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人与环境的矛盾达到了高潮,现有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消耗为代价的,缺少把自然生态作为资本形态的思考.随着生态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特别是对生态资源的破坏需要人类用大量的金钱去治理.现在人们必须发展景观绿色消费以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必须保护城市环境、来发展"景观经济"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景观经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南通市的历史发展、城市景观特色及总体城市设计要素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控制、城市特色风貌引导、城市开敞空间引导和城市景观要素引导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以保护和延续"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特色风貌,突出和强化"山水城市"、"滨江城市"特色景观的构成要素为根本出发点和目的的南通市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是"生态文化"发源和发展之地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最典型产物,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和主要载体.城市首先是一个物质经济实体,人们通过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不是自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的市容景观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在城市旧城区中由于历史上和经济上的客观因素制约,一大批旧建筑旧住宅景观品位比较低,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城市新景观的环境品质,有的甚至与周边新景观产生冲突而有格格不入之感.这就为城市景观的更新改造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采取最有效的手段对旧建筑旧住宅进行保留改造,使之能与周边新景观相协调,等待时机成熟条件许可之时,再进行大范围的改造."平改坡"及立面整治,在经济投入并不大的前提下,迅速有效地缓解了旧住宅与新景观的环境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自"田园城市"理念提出以来,生产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性及发展模式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城市绿地生产性景观的居民价值感知特征对景观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的京西稻田景观为例,利用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城市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的价值感知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生产性景观的居民感知价值可归纳为文化价值、游憩价值、科教价值3类;居民的总体感知表现为正向特征,其中,游憩价值感知程度最高,文化价值感知程度最低;居民的个人特征因素对景观价值感知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性别、月收入、居住时间和景观熟悉度的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的价值感知具有显著差异,本地与外地居民的价值感知亦具有显著差异;根据价值感知的差异,可将居民划分为景观欣赏者、郊游娱乐者、日常活动者3类群体.基于此,提出加强景观科教文化展示宣传、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探索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丽娟 《民营科技》2010,(11):304-304
"生态园林城市"、"绿色城市"等概念都强调城市绿化景观建设。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我国的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宜城市发展的问题,如:街道景观雷同,特色不明显,不注重生态效益等。城市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忽略了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作用以及其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景观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从康复花园到健康景观——基于健康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筱珍 《民营科技》2008,(1):155-155
针对近年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出现“重视觉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提出“健康景观”的概念,将健康理念植入景观设计,并从其历史演进与已有实践两方面论证了建设“健康景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指出了健康景观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城市依托交通道路发展的特点,以东莞市这个典型工业城市的发展为案例,探讨了城市轴向扩展的时空过程模型.根据景观指数,利用遥感和GIS构建了能够测度轴线扩展的城市景观扩散和聚合特征的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对城市轴向扩展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由此揭示了东莞市的城市扩展过程具有沿着交通道路呈波浪式渡动的特征.发现该城市发展包舍了三个主要过程:"扩散占主导地位→聚合占主导地位"和"轴向扩展→轴间填充",反映了城市景观"有序→无序→有序"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和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重中之重",一个在汉语词汇里已达极点的程度表述,旨在警世,意在醒世!"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对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外来文明不断挤压农业文明的现实社会,我们务必深刻领悟,农业文明不是最落后、最腐朽、最该抛弃的文明,它更不是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对立物,它是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并行不悖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发展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同时,决不能以牺牲农业文明为代价.全社会都应树立一个理念,只有农业文明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文明,没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都将毫无意义.失去农业文明的"文明",是可怕的"文明",很可能也是灾难性的"文明".在强势文明视农业文明为拦路虎,以泰山压顶之势挤兑它、摧残它、吞噬它之时,"重中之重"更显得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小区的景观绿化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居住小区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论述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分析了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的具体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21世纪是生态建设的世纪,而城市正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复合生态系统.而在此系统中,城市绿地水平决定着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景观,也影响着城市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没有良好的城市绿地,城市的生态环境及景观就无从谈起.为此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把自然生态环境引入城市,用植物的独特功能来治理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使城市回归自然,让城市成为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从而极大地提高城市居民地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景观突围: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遭遇到"垃圾围城"的困境,原先位于远郊的垃圾填埋场已逼近城市边缘.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废弃地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已严重退化.本文通过分析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危害和景观潜质,对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景观措施进行综述,并结合解析国外成功案例,得出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再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城市从单纯的建设转向景观文化的塑造,使景观改造成为一种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文化缺失问题。通过对城市文化场域及其对景观改造的影响和制约分析,指出在文化场域的背景下,构建城市景观改造理路对城市景观改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下我国城市景观改造的问题,明确主题文化塑造是城市景观改造主线,建构城市景观形式的多样与统一;关联多样化城市空间,立足于城市景观空间的通透与整合;保留场地具有文化信息的景观元素,延续多样化城市符号;建构"政府—场地—市民"的景观改造供给体系,提升城市景观改造效用。  相似文献   

14.
