递增,劳动贡献率递减.  相似文献   

6.
周明华 《经济师》2010,(7):84-85
以16家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年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总体下降,技术进步指数下降明显;进一步分解显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略有提高,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技术设备的引进表现在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而不是表现在研发的增加上,所以当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公式时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TFP增长率,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TFP悖论。本文发展了一个正式模型来调和这一悖论,模型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低估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用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对江苏省1985-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估算,对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简要分析,由此对江苏省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源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资源生产率的指标体系和经济分析框架,考察1978~2008年间中国资源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阶段性特征。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要素投入的依赖性仍在增强,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下降趋势。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资源因素进一步探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从资源效率、资源投入与技术进步间的替代关系等多个方面增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笔者使用1998年~2007年我国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探讨创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整体上说创新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促进作用;创新对中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正面影响,但对东部地区有积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保险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基于1986年-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保险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结果显示:(1)保险业的发展要快于同期的GDP增长率和全要素增长率;(2)保险业对于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提升的作用不显著;(3)全要素生产率对保险业提升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不断增多。首先介绍了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然后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之后说明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最后作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对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从供给方面展开的,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理论上看,总需求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技术选择、规模经济效益和要素的使用效率等途径引起生产率的变化,国际贸易则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产生技术溢出等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然后,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在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就总需求和国际贸易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发现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进口显著地促进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相对效率评价方法,首先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与技术效率指数,对技术效率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结论认为,我国制造业行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显著,多数行业不能达到技术与规模同时有效,但随时间推移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增长态势;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而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必将成为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建君 《经济师》2007,39(1):76-77
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几年来,随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渴求,经济学界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率的研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文章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历程,对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的述评,并指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WIOT2016和ADB—MRIOT构建了我国2000—2020年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在估算各行业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分行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整体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农、林、牧、渔业的配置效率持续改善,而金融业的配置效率持续降低。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我国2000—2015年要素配置效率逐渐下降的主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及最优配置水平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反事实分析表明,配置效率改善具有较大的生产率效应,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时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可分别提升28.02%和25.23%,处于最优状况下可提升约37.3%。为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应进一步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在市场间自由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资本要素在行业间的错配程度;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扭转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增速普遍下滑的趋...  相似文献   

17.
李书杰 《经济师》2022,(1):12-14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领域。要素生产率衡量的是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投入的资源(包含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其最大效用是终极目标。文章基于新古典学派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理论,通过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测算与比较进行实证分析,并提供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向效率型增长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河南省2000-2012年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无论是河南省农业的整体发展,还是各地市的农业发展,综合技术效率对于TFP增加的作用不明显,技术进步才是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提出今后应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土地规模集约化经营,以保持河南省农业生产率稳定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数据,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发现,1988年之前,黑龙江省资本贡献率和TFP贡献率波动很大;1988年之后趋于平稳,且资本贡献率平稳下滑,而TFP贡献率平稳上升。劳动力要素贡献率一直很平稳,近30年间并未有大的变化,这正说明黑龙江省正在由资本推动型增长方式向技术推动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