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全理性、完全无理性、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只是社会行为体理性特征在不同环境和阶段的表现类型,社会行为体的真实理性是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存在的分布理性。社会行为体作为人类个体及群体的基本组织形式,可以区分为宏观社会行为体与微观社会行为体两种主要类型,据此把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分为宏观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微观国际政治经济学两个学科分支。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假设、政治人假设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难以对涉及跨国政治与经济活动的社会行为体的所有行为给出合理的理论解释。以分布理性为条件,提出政治经济人假设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新理论分析框架,能够对国际政治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给出有价值的理论解释,以弥补现有理论研究文献的某些不足。学者需要从理性、行为、行为体类型、内容和方法等多个角度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进行拓展,把分布理性和政治经济人假设纳入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诞生是为了解决纯粹政治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国际现象。早期的IPE学者们习惯于沿用传统政治学的思路,研究国内政治经济对国际体系的影响。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部分学者开始循着一种"逆向思维",研究国际环境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以"颠倒的第二种设想"、国内政治联盟与分裂的假说、双层博弈等理论为代表,国际政治经济学在90年代完成了研究路径由外而内的转型。但是,面对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这两种单向的研究路径只能提供片面的理论解释,学界有必要探索国际与国内双向互动的IPE理论,以解释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从社会学转向经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社会资本的微观基础,一直以来,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解释都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但实际上社会资本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不相容的,社会资本的前提是不完全信息,而理性经济人假设本身是完全信息的。只有基于不完全信息,将个体的理性扩展为二元理性,在"社会经济人"假设下分析社会资本,并通过社会资本的非市场机制——信任关系,才能有效地使社会资本融入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初步确立了概念性的研究框架:通过国际经济来界定社会行为体,研究政治制度如何影响利益和政策偏好,进而考察国际层面的谈判与协调如何影响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政治和直接投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过去20年来学者们确立过三种社会行为体:要素所有者、企业和产业(部门)。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而言,国际经济理论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分析单元,但是,政策偏好还涉及集体行动与政治制度等因素,因此理解政策结果需要深入地探讨政治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行为金融学自20世纪中期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金融学研究中的最受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有限理性是行为金融研究的基本假设,它比现代金融理论的完全理性假设更符合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基于这一点,行为金融研究能够解释很大一部分现代金融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常”现象,并为许多早已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在  相似文献   

6.
戴玲 《特区经济》2008,(5):32-35
和谐社会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和谐寻求发展"新思路的贯彻实施亟待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这决定了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超越":超越经济增长、超越市场经济、超越资本主义,而它们的满足又离不开个体行为动机对"理性人"假设的超越这一基本前提。本文尝试引进规范分析和伦理考虑,由宏观基础出发探讨和谐社会应有的微观基础,通过引入"后理性人"概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宏微观融合和互为条件的角度对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最近20年开始发展的西方“政治经济学”与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在体系上和内容上完全不同。它主要探讨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人类社会的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对生产和财富分配的影响,并以此方法扩大到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对我们从事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般政治系统理论是政治过程和公共决策过程分析的重要理论和框架。在以往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反思,可知一般政治系统理论既是政治分析方法和框架,更是概括性的一般政治学理论;既是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宏观分析,更是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微观分析;既是对于政治生活的静态分析,更是对于政治生活的动态分析;既是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结构性分析,更是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和机制性分析;既是规范性理论,更是经验性理论;既是以政治心理为基础的政治行为互动模式分析,更是政治心理与政治规则、政治行为与政治国家和制度的结合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与民众相关的政治个体的行为特征,以及各种政治团体的行为特征.它是经济学工具与方法应用于政治决策的产物.公共选择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有两层含义:第一,作为个体的人是自私的,他们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第二,他们是完全理性的,即掌握足够的决策信息,有稳定的个人偏好,并且能够制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作者从体系、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体五种视角梳理了美国对外政策决策多种理论模式,它们分别是国际体系理论模式、理性行为者模式、多元论模式、小集团模式、官僚政治模式、组织过程模式和决策者个人认知理论。这些理论模式虽然弥补了传统研究的不足,也有助于解释美国式制度下的外交决策特征,但它们都存在理论假设不足、理论模式应用的普遍性不足以及综合性理论缺乏等问题。由于各种理论模式都只从某一特定角度解释美国对外政策决策,分析美国对外政策的决策特征要求研究者对各种已有理论模式的应用范围进行探讨。作者从决策客体和决策主体两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即决策客体主要从危机情势、现状是否改变以及议题范围三方面探讨不同理论模式的应用范围;决策主体主要从决策者的管理风格角度探讨理论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学派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分析方法和概念工具。本文把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理论引入国际关系领域 ,以此解读国际权力结构中地位不同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模式 ,从而更加明晰和深刻地揭示国际秩序的内在逻辑。本文首先在学术理论上对寻租理论的前提预设进行了国际关系学的检验 ,随后沿着两条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思路对国际关系中的寻租行为进行了宏观的考察。