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国传统上遵循的惯例是刑事优先于民事,民事处于附属的地位,缺乏其应有的独立地位。同时,由于刑事庭审判人员对民事案件专业研究的限制,审判面临的矛盾和困惑使得解决涉及此类案件相关问题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胡纪平 《当代经济》2007,(17):44-45
民事执行中经常会遇到被执行人同时被判处刑罚的情况(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而这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财产刑和民事执行竞合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主张应坚持"先民后刑"的原则进行解决,并探讨了对于财产刑与尚未取得民事执行根据的债权,谁更应优先执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中经常会遇到被执行人同时被判处刑罚的情况(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而这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财产刑和民事执行竞合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主张应坚持"先民后刑"的原则进行解决,并探讨了对于财产刑与尚未取得民事执行根据的债权,谁更应优先执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由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缺位,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要想得到补偿,途径一般只能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犯罪人来进行赔偿。而这样一来赔偿途径的缺陷无疑十分明显:其一,如果刑事案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侦破,无法确定犯罪人,那么受害人则难以落实具体的索赔对象;  相似文献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指,当某一行为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又损害个体利益时,可以同时适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一并审理。毋庸置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公诉机关提起的刑事诉讼(公法)和民事主体提起的民事诉讼(私法)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0,(2)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新增的诉讼模式,在环境刑事案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受损害生态环境。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诉前公告程序难以履行,诉讼职责定位不清,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破解困境,要简化诉前公告程序,明确法律依据,突出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7.
董斌 《时代经贸》2014,(2):253-25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诉讼制度,它对于刑法目的的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许多争议性问题。笔者在T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期间,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并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宋军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1,(9):232-234,312
在现代俄罗斯立法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不仅立法技术高超,程序设计严密,而且具有扩展性,特别是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如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法人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这些法律规定对遭受侵害的公民或者法人提供更多的救济途径,突出了对受害人所受精神损害的关注,更体现了现代俄罗斯立法的严密性和周密性,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处理轻伤赔偿案件时,由于轻伤案件调解后,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为此,当事人双方时于民事赔偿的数额争议比较大,而赔偿数额没有上限限制,所以,实践中,出现一些被敲诈等不正常现象,一些司法办案人员也感到迷茫,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正、公平处理轻伤案件,实现法律正义的价值,本人认为应当由司法机关作出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轻伤赔偿数额上限.以达到既惩罚和教育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维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被侵害,避免把办案机关当成某些人泄私愤的工具,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法人犯罪问题,已为我国刑事立法所肯定,可以说,追究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己成为我国刑事实体法规定的重要内容.但是,实体法的内容只有通过完善的、可操作的诉讼程序的具体运转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尽快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法人犯罪问题的规定,是法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首要的是确定法人犯罪案件中刑事被告人的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1.
《经贸实践》2008,(4):14-15
省高院 目前,我省各中级人民法院均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管辖权,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等中级人民法院具有专利纠纷案件的管辖权,杭州滨江、宁波慈溪、温州瑞安、金华义乌等基层人民法院也具有部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义乌市人民法院开始试点将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一个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当事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明显增加,在审判实践中,不少当事人就其某种权利或某个事件发生纠纷时,认为对方行为给自己造成精神损害,以便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如财产损害案件,劳动争议案件中均有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但对于什么是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13.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在人身损害赔偿项目中无疑是重中之重,然而,新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则对此加以了排除,显示了制度上对受害方权益保护存在着倒退,有必要通过新的司法解释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适用变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的规定及刑事诉讼改革精神要求,对被告人认罪的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案件采用简化审理的方法,成为目前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大热点。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由于对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性质及适用原则等诸方面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甚至出现在操作上不规范。因此,下面仅对刑事普通程序适用简化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索,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安全保障权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案例一,2000年11月11日,犯罪分子华敏持枪冲进农行南昌市洪城支行某分理处营业大厅实施抢劫,杀害了储户徐某和涂某。案件侦破后,两名遇害储户的家属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提出了附带民事诉讼,因犯罪分子华敏等人均无赔偿能力,无法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进行赔偿,原告认为依储蓄合同,被告洪城支行应当对进入其营业大厅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负责,被告还负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定义务,并以涂某的死亡系被告违约,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案例二,2001年4月17日上午,储户乔兴富在重庆市建设银行支行电报分理处取款过程中,乔放在胸前…  相似文献   

16.
徐桂兰 《发展研究》2007,3(10):97-99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充分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制度.本文试就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对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3.16”爆炸案件发生后,市政府积极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处理之前,有关部门领导、法律工作对善后处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论证。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犯罪人是赔偿主体,政府、企业没有法定赔偿义务。但是为了帮助遇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社会安定,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采取了积极的救助措施:向遇难家属发放救助费、向受家家庭发放家庭财产损失补贴费及临时过渡的搬家补贴费、租房补贴等。由于我国法律对这些问题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实施起来遇到的问题也很多。笔想如果建立一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对依法不能从刑事犯罪人处得到赔偿的刑事被害人由国家进行被偿,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思索的过程中看到了李玉华发表在2000年第1期《政法论坛》的“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一,该对刑事被害人经济性利益获得补救的途径提供了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论刑事诉讼中犯罪单位的诉讼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责任主体的复式性及犯罪行为的整合性,决定刑事诉讼中单位被告人应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但现行刑诉法未规定犯罪单位可以参加诉讼,无独立的诉讼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建立诉讼代表人制,以保障其代表犯罪单位独立行使诉讼权,维护犯罪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建立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尧明 《当代财经》2004,(8):102-106
上市公司等相关责任主体建立完善民事赔偿保障制度,是实现《1.9规定》预定目标的必要措施。该项民事赔偿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设立专项赔偿基金;企业高管人员的责任风险保障制度;券商专项赔偿基金;国家行政罚款、刑事罚款财政回拨制度。  相似文献   

20.
纪智媛 《经济师》2010,(4):83-84
刑事和解可以更好地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双方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刑事和解制度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削弱刑罚的报应预防功能,会破坏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甚至会导致司法权力的滥用。因此,要立足本国国情,合理构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