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的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方式存在资产管理分散、无序存放、流通不便、资产利用率低等现象。通过电能计量资产团队式管理创新,国网浙江宁波鄞州区供电公司实现了电能计量资产的定点定位存放、统一管理,杜绝了资产管理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实现了与SG186系统及采集系统的无缝衔接和数据信息共享,形成了良性的约束机制,有效规范了电能计量管理,提高了电能计量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三相三线接线方式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判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广西电业》2005,(11):94-100
本文论述了三相三线接线方式电能计量装置在带电运行情况下,检测、分析、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确的方法.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本文相应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同样也可运用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判断。  相似文献   

3.
一、组织机构市供电公司计量机构名称为:电能计量中心。县(市)供电公司计量机构统一名称为:电能计量所,作为市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的派出机构。技术上由电能计量中心负责,行政上不变,仍由各县(市)供电公司负责管理,但电能计量所主任由电能计量中心聘任。电能计量所检定员由技术监督局考核发证。二、职责划分(一)电能计量中心1、电能计量中心的主要职责(1)承担政府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赋予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职能,按照国家电能计量检定系统表建立电能计量标准,并负责维护和管理。(2)参与电力建设工程、用电业扩报装工程中有关电能计量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偏远地区电能数据采集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北斗短报文通讯功能实现信息远程传输的方案。方案利用中间件技术,重新设计的通信规约与报文结构,成功实现了与现有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的通信。通过一段时间的上线运行,利用北斗短报文通讯可以实现偏远地区电能量数据远程自动采集,传输质量满足电能量数据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5.
主要功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电厂、变电站电能表数据采集监控,形成了一套涵盖全网各种计量点及采集终端,是集信息采集、监控、分析和计量管理于一体的应用平台。电子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的原理与综合自动化RTU的原理趋同,都是通过交流采样元件分别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采样,A/D转换后,进行电能计量运算。电能表的电能计量运算是在电能计量芯片内进行,而RTU电能计量运算是由后台监控计算机完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为一个对变  相似文献   

6.
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是计量管理的永恒主题。而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除了与加强电能表、互感器的管理以外,仍需要加强运行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管理,必须保证在运电能计量装置的正确接线,从而达到“保证计量准确性,减少电量损失”的目的。以下是通过以三相四线电能表为例简单介绍有功电能的测量方法,引申出电能计量装置在现场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接线,以及应采取有效的方法避免出现错误接线,在错误接线存在时应进行电量更正,不出现电量的丢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用电量的准确计算和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以及线损的准确计算,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预防电能计量的故障、降低电能计量的误差,是电能计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电能计量是指对消耗的电能进行  相似文献   

8.
电力系统的高压计量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高供高计,即由高压供电到用户,其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在用户电力变压器的高压侧,实行高压计量,这种计量方式的特点是电力变压器的损耗在计量装置的后面,已包含在计量数据内。高供低计,即由高压供电到用户,其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在用户电力变压器的低压侧,实行低压计量,这种计量方式的特点是电力变压器的损耗在计量装置的前面,未包含在计量数据内,结算电量应补充变压器的损耗电量。  相似文献   

9.
鲁成勉 《广西电业》2009,(11):20-24
一、什么是智能控制中心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控制中心装备的系统种类不断增多,从调度自动化系统到电能计量系统各类系统的有机配合,使得控制中心成为电网运行不可或缺的“大脑”。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网和不断新增的系统,传统的电网控制中心已无法满足监控电网、维护电网安全的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电网贯穿了电力系统各个环节,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手段。我国相继印发《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制定并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和建设时间表,一个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电网"已呼之欲出。本文论述了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一环,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如何在这场电力大变革中脱颖而出、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传统的电能计量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分散,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加之计量技术管理机构实行分级分地域设置,难以形成与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机制,与“大营销”管理理念相符合的计量工作格局远未形成,有必要进行管理创新。新形势下,计量分散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电能计量管理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管理松散、协调不力、效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电能计量装置“装检不分”,轮换随意,电能计量器具多头采购,管理混乱,营销、生产、计划、基建、农电、多经等部门各自为政,电能计量器具生产厂…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的高压计量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高供高计,即由高压供电到用户,其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在用户电力变压器的高压侧,实行高压计量,这种计量方式的特点是电力变压器的损耗在计量装置的后面,已包含在计量数据内。高供低计,即由高压供电到用户,其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在用户电力变压器的低压侧,实行低压计量,这种计量方式的特点是电力变压器的损耗在计量装置的前面,未包含在计量数据内,结算电量应补充变压器的损耗电量。  相似文献   

13.
日前,柳州供电局计量所智能表库已完成建设及调试。此表库位于柳州供电局大院西区,这是广西电网公司系统首个智能化表库。该智能化表库的建成,体现了电力企业对电能计量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定位管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电能计量设备安装正确规范,质量可靠,是保障贸易结算公平公正的前提。为科学高效地解决电能计量安装质量管控问题,重庆市电力公司研究并建立了一套通过图像识别技术、VR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自动指导、检测和分析电能表安装工艺的智能分析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运用手机A PP,编制标准安装流程,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类安装信息开展多维度深入统计和分析,一方面自动实现安装工艺技术监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化在我厂的推广应用,厂级、中心站、操作站三级集中监控及预警平台全面建立,形成了以电子巡井、生产数据远程传输、站场无人值守、视频远程监控、异常智能报警、应急初级响应等为主要形式的数字化生产模式。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节约员工用工数量、而且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是传统生产模式的一次大变革,而数字化生产前端的大量控制仪器仪表,怎么保证监控信息数据可靠、如何配置计量技术人员来改进计量管理来适应数字化管理需求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探讨数字化生产模式下的计量管理当前应重视的问题以及计量管理工作的方法的改进,并就完善管理结构、加强计量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以利于企业控制计量风险、改善治理状况,保证企业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电能计量是电力营销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电能计量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更关系到电力企业、广大电力客户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电力企业要加强电能计量工作,一方面需要狠抓管理,苦练内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油田钻井工程的持点,研究了钻井生产远程指挥物联网系统的组成、功能、应用模块等。钻井生产远程指挥物联网的功能模块被设计为分布在三个以面的五大系统。在感知层包括井场实时信息采集系统;传输层包括信息传输系统和物联网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应用层包括专业智能应用和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钻井生产安全、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计量管理是属于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量值传递系统和计量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了计量数据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组成,并从引起领导重视、依靠管理者加工处理数据等几方面分析了企业应如何发挥计量数据信息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矿区建设数字化矿井要求的提高,国内电力行业制度的改革,电费计量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供用电政策越来越科学化和市场化。所以在矿区加强用电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实现用电的监控、结算自动化,成为了目前矿区用户用电计量的关键。三相智能电能表是现在国内企业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智能型高科技电能计量产品,本表支持费控功能,包括IC卡预付费和密码预付费。系统通过预付费售电系统下发采集和控制指令,介质为纸质密码条,在用户输入密码后,电表接收指令,执行操作,发送负荷控制、开关控制指令和预付费指令。  相似文献   

20.
电能表作为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销售电量的贸易结算依据,其准确计量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利益。保证电能表准确计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按照电能量值传递体系的规定,利用电能计量标准将国家电能计量基准通过各级法定计量机构逐级向下传递给电能表,使电能表符合准确计量电能的要求,因此,电能计量标准的精度控制成为电能表能否准确计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