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它兼顾了企业和市场的双重优势,不同地区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持续发展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但其在公共产品提供、负外部性、发展不平御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应承担起弥补其不足、推进其发展的重任,而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作用方式和重点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而设立高新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不同类型的高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聚集特征,因而高新区在发展方式上也有明显区别。目前我国高新区的发展表现出一些背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规律的问题,为此,高新区需要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在转变发展方式、确定发展定位、转变政府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与特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培育产业集群是一个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本地资源,把握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迎接石化产业竞争的挑战,使福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福建省应该加快产业集聚,积极培育石化产业集群。文章主要介绍了福建石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加快石化产业集聚和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对于加强福建省石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最后就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及促进其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产业集群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创新型产业的培育发展进程,产业集群政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外部动力。以直接针对产业集群的政策为例,基于政策目标和作用视角,从主导统筹性、扶持推动性、约束规范性和准入限制性对四种类型以及统筹效应、杠杆效应、规范效应和导向效应四个方面的政策效应进行规范分析,可以推进对此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新区产业集群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温床,产业集群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南宁高新区发展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从区域创新优势就高新区的竞争力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芹 《价值工程》2011,30(11):143-143
随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条件的逐步形成,陕西省必须加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此,有必要对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台州,是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十三五”以来,台州充分发挥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的体制机制优势,围绕“制造之都”建设目标,在传统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但随着产业集群与行业细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迪 《企业经济》2012,(2):128-131
提升产业集群可持续竞争优势,区域创新能力可能是突破点。本文认为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实现互动,能为产业集群拥有竞争优势提供保障,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所需的新知识、新信息;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等,并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通过进一步延伸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加强,能够从开发新技术、引进人才、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竞争优势的提升还需要全区域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培育创新链条,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0.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苏产业体系呈现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集群发展优势明显、创新引领作用突出、数智制造全国领先、市场主体活力较强等特征,具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制造业总体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构建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构建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全力打造更具优势的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全力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全力营造最优的制造业发展环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坚持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各市县也多法并举,积极培育,形成了“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具备“专、精、特、新”的优势产业,辐射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今年,省中小企业局筛选了50个中小企业重点产业集群予以支持,促进其做强做大。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期刊发部分市县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做法,供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产业集群已成为各级政府提升地方产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产业集群也就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各级政府将培育本地产业集群作为政策制定的主要出发点.本文以广西柳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发展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大企业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从而为地方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即地方在制定产业集群政策时,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据地方比较优势来制定产业集群政策.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县域竞争优势,而产业集群则是培育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选择保定市博野县橡胶机带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该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希望能够以此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在地图上的不同色块被专家形象地称为“经济马赛克”。密布珠三角的“经济马赛克”是广东产业的特色和优势。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以劳动力密集、耗能耗材、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不完善、环保意识和保障差、知名品牌少等等。为此,广东目前开始着手重新拼接“经济马赛克”。具体做法就是集中力量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品牌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三大建设”。计划在5年内,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浙江省六个地区23个产业集群750家群内企业的调查发现,目前集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具有知识密集型服务加载体的表现形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群内企业分层互动,领先企业与“领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互动密切,小企业与“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密切互动;群内、群外双层分布,由内及外、由外到内双线发展;不同类型产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现明显需求差异。基于以上特征,研究试图回答:产业集群如何培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如何引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应该引进何种类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由此提出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双层多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产业升级是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四川省情研究其产业发展,“十二五”时期四川产业升级可供选择的路径有:改造优化传统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升级的配套能力和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的演化和阶段性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集群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成长的一条捷径。产业集群现象是市场、产业活动和政府战略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约束因素的变化,其存在的状态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产业集群近几年在政府倡导和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区分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集群,解决关键因子,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生存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世界级产业集群既有一般产业集群的特征,也有诸多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居于世界前列,广泛集聚国内外原料、资金、人才和劳动力,产品全面走向国内外市场,有良好的运输设施和要素保障。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应当分别对进入门槛、竞争能力、承载载体、交通运输、空间尺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层次,提出不同层次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选择与评估标准,来引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与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各地的产业集群几乎都经历了由分散办企业列集中办企业再到产业集群的过程。80年代“体制外改革”产生的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一般是“离土不离乡”,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处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能够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提升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它不仅具有一定的产业特性,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首先是在产业特性上,他可以细分为传统产业集群和高科技企业集群两个小类。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集群的特性和优势,然后以山东省木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例,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