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昕  向敏 《经济师》2011,(1):88-90
法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法律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12)
农村谋利型上访一直是维权问题方面的热点之一。一些地方谋利型上访案件数量的增长,背后的原因有许多,上访者心态存有问题,少数生活在基层的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权益被侵犯却得不到相应的救济,但根本原因是在一些地方农村社会治理的治理模式混乱,没有走向法治化的轨道。文章从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角度,分析农村谋利型上访案件与农村基层治理之间的关系,并得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30年前,一场发轫于农村的经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掀起了中国全方位改革的帷幕。30年问,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用“三个极大”高度概括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即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否建立并保持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需求动机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态度、财政能力、农民的意愿、制度设计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条件。结合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对上述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农村全面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从防范老年贫困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提供最低收入保障,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目前大多数农业地区比较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障碍主要是农民环境权的缺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欠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农村专门领域立法缺失,农村环境执法管理体制缺陷。因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对策包括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宣传,强化农民的意识,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6.
刘思华 《经济纵横》2013,(1):122-124
社会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生态关系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所关注的许多社会、生态与经济问题,同样也是生态经济学必然要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原因在于生态经济学原本就是社会生态学专门研究社会经济的学科领域,是社会生态学的诸多分支学科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随着社会生态学的建构与发展,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同时,只有切实实施协同发展的战略方针,才能保持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与循环,确保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优化,实现人类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社会生态学的研究和协同发展论的创立,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等,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12,(10):108-129
中国农村村庄社会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看,中国农村可以分为南方、中部和北方三大区域,其中南方地区多团结型村庄,北方地区多分裂型村庄,中部地区多分散的原子化村庄.区域村庄结构的差异与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和村庄历史有关.通过村庄社会结构的研究,可以比较好地揭示出中国农村区域的社会和文化特质,从而可以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恰当的中层理论模型.从村庄结构角度来讨论中国农村区域差异,不仅是理解中国农村的重要步骤,而且是理解中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回顾,重点评述国内外关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研究。国外利用社会网络视角系统研究流动人口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国内的流动人口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流动人口的网络结构分析和求职网络研究。多数研究只是对个体网络的基本特性作描述性分析,将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方法。对未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农村流动人口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分配的法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成 《经济学家》2006,(2):121-124
一、农村社会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工作上已形成了政策治理的惯性依赖。农村多项改革的启动和深化,主要依靠政策来推动,而法治理念则多有缺失。如果不把“三农”问题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一)农村社会分配关系法律调整的积极作用1.以法制约权力。农村社会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就是要将国家与农民之间以权力和权利的分权与制约为表现的分配关系纳入法制轨道,科学地界定权力的范围边界,有效维护权利的独立品格,使其不受侵犯,从而使作为资源制度化分配机制的农民的分配权利能依法实现。马克思曾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作为全国新农保试点之一的江苏省扬中市,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因此,借鉴地方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作为全国新农保试点之一的江苏省扬中市,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因此,借鉴地方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世辉 《时代经贸》2011,(18):102-102
当前,企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还时常出现,从三鹿集团到瘦肉精事件,企业社会责任呼声日益高涨,企业却表现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将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出发,结合当前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现状,分析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大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大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结构与社会保障法制密切关联.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产生了与之匹配的社会保障法制,社会保障法制与社会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契合关系.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复杂多样,社会保障法制与其不相适应,为此应根据社会结构与社会保障法制的契合关系,结合农村社会现状,构建起与农村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制.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作为一项旨在促进大学生形成就业的新政策,自出台实施以来就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讨论。本研究基于江苏省南京市就业见习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结果,运用社会政策研究的过程视角理论,分别从政策的传达、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双重主体以及政策的情境制约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就业见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传达不力,政府与毕业生缺乏互动,毕业生参与动力不足,受到经济、法律双重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已于2016年12月出台,环境保护税以经济手段调节企业排污行为,具有改善环境与增加财政收入的双重功效.环境税的税种设置的制度选择、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通力协作、政府企业公众有效参与,是环境税征收制度法律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明确环境保护税归属于地方税以及作为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同时,我们应当重视以社会正义为考量,落实环境税领域的税收法定主义,协调环保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合理探讨税种设置问题的前提下,为环境税归属为地方税制度设计提供正义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运用当前该研究领域内几种经济条件标准具体分析了山东省枣庄市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而得出枣庄市已经具备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互惠和社会规范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及关系网络,封闭性的社会结构是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条件,也是社会资本产生消极功能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在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生发基础研究中引入农村社会资本,对组织所处的农村社会网络、规范和信任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社会结构的相对封闭性在组织设立初期起到积极作用,但它制约组织的长远发展和成员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9.
童广印 《时代经贸》2010,(8):228-229
运用当前该研究领域内几种经济条件标准具体分析了山东省枣庄市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而得出枣庄市已经具备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法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是所有制度中最为重要、稳定且权威的制度。法制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制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应有之义。针对湖南当前所面临的立法供应不足、行政执法乏力、司法保护软弱以及法制文化落后等主要法制问题,文章明确了法制创新的基本路径,即: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思想武装,发挥地方党委、人大和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和完善政府行政执法职能,加大司法改革力度,以期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法制创新对"两型社会"的切实保障和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