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高检院相继出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同时出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两个具体文件。这是高检院制定出台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我们检察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侦查监督部门的司法实践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01-102
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能有效发挥逮捕强制措施的法定功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要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案件实体和程序上的要求,完善适用逮捕的法定条件,健全案件质量评估机制,统一办案部门的执法尺度。  相似文献   

3.
反渎职侵权部门作为检察院重要的自侦部门,对于打击职务犯罪、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人们对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时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还不够明了,现实中常常陷入误区,甚至出现滥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继“严打”刑事政策之后,中国的又一重大刑事政策。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时,司法机关应注意避免片面追求“宽”的极端,力求不破坏法律原则,应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自2006年提出并迅速贯彻于司法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和司法皆有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刑罚的结构和轻刑主义的刑罚体系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运行的基础;司法实务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应从注重体系化的视角,结合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和修复性司法等措施或制度,使得各部门间的互动呈良性协调发展。同时,在其运行中应重视相关适用性应该具体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死刑作为最古老的刑罚手段之一,其适用问题一直是刑事法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当今世界,废除死刑的呼声愈来愈烈,已成为一种趋势性的选择.基于现实国情的限制,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废除死刑的务件,但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少杀、慎杀"的基本观念已经为刑事政策所确立.本文主要结合办案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对死刑案件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如何在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有效限制死刑,提升死刑案件质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打击与控制犯罪而制定的基本原则、方针与策略体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只是中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对中国传统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基本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具有指导刑事司法的功能,也上具有指导刑事立法的功能,因而具备基本刑事政策的功能,同时,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基本刑事政策符合中央精神,体现了国家刑事政策的目的。因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国现行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现行刑事法律规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亦同样以积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旨趣.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确保良好法律效果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并努力寻求两者的有机契合.不管是刑事立法还是刑事司法,都要兼顾惩罚犯罪与社会效果的二者统一.法官应娴熟驾驭各种制度内资源,巧妙游刃于规则与事实之间,竭力在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达致平衡之美.利用形事政策的灵活性贯彻法律的精神,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司法信用缺失、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事实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从羁押期间的"躲猫猫"事件,到对判决的民意指责,再到判决的执行难,申诉、上访问题突出,都充分表明了司法信用的危机。公众参与刑事司法有利于推动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和提升司法公信力。在我国,公众参与刑事司法有明确的宪法依据、暗合的历史传统、迫切的现实需求和积极的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检察机关必须改革和完善侦查、起诉、审判及执行的法律监督机制,明确检察权配置和行使,充分发挥检察权的各项职能,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4)
最高法院对涉及非公经济主体刑事冤错案件的再审纠正,为政策在司法裁判中发挥非正式法源对法律规则缺陷的填补功能,对规则选择、解释和适用发挥指引功能,对符合形式要件但无实质危害的行为予以出罪的法源功能,提供了具有法学方法论意义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大陆桥视野》2016,(18):295-297
近年来,随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及深入贯彻,轻刑化继而成为了社会的普遍呼声.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数量逐年攀升,但各类犯罪的死刑判决却在逐年减少,缓刑判决比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轻刑化已为司法机关所接受.与此同时,职务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的比率也越来越高,远远超出了一般刑事案件,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第一部分介绍了关于职务犯罪的不同定义;第二部分分析造成职务犯罪轻刑化的原因;第三部分论述职务犯罪轻刑化的危害;第四部分根据分析得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解决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余祥林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假错案的发生引起人们对刑事司法公正性的质疑,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遭遇危机.该篇文章首先对刑事司法公众认同的含义进行界定并介绍了其现状,接着分析了刑事司法公众认同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公众对刑事司法认同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制定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基于"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的指导思想,所以刑事政策曾被广泛地应用.构建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研究和探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工作制度,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本文试图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检察工作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以体现出法律研究的思想性和前瞻性,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我们作为铁检侦查监督部门的干警,通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办案中更新了执法理念,树立了“宽严相济”,依法从轻与依法从重并重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司法理念,为我们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服务和谐社会,提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基本保证。过去在以往的办案中,由于长期形成打击犯罪的思维定势.过于强调严打,忽视了区别对待和宽严相济,导致“重打击,轻保护”现象的出现,这已不符合新的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16.
张磊 《时代经贸》2014,(6):401-402
刑事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进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灵魂。我国的刑事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少数民族地区刑事犯罪要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的治理理念和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治理理念,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对刑事犯罪的处理与汉族地区不同的特殊犯罪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茂久 《经济师》2014,(2):71-73
刑事司法的主要功能在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刑事司法关键环节是两大任务即定罪与量刑;刑事司法的公信力在本源上起源于启蒙时期的价值理念,这也成为构建刑事司法公信力的理论基础;刑事司法的公信力在实质角度上取决于定罪的准确与量刑的合理。同时在形式角度来讲,透明公正的刑事程序保证刑事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刑事法治的交流与合作,并注重对国际上"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借鉴与吸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就是对两极化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应。新疆反恐刑事政策的法治化顺应这种趋势,既是新疆反恐的现实需要,又有相应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明确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刑相适应原则,整合本土资源控制新疆恐怖主义犯罪,是新疆反恐刑事法治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下建立与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刑事司法制度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也影响着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建设。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对宽严相济中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的法理基础,把握的基本原则、重要作用、建议等方面进行必要阐释。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对现行政策与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