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理论上讲,审计取证模式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这三种取证模式对审计实施工作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如何正确区分和运用,是实务审计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在选择审计取证模式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审计目标,因为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目标。账项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弊端审计或错弊审计,即比较适用于单一合法性审计目标;制度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即比较适用于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定期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则适用于高风险领域中的真实公允性财务报表审计。1、账项基础审计。其取证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是继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之后,在审计实务界采用的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它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由于这种审计模式能够产生更高的审计效率和更准确的审计结论,故而自其产生之后被广泛地应用于西方审计领域,  相似文献   

3.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先进的审计模式,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如何推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以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审计为基础)、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为导向)、风险导向审计。其中,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前两个阶段审计模式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它经历了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2006年,财政部在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48项新审计准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基本上还处于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只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来减少风险,而不是各与到风险管理的实践中来,有的甚至还停留住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在内部审计组织设计上,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了跨地域设立审计监督中心的实践,但在很大范围内仍然将内部审计置于总行和各级分支行的行长管理之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方法已从账项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以风险管理为标志的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组织的目标和风险为焦点,以审计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重点,以内部控制结构分析为起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效益性等特点。因此,尽快有组织地推广风险导向审计,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管理保证机制,已成为各单位切实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系是在原始的查账技术基础上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备到较完备逐步发展起来的。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方法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进而又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这是审计技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各种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可以有效地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9.
审计方法的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指出风险导向审计的特殊功能,它能解决制度基础审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又分析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目前采用的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进行变革。在此基础上笔者明确提出在我国的审计执业中应该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并提出了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三步走战略的初步设想。最后指出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将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完全对立起来。而应注重他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审计技术变迁与审计理论创新是我国审计30年铿锵前行的两个引擎。本文着重剖析了审计技术变迁与审计理论创新各自在促进审计30年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耦合效应,以期推动中国审计未来的跨越式发展。一、审计技术变迁:中国审计30年变迁的根本推动力(一)中国审计30年技术变迁1.从账项基础审计技术到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风险基础审计的一种延伸,吸收了风险审计的各种特点。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系是在原始的查账技术基础上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备到较完备逐步发展起来的。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方法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进而又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这是审计技术发展的必然。企业内部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借鉴国际审计准则,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审计水平,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风险基础审计是基于化解经营风险和降低审计成本的要求而产生的,是在账项(交易)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是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搜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 在审计实务中风险基础审计应用以  相似文献   

13.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的目的、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它规定了审计应从何处着手、如何着手以及何时着手等方面的问题。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的制约条件的总和。关于审计模式的演变过程国内外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即从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到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的演变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芳 《审计月刊》2005,(11):6-7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 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这种审计模式就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一、与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相比,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 1.责任前移,重心前移。账项导向审计的重心在详细检查,有一定的滞后性;制度导向审计的重心转移到控制风险, 因此可以说向前迈进了一步;而风险导向审计则再次将重心前移,从而移至重大错报风险。现代公司治理的缺失以及管理层舞弊是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而  相似文献   

16.
风险基础审计(risk-based audit-ing)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搜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它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 如何推广实施风险基础审计? 1.充分重视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扩展审计证据范围  相似文献   

17.
审计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本文拟从审计方法的历史演变入手,探讨不同阶段审计模式特征和审计目标的变化发展规律,并结合最新风险审计准则对审计模式的发展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按实施审计的场地不同分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当今,在内部审计已由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向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基础审计模式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非现场审计显示和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技术手段在非现场审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丰富及完善了审计方法体系外,  相似文献   

19.
从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外部审计人员逐步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由此实现了审计技术方法论的重大突破,促使审计工作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成为以评价内部控制为目的的抽样审计。这种内部控制审计,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保证审计质量,从而成为从传统审计转变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企业内部控制涉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等基本要素,这从客观上给审计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带来了困难。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作为我国新兴的审计领域,其具体审计操作程序及规范尚在摸索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与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在审计模式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导向审计主要根据对账簿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