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关于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四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消除其间的消极影响,促进其积极影响,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以经济发展为前提时,也应注意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人口对经济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是积极开发生产力要素,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不同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才能使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最后就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确立问题,发展速度调整问题及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英 《经济论坛》2002,(16):17-18
一、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制约因素贫困地区产业难以优化的原因甚多,概括地说,产生制约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资源的制约。贫困地区资源条件较差,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条件下,可供利用的仅限于可耕土地,加上过度开垦,不仅未获收入,反而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十分有价值的资源如森林、湿地、草地、水源惨遭破坏,致使水荒在不少贫困地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并呈现出强劲的蔓延趋势。风沙灾害的横行难以扼制,病虫害也时有大面积发生。多数贫困地区早已背上了恢复生态环境还人类历史之债的沉重包袱。2.人口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受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是造成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但同时,经济文化也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特色资源,可成为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依托。经济文化产生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过程,与经济发展存在依存互动的关系,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是其典型特征。经济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经济活动具有规范作用,对创业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改进与创新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要素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因此,必须重视经济文化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雷起荃 《经济学家》2003,(1):110-110
《21世纪中国西部发展探索》是赵曦研究员有关西部大开发系列研究又一部新的学术专著。该专著系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并得到华夏英才基金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该专著是以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方法政策和重点安排为基础,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对21世纪西部大开发进行较系统地探索的一本理论力作。全书共十章,围绕21世纪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与战略途径、区域资源开发与转换、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传统农业改造、人口发展与城市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贫困地区脱贫方式的选…  相似文献   

6.
关于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新颖 《经济地理》2005,25(3):430-432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但其旅游资源往往很丰富。因此,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线。文章从分析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与贫困地区的适应性入手,研究总结了旅游业开发脱贫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应特别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实现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在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应选择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代替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艳 《当代经济》2004,(1):32-33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这样几种现象,一方面是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低,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才资源匮乏而人才流失严重,再一方面存在着急需人才而人力资本又闲置的状况。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及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战略,西部贫困地区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缓解人才矛盾,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因此,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紧迫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的形势下,低碳扶贫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向标。借鉴相关定义的基础上,首次对低碳扶贫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低碳扶贫模式能够将低碳扶贫主体、扶贫资源和制度环境等要素有机融合,生成动力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三大子系统,引导低碳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形成扶贫开发的聚合力,成为破解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与贫困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这一"发展悖论"的关键,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绿色、快速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奇 《生产力研究》2001,(2):79-80,84
扶贫攻坚,迅速解决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小流域治理、市场观念、计划生育、农民教育、基层班子建设等历史、地理、环境、人文、经济角度,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魏风劲  吕学芳 《经济师》2008,(3):257-258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结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就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5)
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贫困地区开展创新创业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文章在审视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特征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实现,就是要将贫困地区要素资源与环境资源耦合,在资源间的相互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完成创业活动的机会识别过程、机会开发过程和创业结果这三个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动力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邓舒平 《时代经贸》2011,(2):160-16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投资消费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扶贫攻坚,迅速解决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小流域治理、市场观念、计划生育、农民教育、基层班子建设等历史、地理、环境、人文、经济角度,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敬明 《经济师》2002,(12):264-264
文章分析了贫困地区人口逆淘汰的成因和人口逆淘汰对贫困地区经济的影响 ,论述了如何改变贫困地区人口逆淘汰现状和促进其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美西部开发中,人口资源开发均是关键内容。中美西部人口资源开发的背景和目标相似,但由于两者环境和基础不同,其开发的手段和机制必然具有差异,因而,推进中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既要借鉴又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做法。与当前中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和以政府为主导不同,美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中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综合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曾给了我们不少的发展机遇,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良机。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经济环境的极大改善,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贫困地区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开发并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旅游开发扶贫的优势,阐述了旅游开发在民族贫困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珠海宣言)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指出,经济系统是整个地球生态复杂巨系统的一部分,经济发展应当更加尊重生态原理,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把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最终实现有利于地球的生态经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球资源不断减少,环境危机日益严重。我们必须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