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法作为一部调整市场经济中社会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基本原则、立法宗旨等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总目标不谋而合.本文基于此立场,在分析了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最后阐述了经济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作为一部调整市场经济中社会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基本原则、立法宗旨等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总目标不谋而合。本文基于此立场,在分析了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最后阐述了经济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法角度讲,公司社会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公司行为的规制,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公司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公司信誉的建立和长期的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的引进和探讨必将对《公司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公司制度的健全又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法作为一部"社会本位法",与社会的和谐密切相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深远的作用,在当今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一些经济动乱中,引起我们对于市场自由经济体制下法律不足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平衡协调之法,经济法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经济法可以在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和社会保障法等方面,发挥其他部门法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其中经济法的支撑——保障市场主体的基本权利、平衡各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因为经济法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现代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一、经济法是协调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参与、协调经济之法,是规范政府干预之法,是平衡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之法,是促进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经济法的本质是立足于社会整体利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制度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财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之间具有内在统一关系,公共财政在和谐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公共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制度构建的着力点主要是完善公共财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三个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中枢环节,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经济法法律关系,下启经济执法和司法。但长期以来,经济法责任的权利主体不够清晰。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经济法责任与民法责任的重要不同是权利主体具有多数人的特征。确定经济法责任权利主体是多数人,对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特点和建立、完善执法为民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万蓉 《现代经济信息》2013,(12):304-305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已经逐渐由党中央的文件,转化为各行各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和共同奋斗的指南。基于和谐社会理念之下的经济法创新,就已经在这一背景之下,成为了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广大法律工作者和法学专家也从各自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将结合经济法本身的基本内涵,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立足科学发展观,对在和谐社会构建大背景之下的经济法创新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慈善事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文化观念上的错位、制度体系上的疏漏,造成了我国慈善组织虽数目众多,却作用不大且缺乏独立性;慈善观念淡漠;捐赠行为混乱且缺乏监管等现象.因此,应从完善慈善事业立法,健全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培养慈善意识入手,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静 《时代经贸》2008,6(2):33-34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前提.经济学为解决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的某些政策与技术选择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从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社会保障和谐论的基本理论及功用,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2.
张婧  岳谦厚 《经济问题》2023,(12):28-3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消除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局面,这与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的法制观念有着共同的理念。从经济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联系、经济法保障原则与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契合、经济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所在三个方面介绍了经济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和意义,从主体认定、激励方式和资金管理三个维度分析了经济法视阈下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境。经济法视阈下乡村振兴战略法律完善的建议包括主体制度层面、激励机制层面和资金管理层面,在经济法视阈下还要完善政府主体制度、市场主体制度和乡村经济主体制度,优化经济法激励机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进行乡村振兴激励机制的长远规划。通过经济法的完善拓宽乡村振兴的资金来源、规范乡村振兴资金的应用制度、加强对乡村振兴资金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开创新事业、全面建设小康新局面的重要任务,还是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物.经济法作为规范经济的重要法律,不仅具有发展社会主义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还能指引我国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在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生活领域、政治领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发展好经济法,才能更好的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雒彬 《经济研究导刊》2014,(26):287-288
法律价值规定了法律去向何处的问题,对法律制度构建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经济法从其产生背景、制度体系以及实现机制上均反映了公共利益保护是其应有的主导价值理念。探究经济法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其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虽然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然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滞后。因此,立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不仅能为农民的社会保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同时也十分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2014,(11):140-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和谐社会良好运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也无法实现国家民主,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就试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完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权利制度的完善应当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因为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存在着种种不和谐。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理念下我国自然资源权利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成因,提出了以自然资源权利制度为核心,构建和谐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是经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承担着向经管专业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用法能力的基础性作用。但长期以来,经济法教学在理论体系构建、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对象认识、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误区。这些误区不利于课程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本身的完善,也影响了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采取措施消除误区并完善教学是经管专业经济法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环节。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失灵、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自然条件、原有政策失误等因素导致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不仅依靠市场和农民,还需要政府干预发挥积极作用。为保障政府干预的稳定、适度,作为政府干预之法的经济法应当规范政府干预行为,并确立相应的法律原则和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就我国现实而言,民众对现行法律体系的遵守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治尚有一定的距离,其中的关键在于制定出来的法律没有得到民众的遵守,这无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来说,培养民众的守法意识,建立起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