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唯物辩证法启示我们,不平衡是绝对的,是常态;平衡是相对的,是非常态。世界发展史告诉我们,不平衡是政治经济发展、市场调节的基本规律,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规律抑或重要规律。因此,社会主义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注重平衡发展,而不是偏执于不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11):24-25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飞跃式"提高,正在朝着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稳步前进。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物业管理与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紧密相关,无疑在美好生活的实现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生活从“全面小康型”阶梯式发展为“全面富裕型”,更是社会从总体上由“全面小康社会”提档升级为“共同富裕社会”。“共同富裕社会”是社会体制机制更优化、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统一、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文明全面跃升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充分和完备的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是制约共同富裕的突出因素,这些特征共同勾勒出一幅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图景,这也意味着促进共同富裕有了方向和动力。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汇聚共同富裕的合力;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重点,着力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完善分配为抓手,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以推进机会均等为基石,着力破解阶层固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着重强调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精辟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互为基础、互为前提、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系统提出了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各项任务;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实践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从而为我们坚定共…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这一论断在《共产党宣言》中有明确论述。在我同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时代,谈论人的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太合乎时宜的。到了21世纪,我国人民基本上实现了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时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提出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8.
和谐指的是一种社会状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和谐,就不可能有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反映的是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它所追求的,就是文明发展、发展文明,这正是一种和谐的境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互为前提和保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科学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要用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问题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社会只有克服了这些障碍,才能得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发展就是社会不断克服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过去有一种说法,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社会问题。五十年代我国取消社会学,其理由之一,就是认为中国不存在社会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既然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产物,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反复强调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意味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改变,也展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光辉前景,更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本文从长期被政治学研究所忽视的司法改革谈起,认为司法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动力资源,它符合中国政治发展稳定的前提和渐进式的路径,契合于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取向,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只有实现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加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以来,时隔近40年,在党的十九大中首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判断。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正视区域间、次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增长极区域分布存在的问题,并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推出为契机,形成平衡充分的区域发展模式。要按市场机制配置区域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实现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协同发展,各区域间互为核心、互为边缘,最终实现全国乃至国际区域间的经济平衡和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为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解决如何着眼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总结社会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经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问题;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必须消灭私有制和一切剥削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人的发展所需社会制度条件,以提高生产力为宗旨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则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一社会主义是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人的一切敌对关系,使社会、劳动者、人类从私有制中获得彻底普遍的解放,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建国初期对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2012,(11):36-37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断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回答。"中国特色"表明这一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是符合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实践不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核心目标确定下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战略措施,意义十分重大。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建设小康社会,中心任务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插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从质量本源内涵出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以三大变革为手段,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强调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提升,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质量文化,打造质量自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高质量发展是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加快迈向质量新时代、加快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之交的200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80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80周年光辉历程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我国的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只有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才能把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为财政部门来说,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保证国家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展民营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的和谐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之一。党的十六大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上,强调了“两个不动摇”:一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证;只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世界公认的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根本一条,得益于我国所坚持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辉煌。这是与其他转型国家的一个根本区别。27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形成了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并进的新格局。其中,我国民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40%以上,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已超过50%。实践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全局活起来。民营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可以促进整个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可见,民营经济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之一,民营经济发展,在推动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历代民众所渴望实现的社会理想,具有持久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根基,而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合法性、合理性的根本来源,就在于对“社会和谐”理想的承诺以及真正实现的积极行动。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逐步深入,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特征越来越显著;只有把握这一基本属性,才能在复杂的轨迹和国内外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持续地推进中华文明的持续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