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PO定价机制一般分为固定价格、拍卖以及累计投标三种基本类型。中国目前实施的询价制,属于广义上的累计投标定价机制。这种定价机制中,承销商拥有的股票差别分配权利,降低了IPO抑价水平。研究表明,询价制是目前为止现实可行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王云  程石 《当代经济》2007,(20):116-117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定价环节对于一个股票的成功发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我国IPO定价方式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指出我国IPO定价方式的演变及当前询价制下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IPO定价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秋娟 《经济师》2011,(3):106-106,108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沪深两市股票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的新股发行先后采取了多种定价机制。文章主要对固定价格机制、尝试用的拍卖机制和累计投标询价IPO定价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三种定价机制的主要特点、优势与不足,得出与固定价格机制、拍卖机制相比,累计投标询价机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累计投标询价已经成为全球新股发行的主流趋势。文章对国外学者在询价制的本质、询价规则设计、询价与拍卖效率比较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进行了回顾,并针对我国现行询价机制与主流机制的区别,提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股发行市场即通称的IPO市场,我国称之为股票发行一级市场,公司首次向公众发售股票称为首次公开发行(IPO)。由于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法律经济制度背景、文化传统、证券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等参差不齐,导致各国新股发行制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取得进入IPO市场资格之后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新股发行价格,即IPO定价,IPO定价恰当与否是目前国际财务界公认的难题之一。IPO市场的准入机制及定价模式决定着一级市场的运行效率,当前,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比较国际成熟市场机制并结合我国实际从中得到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股票发行定价效率是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从一级市场角度,首先提出衡量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标准,并对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2000年以前,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相当低,2000年以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相对于以前有所提高,但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依然不高。因此建议管理层尽快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新股发行制度及其外部环境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票一级市场的供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志忠 《经济师》2001,(5):143-144
由于我国股票一级市场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 ,即高收益、低风险格局的存在 ,以及新股发行实行额度控制和计划定价 ,导致了我国股票一级市场供不应求的非均衡状态。因此 ,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和券商保荐制 ,并进行公开竞价发行 ,是解决我国股票一级市场供求失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建明 《经济论坛》2005,(18):92-93
股票发行制度是遴选合格上市公司、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之一,是指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股票时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化程序,包括发行监管、发行方式、发行定价三个方面,核心是股票发行决定权的归属。国际上对股票发行决定权归属的认可有两种倾向: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核准制,这在我国建立证券市场之初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核准制越来越显露出其缺陷与不足。本文考察了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指出了股票发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记军 《经济管理》2006,(10):55-58
本文进一步拓展了Biais和Faugerson-Crouzet(2002)的模型。研究发现,固定价格定价机制由于不能收集投资者关于股票的真实信息,其抑价水平往往高于拍卖(统一价格拍卖)以及累计投标定价这三种定价机制,只有在投资者拥有的私人信号全部是坏信号的情况下,三者之间的抑价水平才会一致。拍卖与累计投标的抑价水平差异取决于投资者的理性约束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颖  佟德庆 《生产力研究》2005,43(4):57-59,94
本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近10年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定价效率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制度背景下发行定价效率的差异,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定价效率,也加大了市场风险,因此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防范风险、抑制投机是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效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王毛安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股票市场的发展机制问题。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机制被行政机制严重扭曲。这主要表现在股票发行规模控制、股市扩容和股市管理等方面。第一,股票发行规模控制和市场扩容是一种行政体制。在...  相似文献   

12.
肖智润  颜峻 《技术经济》2006,25(7):111-113
上网定价发行和市值配售是我国证券市场曾经采用和正在采用的新股发行方式。在核准制条件下,上网定价发行和市值配售这两种不同的发行方式下新股初始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表现特征有所不同。本文从各个交易主体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对此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股票发行时选择何种发行方式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股发行方式与上市方式的联动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二级市场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30—40倍,而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为15倍(或以下),这样就造成了股票价格的“双轨制”,从而给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变革新股发行方式是市场期盼已久的事。目前新股发行方式变革的焦点主要在新股的定价方面,即如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股票发行方式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从最早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股票认购证、储蓄存单等传统发行方式 ,到后来的网上定价发行 ,期间还穿插着“全额缴款 ,比例配售”等方法 ,后来网上定价发行逐渐成为我国一级股票市场发行的主要方式。我国股票发行方式在不断走向规范、高效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困惑 ,一方面是数以千亿计的大量资金长期囤积在一级市场 ,轻取赚取一、二级市场间的差价。由于新股认购不仅没有风险 ,而且其收益又高于银行存款与国债的收益(1999年新股认购的收益率为15 %~20 %) ,为了追求这一…  相似文献   

15.
1.逐渐淡出上网定价发行方式。目前虽然 还有部分国家或地区继续采用上网定价发行方式,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在真正贴近市场需求和反映公司真实价值和市场价格方面将显得力不从心。新股上网定价发行方式目前阶段还可继续采用,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股票增发的定价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1998~2008年增发股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发行前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等定价因子显著影响增发定价效率;而信息不对称程度、发行时的市场时机、增发产生的市场压力以及发行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等抑价因子则分别对增发定价效率产生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通过IPO抑价程度以及把抑价程度与成熟市场进行比较来判断IPO价格合理性,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股票市场。为此,文章利用价值变量提取的主成分因子分析了我国股票IPO定价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各阶段的实证分析检验了发行定价制度改革的效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股票IPO发行价格较市场价格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造成IPO抑价程度过高的主要原因是二级市场价格虚高;市场化定价试行阶段之所以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可能是与市场化选择的时机有关,而不在于市场化定价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股票市场格外受到关注,从初期稚嫩的发行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逐步向更为成熟的发行制度迈进.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由最初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审核制,变革为如今核准制,正要向交由市场管理的注册制迈进.本篇文章通过研究我国股票发行的历程,立足于我国的特点和目前的国情以及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指出实行注册制所面临的困难,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向注册制推进提出合适可行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股上网定价发行方式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发行是证券市场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高效、合理、公平的新股发行方式 ,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新股发行方式经过多年的摸索 ,大致经历了以下几种方式的演变 :有限额认购表发行、无限额认购表发行、存单认购、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上网定价发行。前四种方式由于自身的缺陷已成为历史 ,目前采用的上网定价发行方式 ,在实践中也逐渐显现出严重的弊端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巨额申购资金长期屯集于一级市场 ,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在上网定价发行的方式下 ,那些巨额申购资金的机会成本很小 ,仅…  相似文献   

20.
全民缺位——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成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行的新股发行体制包括三个环节:(1)低市盈率的行政定价办法;(2)冻结资金的确认认购比率办法;(3)冻结银行资金的验资办法。股票一级市场的计划定价和冻结客户和银行资金的验资方法,造成了巨额的货币和基础货币冻结,影响了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扭曲了股票一、二级市场的资金关系,制约了公众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1998年底,证监会出台了新股发行定价报告制度,要求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对股票发行价格作出解释。但该办法仍未改变证监会确定价格的体制,作为新股发行体制问题核心的计划定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