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1)。河南省其他各市中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方面的优化空间较高,提高河南东部及北部的土地资源空间农业优化,能够提高河南省资源的使用效率。[结论]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空间区划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及提高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GIS技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热带作物生长的主导因素及其权重的分析,利用GIS的空间操作功能,给每个因子赋以不同的分值和权重,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分等定级,为三亚市土地资源的含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而土地整理规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又是土地整理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以湖北省当阳市育溪镇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并将GIS技术融合在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中,以发挥GIS空间数据管理及分析方面的优势,增加了赋值的科学性,降低了主观性,取得了满意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系统诊断大城市边缘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大城市边缘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变化急剧,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域功能紊乱、土地配置失调、非农就业困难、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生态开发战略及相关保障措施构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体系,推动土地宏观调控更加系统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土地整治是实现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借助地图、统计和实地调研数据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条件、生态防护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系统,评价土地整治成效。[方法]评价系统借助专家打分赋权,各指标借助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整治成效借助熵权Topsis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评价指标差异较大,耕地连片度的变异系数高达61.92%,说明工程实施前后田块破碎度变化最大,其他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2)专家打分显示道路通达度工程实施后得分增加72%,增至86分,其余指标得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35%。(3)土地整治评价值最高区域(Ⅰ级)位于县城周边辐射的中部地区,北部明月山和南华山山脚所在浅丘平坝区,占比53.42%,呈"H"型分布格局。Ⅱ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两山所夹槽谷区和中部的浅丘平坝区,占比28.04%,呈单核状分布格局。Ⅲ级区域主要分布南部鹤大台地区,占比仅为18.54%,呈面状集聚分布。[结论]通过垫江土地整治成效评价发现,熵权Topsis模型所得结果具有客观性、易操作性,对于后续土地整治评价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MAPGIS支持下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软硬件配置及评价方法选择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应用 MAPGIS和相关软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了固碳制氧、净化空气、气候调节、蓄水能力、水土保持、农业观光旅游等6类指标,采用市场评价法、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等定量化评价章丘市绣惠镇土地整治项目区整治前后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整治后项目区生态效益比整治前增加了163.53万元,在所选定的6个指标中,除蓄水价值减少外,其余各项生态价值均增加,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加项目区的生态效益,但也要警惕生态系统的逆向发展。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以及后期管护阶段,要将生态效益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为例,分析了全省挖损地、塌陷地、压占地三大类待复垦土地现状,借鉴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分别对三类待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以此测算出三类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潜力,并进行了土地复垦潜力分区,最后总结出了集约化农业生态利用、果草林生态利用和农林渔禽生态利用三种土地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探讨应用空间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方法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思路后,以琼海市的3个乡镇作为试验区,选取了8个指标(影响因子)作为测试属性,共提取了67个样本,运用C4.5算法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树并进行了分析,表明所得规则符合实际且易于理解.然后运用规则对试验区土地进行评价,并与应用其它评价方法所得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不依赖于经验知识,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准确率,能够满足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绥芬河市为例,构建了口岸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根据综合适宜性分值把绥芬河市土地划分四个等级: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不适宜。此研究为土地规划学者进行建设用地用地评价提供一定程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针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的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构建了开发区土地评价的熵权-模糊评价模型,并在考虑开发区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上海市洋山区保税港的实例应用,得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在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监管绩效三个方面表现较差,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来提高其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土地整治项目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良效果,本文以宝鸡市陇县河北镇兰家堡村荒草地整治项目为例,对工程实施前、实施后耕作层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平整工程对耕作层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土地平整工程,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耕作层土壤pH值较工程实施前降低了3.81%。整个土壤耕作层0~30cm土层深度范围内黏粒含量较整治前提高了36.34%,0~30cm土层深度范围内砂粒含量较整治前降低了5.87%。工程实施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全氮含量较工程实施前提高了51.16%,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工程实施后分别较之前提高了53.0%和22.97%,有机质含量较之前高出47.72%。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镇存量土地盘活难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城镇土地储备适宜性评价体系,对城镇建成区内所有地块的储备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包括年度储备适宜级,储备方式适宜级,储备用途适宜级,储备适宜宗地单元四个级别,分别提供适宜储备时间、适宜储备方式、后续开发适宜用途及程度、储备限制因素等信息。评价结果可为土地管理者提供详实直观的土地储备信息,为空间上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城镇存量土地,优化城镇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一般具有模糊性。本文利用协调度函数,以量化方式评价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内涵及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分值加和法,构建了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设定评分标准,更具有操作性。作者以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147个子项目绩效评价为例,从项目绩效目标、项目资金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产出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5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另附一票否决项作为附加指标,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工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绩效等级良好26个,占18%,其余为合格,无优差等级。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具有模糊性。利用协调度函数,以量化方式评价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很好地契合了广州市的现实情况,对广州市现实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表明协调度函数模型可操作性强,可信度高,不失为一种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图中面状要素缩编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保证土地利用图缩编质量,建立土地利用图面状要素缩编的质量评价模型。研究方法: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针对土地利用图中面状要素全覆盖、无重叠、无缝隙等特性,选取曲折度变化率、质心偏移量、土地利用语义、地类面积比例结构以及地图载负量等评价指标,确定各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和相对权重,建立质量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该质量评价模型,比较采用迭代算法和蚁群优化算法缩编的同一个地区,结果显示利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缩编的效果更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该质量评价模型有助于改进综合算法,改善整个综合过程,保证土地利用图的缩编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