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乡统筹视野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土地流转不畅、流转不规范、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将农村土地流转置于城乡统筹这一大背景下,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对农村土地流转提出的要求,研究建立科学、规范、有序且符合国内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钢 《农业经济》2012,(3):68-7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在江苏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促进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从健全农村土地管理的法规体系,强化农民土地流转意识,完善流转机制,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几方面着手,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产业高效化,实现农民增收,城乡差距缩小,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也是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体制因素。近几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苏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很快,目前以农村土地合作社为主要流转形式。本文总结了苏州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对影响苏州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推动苏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起步较早,流转规模较大,是研究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个良好个案。但是,迄今很少有以广东农村土地流转为对象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中也很少有以广东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研究参数。本文研究的新视角是,以党的十六大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放到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开远市于2010年被确定为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市,按照“先行先试、封闭运行”的要求,开远市积极探索、率先实践,全力以赴深化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居民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集体林地林木流转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城乡统筹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及城乡贸易差距等数据反映出黑龙江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比较明显,而土地流转的现状也反映出城乡统筹对黑龙江农村土地流转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黑龙江应该从加强宣传力度、规范化管理、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从战略层面不断推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践行,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城市化建设问题,它关系到能否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城乡经济统筹的本质。本文中笔者结合城市化建设需求,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完善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的严峻形势下,探索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来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安徽省全椒县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具体成效,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思考。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当前深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性突破,更是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能促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促进农民更新观念和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在总结成都市温江区通过建立健全规模经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民承包地实测确权颁证工作及加大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政策扶持力度等举措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流转纠纷、流转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行农村土地流转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家庭承包制、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目前土地流转受农地供给主体、需求主体及交易环境的限制,因此,在现行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下,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及优化农地流转的制度环境,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入手,对鄢陵乡村旅游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良好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实践.通过对当地农民的调查,了解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方面的评价情况.根据调研分析得出大部分人是支持乡村旅游开发并看到其对鄢陵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带...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事业做出了战略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迫切需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从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从乡村异质性出发,探讨与不同类型乡村相适应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新的启发。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基于“区位—资源—组织”三维组合将我国乡村划分为近郊优势团结型、近郊优势分散型、近郊平庸团结型、近郊平庸分散型、远郊优势团结型、远郊优势分散型、远郊平庸团结型、远郊平庸分散型8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分别匹配拓展型、转移型、保留型或者多类型组合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研究结论:我国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村集体组织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异质性决定了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没有普适性的“最优”模式,更好发挥宅基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需要基于乡村异质性采取分类配置策略而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4.
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向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面向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土地整治转型和创新的思考,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理论分析法和图示法。研究结果:(1)传统农村土地整治存在"三不"倾向,即理论研究不足、空间逻辑不强与规划论证不力,由此带来了"三化"问题,即整治模式固化、复合功能弱化和人地关系泛化;(2)农村土地整治正面临由土地分散整治向空间统筹治理转型、由问题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型和由以地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3)新时期亟需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创新,积极倡导城乡统筹型土地整治、探索多功能导向型生产空间整治、推广人居环境改善型公共空间治理及聚焦绿色发展型生态空间治理。研究结论:乡村振兴为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提供了驱动力,农村土地整治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着力点。农村土地整治需兼具规划视角的城乡统筹性与设计视角的空间联动性,在重视土地生产功能提升的基础上,挖掘土地整治蕴含的社会功能与生态服务价值,实现乡村地域要素聚集、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16.
乡村韧性理论框架与测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乡村韧性理论框架与测度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乡村韧性作为区域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框架正经历由均衡论转向演进论的转换,呈现出维度多元化、尺度体系化、视角动态化的特点;(2)乡村韧性的测度体系主要包含了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冗余度、多元度、多尺度连结性三个维度,采用质性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函数模型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估。研究结论:面向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应发展乡村韧性的综合性分析框架,提升情景模拟能力;构建乡村韧性的适应性测度体系,探索动态表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在提出的目的及其内涵上有所区别,但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优势和自身缺陷,指出当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作为产权主体的信用社社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参与民主管理,出现经营的多元目标冲突。并通过对北京农村信用合作社试点改革的分析表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商业化是其制度变迁的可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巩固党的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对鲁西南部分农村地区的考察,认为当前一些农村的基层党建工作仍然面临着部分党员受教育程度较低、青年人才扎根难、党员管理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匹配等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激发党员干部创新活力;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While a considerable body of literature ha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round the drivers and consequences of rural out-migr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relatively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migration into rural areas. We us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Zambia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in-migr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utcomes in receiving communities. We document high levels of rural in-migration throughout Zambia—12% of rural household heads having moved from elsewhere within the previous 10 years—with two-thirds of rural in-migrants originating from other rural areas. Migrants are, on average, better endowed with capital resources than their nonmigrant neighbors and are more engaged with input and output marke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factors, we find that higher rates of rural in-migr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utcomes in receiving communities. These positive associations are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in more remote rural areas, and where in-migration originates from other rural areas.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ural in-migr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r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underway in Zamb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