体验旅游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塑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旅游模式已进化到"体验旅游"这一高级阶段,针对体验旅游的特征,本文对济南的城市景观进行了思考,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强化易识别的城市景观结构;营造多样性的城市景现环境体验氛围;突出差异性的城市景观元素;完善参与性旅游的互动平台的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景观在城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景观有利于亮化城市环境.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然而,景观的毁坏是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城市景观保护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城市景观保护相关状况,基于设计因素,探讨了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邱冰  张帆 《城市问题》2013,(1):51-55
通过分析绿地在织补城市景观方面的独特作用,以维护和延续城市风貌为出发点,建构以绿地为介质的城市景观织补运作机制。归纳出"基质"、"隔离"和"背景"三种适用于多尺度下景观织补的模型,并结合绿地规划设计的流程与特点制定了三种模型的实际运用策略与方法,实现以一种低价而高效的方式织补城市景观片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具有的浓烈功利色彩的世界观,是唯理性主义与科学蒙昧主义的症疾;"人类中心主义"演绎下的"人类沙文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迷茫.实现对"人类中心主义"(乃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人类只有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拯救"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迷茫.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产业中心向郊区的搬离,城市中心遗留下大量可能存在污染的城市棕地。棕地重建对于缓解环境压力、缓和城市用地紧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刺激经济增长等产生诸多有益作用。目前我国棕地改造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景观改造缺少对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文化、景观的整体把握。文章提出"生态,景观,文化"三位一体的景观设计理念,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修复棕地的生态环境,应用景观美学理论重构棕地的视觉景观形象,应用社会行为学与设计学理论塑造地方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生态修复是基础,景观重构是表象,文化塑造是内涵,三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棕地景观改造系统。以长春拖拉机厂为实际案例,以"三位一体"理念为改造方法,构建城市棕地改造程序,塑造地块内生态、景观、文化要素为一体的城市棕地新景观,旨在为城市棕地景观改造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城市设计主要采用设计景观节点、标志物、景观轴线、高度和色彩控制等物质性规划方法营造城市景观,然而,城市景观形成不仅是城市规划师"设计"的杰作,更是深层次上多方利益主体及规划控制长期博弈的结果。忽略城市设计的公共政策属性,采用"推土机"和"拷贝—粘贴"方式完成的城市设计不仅容易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形态,而且容易引发实施困难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后住区重建过程中,规划设计团队尝试结合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理论,将明确居民土地产权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议题,在城市设计过程引入问题确定、列入议程和达成共识等公共政策程序。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程序改变以往单纯采用通过物质设计手段营造城市景观的工作方式,使城市设计不仅成为分配和协调居民利益的公共政策工具,还增强了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能源紧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要求研究人员开发新材料来转化问题.每一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材料运用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材料也具有"新型"的新特征.文章从城市景观中材料工艺的创新运用为切入点,分析城市景观的材料现状、新材料的重要性,举例说明新材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