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通过完善农地制度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事关我国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机理进行剖析发现,集体土地产权模糊、产权缺乏排他性、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公益性用地界限不清等制度性因素共同促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因此,有效保障我国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就要从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改革入手,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赋予农民长期的承包经营权、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的界限、构建多层次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利益损失原因及保障措施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催生出的一个急剧膨胀的弱势社会群体。在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中,伴随着相关权益的流失。导致农民权益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界限不清。农地流失将造成部分农民失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产,部分农民将失去生活来源等严重后果。明晰农地产权,规范农地市场,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等,是保障农民利益免遭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利益损失的原因及保障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催生出的一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关注他们并解决他们失地后所面临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失地农民利益长期受损的危害,进而探讨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征地政策视角下,失地农民是征地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维护.本文从利益分析、委托代理分析、博弈分析三个角度,对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侵害原因进行现实分析."还原"和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是征地政策改革的核心立足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征地政策视角下,失地农民是征地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维护。本文从利益分析、委托代理分析、博弈分析三个角度,对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侵害原因进行现实分析。“还原”和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是征地政策改革的核心立足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出现成了迄今为止不可避免的事情。即使在工业化吸纳了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地方,如何补偿失地人口的经济损失,减轻和消除他们失地的精神痛苦,也依然是对政府稳定社会能力的挑战,同时还是对当地社会能否维护正义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面临“公有”还是“私有”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出发,现有集体所有制在终极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各层次上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在权利关系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农地产权的改革方向应该在不同层次具有“公有”或“私有”的不同性质,从而既可以克服产权模糊的弊端,又可以避免完全私有化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问题与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圣远 《经济地理》2007,27(6):910-912
农民失去土地不只意味着危及农民的个人生活水平,还会演化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现有建议和措施都是短期应急性的,根本性的出路在于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彻底破除土地问题的一些僵化认识,理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建立市场导向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赋予农民平等获取土地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对现阶段中国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更是家庭社会保障的重要载体,农村土地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在土地流转中,失地农民因利益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安置不当等原因承受了利益损失,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针对土地流转中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化,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课题在分析了土地流转政策下"土地换保"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土地流转制度下"土地换保"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流转,成为非农用地;大量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设置虚化、征地目标泛化;征地补偿不合理、征地程序不民主和缺乏司法救济权等法律内在的缺陷,致使失地的农民不仅享受不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劳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其结果必然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从法治角度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用中,技术或非技术因素的存在形成了土地产权公共域Ⅰ和公共域Ⅱ,失地农民缺乏维权的行为能力而导致其无法获取公共域中的产权,从而形成产权公共域Ⅲ。要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就必须重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同步发展,土地的非农转用、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重庆、江苏为例,分析了形成"失地农民"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无论是由于土地非农转移而彻底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户籍城镇化的失地农民;还是由于现代规模农业虽保留承包权但失去经营权在农民社区集中居住的失地农民,目前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低水平、低标准单一的财政安置补偿方式,难以保障失地农民未来的生活水平。提出了建立以财政手段为主,即发挥土地财产功能的基础保障("住房+养老+医疗"),以金融手段为辅,即土地资本化运作永续分享土地未来增值收益的失地农民权益可持续保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征收的速度和规模也不断增长。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遭受经济权益的损害、政治权益的剥夺和社会权益的缺失。文章认为,必须加快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张平 《经济论坛》2008,(3):131-133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辖塘沽区、大港区、汉沽区三个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一部分,面积227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72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211平方公里,未利用地(滩涂、盐碱地、荒地)331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与城市占地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城郊大量的失地农民,这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群体。通过对有关第一手实证研究资料的综述表明征地这部分群体造成了不少经济与社会困难,对此研究人员也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文章在对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解决思路和土地征用制度变革的理论构想,这将有助于改善失地农民的弱势地位,并避免政府无谓的征地与寻租行为,进而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实现政府与农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已远远超乎寻常的思考层次。现实生活中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行动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奥尔森式的集体行动,正是各个行动者利益偏好选择和理性行动的结果。要实现失地农民利益的有效维护和有效表达,就必须通过健全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等措施来使这一表达行动的社会后果达到社会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内在权利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农地承包制对农业投资水平和技术选择的影响。承包期限的延长对农业投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承包制不利于规模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需下放土地制度创新的权利并遵循地域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和所有权主体差异化原则。  相似文献   

20.
周茂春  谢昌浩 《经济师》2015,(3):96-98,101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本低效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在效率配置、效益经营、耕作方式上对农民收入增长束缚的现状缺陷。而农地产权界定模糊、农地流转效益缺失、土地养老负担沉重、可耕土地空间布局差等资源禀赋因素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注重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承包农户的物权确认、农地流转多重增益权、弱化农地养老保障功能、增加多元农业资本收益等制度措施是改善农村山区低成本效益的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