从总体权力结构模式的视角看 ,寻租行为多为非霸权国对霸权国的主动依附 ,而从问题领域结构的视角看 ,它则表现为一种更为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对这种理论分析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简单的梳理后 ,本文对国际关系领域最为常见的三种寻租活动给予案例的验证 ,特别探讨了国际组织中不同表决规则对寻租行为的约束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1979年新贸易理论诞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历经了新经济地理、贸易与新增长理论、内生贸易政策理论(也称为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新新贸易理论等数次理论创新过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理论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讨论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历次创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之后,作者提出应该从多重角度辩证地理解这些理论创新。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开放经济政治分析范式把对个体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分析奠定在经济学理论分析(特别是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并强调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多层次的互动研究,这有利于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明确的演绎逻辑。与此同时,问题导向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仍应保持其在方法论上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李玉良 《改革与战略》2009,25(9):179-183
在汽车、精密机械、家用电器等日本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运营中,下包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包关系经济效率何在,成为经济学者广为研究、探讨的问题。文章在对(市场)交易关系和下包关系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日本汽车产业下包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引入理性行为假设,分析得出:在不确定条件下,下包关系会比交易关系更容易被企业理性偏好,从而从一个新的角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的视角解释了下包关系经济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方勇  孙绍荣 《特区经济》2006,(6):348-349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标准金融理论由于对金融市场上的种种异象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受到人们的质疑,行为金融学因其更接近真实的市场而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意义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金融创新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为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发展了几种重要的因果机制。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主要探讨了在行为体偏好给定的条件下,国际制度如何改变了国内行为体在信息、权力和利益分布上的既有均衡状态,从而影响了国内政治的结果。如果国内制度具有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作为信号和承诺装置;如果国内制度具有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用来对权力资源进行再分配。但这两种效应往往发生在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强时。当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弱时,国际制度可以作为社会集团的政治动员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与对手贸易是国际政治领域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已有的分析路径不同,作者构建了一种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以力图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根据该框架,国家行为体的偏好为国家安全,而社会行为体的偏好是经济福利,两者的偏好共同制约着一国政府与对手贸易政策的制定。一国政府对外政策的最终输出则不仅仅取决于国家行为体和社会行为体之间的博弈能力,而且还受到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财务决策历来是财务理论研究关注的重点。新兴的行为公司财务理论从“非完全理性人”假设出发,重点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能够合理解释许多决策中的异常行为,为企业财务决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较系统地梳理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并购和融资这三种企业财务决策影响的最新国外研究成果,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进行理论铺垫,并为更好地理解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完善财务决策及治理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该学科兴起于上世纪70西方经济危机之后,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学更是在美国得到极大发展,使得该新生学科趋向完善、成熟.作为80年代中期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者,罗伯特·吉尔平不得不提,其重磅之作《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汲取了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地不偏不倚地阐述了国际政治经济的各个流派的观点,并渗入了作者自身许多独到的见解,可以说,该论著在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是个重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一、相关理论综述现代财务理论体系主要基于投资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的经济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证据显示,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并非都是理性的,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完全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假设基础之上,而是会有回避损失和心理会计的偏差,同时还有减少后悔、推卸责任的大众心理特征。为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决策过程(而不是最优决策模型)以及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行为金融(BehavioralFinance)应运而生了。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是普通人而非理性人,其由于心理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派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在理论框架和分析基础上与国际关系学一脉相承,而以斯特兰奇为代表的英国批判学派则试图以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整合经济与政治研究两个领域。基于对全球市场权力结构的分析,斯特兰奇较早地提出了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关键研究课题。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主流学派拓展和丰富自己的分析基础,引入体系层次外以及理性主义框架以外的各种分析机制。而这一过程,有助于国际政治经济分析与比较政治经济分析的进一步融合,也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自己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