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莉娜  程刚  邢菁 《科技和产业》2022,22(3):240-244
以金融科技专业人才为研究对象,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距离高质量发展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产教融合背景下,应围绕核心素养是本质,知识技能是基础,职业定位是导向,遵循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产业变革、育训结合等基本原则,从培养定位、三教主体、实习实训、结果评价4个方面,多维度系统加强金融科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2.
加快培育和发展硬核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内涵的不断丰富,长三角地区硬核产业领域的“点状突破”到“链式创新”进入新阶段。基于长三角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集聚发展态势,通过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引领资金链的全产业链布局,合力共建以产业集群为牵引的现代产业体系,此举符合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底层逻辑。当前实践证明,建立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长三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至关重要,其背后也离不开创新、金融、园区、数字经济等驱动因素的支撑。因此,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转型发展的机遇,本文将围绕产业创新相关要素开展论述,聚焦分析硬核产业的集聚发展规律,探讨深化区域创新合作的方式,提升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实体经济的优质化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型金融服务的出现、新兴的金融模式给监管机构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传统的监管模式与监管机制已经无法适应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如何高效利用金融科技并将其运用于监管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首先,介绍了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几类风险,针对这些潜在的风险提出了监管的必要性;再次,从互联网金融的行业主体、消费者以及监管部门3个维度说明了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针对监管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创新对策,从而为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国各地、各个行业都在千方百计地谋求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产业,快速增加经济总量,是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培育产业的系统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纳税能力,提高产业素质,是发展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前者是以经济资源的引进和聚集为特征的外源和外延型的发展方式,后者是科技资源与现有经济资源相融合的内源和内涵型的发展方式。两种发展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一个地区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引进项目和资金成本较低,已形成良好的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江苏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平台运行现状、问题与发展瓶颈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部分融资服务平台实际情况,分别从合作模式优化、外部平台对接和服务内容完善等3个角度提出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该服务平台的品牌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27省市2010-2016年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DEA模型和面板模型分析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东、中、西递减。在技术的开发阶段,企业、政府、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影响较为显著。在技术的市场化阶段,企业资金显著促进科技创新,而人力资本起到了阻碍作用。在技术的国际化阶段,资本市场投入和政府投入对科技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郑瑜 《江苏科技信息》2022,(7):10-12,16
文章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创新共同体发展现状,以及常州在此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点明了常州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原则与定位,并从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政策指导、企业培养、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常州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为国内同类型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业融合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目前学界对产业融合的界定没有形成一致定义。一般认为产业融合是指开放产业系统中,新技术的出现与扩散引起不同产业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同与共同演进而形成一个新兴产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5年到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我国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的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支持促进作用。政府科技投入和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对高技术产业具有较显著的支持促进作用,但资本市场与R&D人员投入量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陆妙燕  王静 《改革与战略》2011,27(11):77-79
文章指出,对于区域金融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往往将区域视作一个整体,而忽视了区域内部金融发展的差异。但由于金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发展差异会对区域金融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文章选择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对江浙沪三大区域金融差异的现状做出实证分析,包括总量发展、金融结构、金融生态和金融市场化等各个方面,以期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金融做出非均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①(以下简称"二洲一海")经济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该区域居民富裕水平明显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的状况,提出了商业银行要优先支持二洲一海区域,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优化客户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世豪 《科技和产业》2020,20(4):98-102
利用2007—2017年长三角地区数据,通过区位熵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同时建立表示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以及技术扩散的变量,通过差分GMM来估计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选择的年份当中,初始协同集聚程度会影响后续的产业协同集聚程度,同时劳动力流动以及技术扩散均会促进协同集聚程度,资本流动会给协同集聚带来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剖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珠三角可分为三个阶段,环渤海可分为四个阶段;区域一体化不可逆转并正在加速;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最快,然后是珠三角和环渤海;要推动区域一体化,适应市场要求、正确理论指导和政府宏观引导三者不可或缺;一体化进程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基础设施一体化最易实施也进展最快,产业结构一体化最难以协调;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目标模式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地域相近、资源禀赋和产业同构等现象是制约其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瓶颈。区域分工与合作会带来区域利益的增进,经济区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区域间互动与合作。而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等原因导致了彼此间的合作障碍。构建区域间政府合作的互动机制和产业合作机制,对实现三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峰 《改革与战略》2008,24(11):67-69
长三角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原创能力不足、企业间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资源整合存在障碍等。为此,应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协作网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促进长三角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内部的技术交易格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3个维度,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内部的技术交易网络特征,得到以下结论:京津冀以海淀区为中心的单核技术交易网络结构正在向多中心转型,长三角区域内的技术交易已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区域内均有一些技术交易枢纽地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趋势看,长三角地区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看,长三角地区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但偏离度在逐渐缩小;从就业效应看,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强,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