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行为是一种管理层收益,其他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益受侵害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相关法规不健全,其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以及普通职工和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其后果是管理层收购违背企业共同治理,不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在企业中也有不良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不同的管理层激励方式在管理层权力和企业创新投入之间是否存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负向影响;管理层权力对管理层薪酬激励呈正向影响,薪酬激励在管理层权力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发挥遮掩效应;管理层权力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呈正向影响,股权激励在管理层权力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何志聪 《董事会》2014,(4):31-31
正是否可以变换监管思路,将违规成本的聚焦由外至内,变外部惩罚为内部自律呢?这一转换的核心思想首先是须将管理层的利益捆绑进来,其次捆绑的必须是长期利益年报是评判上市公司优劣的重要依据,也是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窗口,短期内它对股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
程红 《中国石化》2006,(4):58-60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主要是通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机构设置,明确机构的权责分配,形成三者之间有效的约束与权利制衡。国外大型石油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均具有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处理与股东的关系,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期在保护股东利益和激励管理层创造价值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是一个恒久的公司治理话题。如果过分强调股东权力,可能挫伤管理层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如果过分信任管理层又会造成股东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股东的利益,比如壳牌的“储量丑闻”就是如此。目前一些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治理的改革主要围绕着解决董事会监督不力,董事会与执行层之间关系不顺,“企业被内部人控制”无法形成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冀书鹏  罗盎 《董事会》2006,(6):68-69
饱受争议的股权分置改革在2005年的证券市场上激情上演,并成为核心剧目。管理层为了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推行股改,决定到2006年年中所有上市公司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股改的政策法规。上市公司管理层纷纷借此机会将埋藏已久的利益补偿要求阳光化,伊利股份(600887)的股改和股权激励方案亦应运而生。但为人们忽略的是,股改方案把这家素来稳健的奶业巨头拖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中。  相似文献   

6.
叶檀 《董事会》2008,(4):26-27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本刊于2008年3期发表封面系列文章,对中国式股权激励进行了深度解析——编者注)可能以牺牲中小股东利益的方式实现管理层利益最大化,过度激励与新会计制度的税费空间,使伊利股份(600887)与海南海药(000566)的相关“问题”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力图以员工股权激励推动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从《指导意见》看,其针对"公司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强调的主体应该是上市公司员工而非仅仅管理层,要求员工持股计划的总规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然而,从目前所谓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来看,事实上几乎等同于高管持股。而国资背景企业中普惠式的员工持股,又容易变成全员福利,难以起到预  相似文献   

8.
冯立果 《董事会》2014,(8):30-31
2014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力图以员工股权激励推动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从《指导意见》看,其针对"公司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强调的主体应该是上市公司员工而非仅仅管理层,要求员工持股计划的总规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然而,从目前所谓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来看,事实上几乎等同于高管持股。而国资背景企业中普惠式的员工持股,又容易变成全员福利,难以起到预期中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宇 《冶金财会》2007,(8):30-31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是很多利益相关者极其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和潜在的发展前景,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盈利质量不同于盈利能力,二者各有侧重。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盈余管理,政府监管缺乏效率等等。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主要靠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提高盈利质量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会计工作会涉及到诸多主体的经济利益,包括企业员工及管理层、银行、政府机构、客户、供应商等.会计工作存在的价值在于一方面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管理所需的内部信息,一方面向外部信息需求者提供公共信息.同时,会计工作还要履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监督、协调和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始于90年代末,与国外管理层收购相比,我国管理层收购在收购动机、收购主体、融资方式、收购股份的性质和股权比例、定价机制、操作方式,对目标公司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MD&A)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准确性。MD&A中的创新描述与创新投入是否“言行一致”,能否预测企业未来创新绩效,仍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2007~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14年间16422个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首先实证分析MD&A中创新描述与公司创新投入关系,进而检验创新描述对公司未来创新绩效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1)创新描述与企业当期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创新投入;(2)创新描述能正向预测企业下一年度的专利申请数,但难以预测下一年度的专利授权数,其对企业未来创新绩效的预测作用存在局限。研究结论从文本信息的角度丰富了企业创新绩效的预测方式,有效减轻上市公司内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验证加强“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内容监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对任何上市公司而言,协调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使之密切联系并趋于一致,是一项根本性的挑战。处理这一挑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手段,是高管薪酬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管理层盈余预测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有关管理层盈余预测与会计稳健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提出了披露、自愿披露和披露"好消息"管理层盈余预测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假设,细化了管理层盈余预测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研究。为验证上述假设,以Basu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使用2013—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盈余预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显著降低;自愿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比强制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更能显著降低会计稳健性;"好消息"管理层盈余预测比"坏消息"管理层盈余预测更能降低会计稳健性。研究结果对完善中国管理层盈余预测制度、加强"坏消息"管理层盈余预测披露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债务融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0年共5年时间所有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考虑产权因素,在国有企业中,股权激励不存在激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通过负债融资及股权交换等经济手段.取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极大地调动企业管理层积极性.降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关系是指上市公司与股东以及潜在股东的沟通与交流关系 ,也是上市公司向相关利益主体传播本公司信息、追求相关价值最大化的一项战略活动。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并对“公众”公司的形象塑造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无论从法律的要求、股东的意愿 ,还是上市公司的发展需要看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兖州煤业成立于 1997年 ,次年分别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上市。上市 5年多来 ,兖州煤业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 ,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基础对…  相似文献   

18.
石泓  陈亮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7):100-106
管理层盈余预测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对未来展望的信息,在信息披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2013-2015 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运用广义多分类无序logit 模型对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质量的因素进行探究,以期提高管理层盈余预测的质量。经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独立董事占比、年度召开董事会次数、股权集中度、净资产收益率、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因素越高,对提高中小板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质量越有益,除此之外,中小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与公司合作的审计机构专业程度均对管理层盈余预测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施工企业管理》2005,(5):62-62
近日,国资会和财政部正式向外界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明确表示,只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建立或政府已经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地区或部门,可以探索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而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在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中。《暂行规定》也强调,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中各方利益平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国情,也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缺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分配,这次再分配涉及国家、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等多方利益。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