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从1993年西雅图会议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其重要标志是该组织的三级运作机制(高官会议、部长级会议和非正式的最高级会议)正式确立和以东盟地区论坛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对话开始启动。鉴于亚太地区特殊的地缘经济与政治环境,经济合作的起步先于安全机制的安排。但是,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成功运作的地区合作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澳新自由贸易区)和即将启动的东盟自由贸易区都是在现在的安全架构  相似文献   

2.
认知共同体与亚太地区第二轨道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倾向于从大国关系等结构性因素来探讨国际合作,而领导权是决定合作成败的关键。鉴于亚太地区主要大国之间关系存在严重不信任状态和安全结构的多元性,使得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出现结构性领导权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认知共同体——"第二轨道外交",凭借其对多边安全领域的知识权威,对官方的安全政策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利于地区认同的建构和合作制度的建立,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领导权缺失带来的制度疲软现象。作者拟以建构主义的认知共同体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东盟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和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两个典型案例,探讨第二轨道外交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中的认知建构和政策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4.
多边主义与亚太安全合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按照安全合作的性质和功能差别 ,可以把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分为四类 ,即多边同盟、大国协调、合作安全以及集体安全。冷战后 ,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多边合作相比 ,亚太地区最大的特征是缺乏建立多边同盟、大国协调和集体安全这三种多边安全机制的条件 ,只有合作安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合作安全本身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 ,所谓的“亚太方式”又进一步加深了它的局限性 ,使得合作安全未能在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安全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以政治的经济化和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为特征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亚太地区各方安全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与经济合作现状,提出亚太各国(地区)更新其安全概念的规律和特点,重点阐述中国在参与亚太合作中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晓娟 《魅力中国》2014,(25):47-4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在科技,军事等国家实力所包含的重要方面,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印度崛起”逐渐成为继“中国崛起”之后,备受关注的议题。印度崛起在对于旧的国际秩序进行冲击、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的同时,与美国过多的接近对于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一定威胁。中国作为同时处在崛起中的大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应该认识到中印关系中的制约因素,改善中印关系,在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为本国的和平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援非     
《中国西部》2008,(1):11-11
1月5目,正在坦桑尼亚访问的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发表演讲,表示日本将通过有关国际机构向非洲提供总额达2.6亿美元的援助,为非洲培养联合国维和行动人员,以帮助解决地区争端。该援助还将用于推行有关防旱项目,以防治因全球变暖带来的干旱。此外,日本将寻求非洲国家在石油与贵重金属资源等方面给予合作。高村之所以选择非洲国家作为其新年首访国,是为了向海内外宣示日本积极援助非洲的决心,为即将于今年5月在横滨市召开的“非洲发展国际会议”造势。  相似文献   

8.
亚太在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方面发展迟缓。近年来以美国为主导的TPP和以东盟为核心的RCEP两大区域自贸区架构使亚太地区陷入“制度性分裂的状态”。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合作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合作机制,对亚太地区进行开放与合作的制度性整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中国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展望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在民航运输业中持续安全这一永恒的话题。笔者认为,中国民航在航空业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必须进行改革,需要尽快建立新的能够自我审核、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以科学定位为手段,推行标准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影响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触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起了该地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兴趣。我国作为亚太地区的成员国,在亚太经济合作问题上应采取何种态度和对策值得研究。一、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亚太经济合作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不仅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积极提倡,“四小龙”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以协调经济发展。我国在对待亚太经济合作的问题上,也应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因为: 1、亚太地区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重心。过去十年  相似文献   

11.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大国日本,它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关切。早在七十年代,日本的学者、财界和政界人士倡议在环太平洋地区建立经济合作机构,以促进本地区的安全与经济繁荣。去年,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问题明显地关注起来,除在美国国内设立“美国太平洋协作委员会”外,并指派费尔班克斯为太平洋特别大使。费尔班克斯接任后即先后出访日本和其它亚太地区国家,与各国领导人讨论如何加强域内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问题,引起了日本朝野强烈的关注。日本外务省和通产省根据中曾根首相的指示,分别于去年冬间设立了“关于太平洋合作设想省内联络调整委员会”和“太平洋设想委员会”,中曾根首相也于今年一月间出访了美、加、澳、新等国;接着,以日本经团联会长稻山嘉宽为团长,组织访问团,分别访问了东南亚各国,就日本与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和贸易等关系问题与各国领导人和财界人士交换了意见。所有这些,标志着由日本所倡议的“环太平洋合作设想”已由酝酿阶段进入了行动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一、亚太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宗旨和目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东亚经济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呈现高速增长。整个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这一切为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针对东亚特别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欧洲的逐渐强大,美国提出了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设想。日本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确定自己在亚太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11,(5):15-15
民航西藏区局2011年度工作会议暨安全工作会议已经确定目标,为西藏民航“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期间,在亚太地区发生了对这一地区的安全形势和国家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一是今年7月初,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东京参加七国首脑会议时,正式提出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并建议今年11月间在西雅图召开的美、中、日、俄等15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的同时召开非正式首脑会议,共同讨论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问题。二是在7月底。东盟在新加坡召开第26次外长会议以后,举行了3天东盟外长扩大会议。6个东盟成  相似文献   

15.
东亚合作因其背景和区域的特殊性,造成区域合作的局限性,概括起来说是全区域推进困难,公共品供应不足,大国领导缺位。东亚区域合作与欧盟不同,功能也不相同。这一地区广泛的区域合作更多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而欧盟的合作始于50年代。东亚区域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各国的发展和竞争导致了地区合作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区域化,国际政治多极化使亚太地区成为一极,在世界发展的背景下,亚太地区更显得突出。东亚区域合作有安全合作的要求,这一点与其他地区不同。亚太区域的特殊性决定了东亚合作必须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6.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九次会议,于1997年11月2~3日在浦东新亚汤臣大酒店举行。来自世界13个国家的160多名国际著名企业家与会,共同为“面向21世纪的上海”这一主题献计献策。十次会议十个主题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已经完成了九个咨询主题,同时也决定了明年第十个年头的主题。回想在1988年,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来校基同志在筹划这样一个咨询会议时所确定的使命是“帮助市长确立Z000年上海在亚太地区的恰当地位”,以后上海又被中央确定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地位。近十年来,可以…  相似文献   

18.
“东亚经济发展与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于7月下旬在天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日本、韩国和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近日位专家学者。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天津召开的由中、日、韩3国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型国际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中国京津冀联合、日本九洲东亚化及韩国西海岸开发等3大新课题专题研讨。通过相互学习、研讨和交流.一致认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已成为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和持续高速发展,已引起全球各地的普遍关注。有识之士纷纷指出:“21世纪将是太平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亚太地区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与亚太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合作蓬勃发展。虽然,一些亚太经济合作设想将中国排除在其合作伙伴之外,但中国的广阔市场正在吸引亚太各国或地区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二、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其与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关系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79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改变过去闭关锁国或半闭关锁国状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逐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建立和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加速了“四化”建设步伐。特别是逐步开放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国内经济循环的基础上加入国际经济循环,带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地处西太平洋地区核心地带,土地面积占亚太地区的近半,人口占亚太地区的70%余,虽经济实力还不很强大,但与亚太各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千分频繁,特别是实行对  相似文献   

20.
罗明忠 《南方经济》2011,(11):77-79
“十二五”时期,对于广东和澳门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一个重要时期,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把粤港澳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明确提出要“携手港澳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强化粤澳合作、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十二五”时期粤澳关系的重要议题。其中,进一步促进粤澳人力资源合作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