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和社会保障的状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和效果。首先,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的经济发展使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它包括互相关联和互相作用的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非农业型经济;二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三是社会生活向城市性状态转变,城市生活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的血缘、亲缘关系削弱,业缘关系强化。这三个方面综合的空间形式是城市地域的扩大、市镇数目的增加和都会地区的出…  相似文献   

2.
裴晓黎 《活力》2010,(10):262-262
对于“城市化”的理解.不同的学科各有侧重。总地来说。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上升的发展过程,它不仅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是一种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由于盲目追求城市化,片面理解城市化,形成了对城市化认识的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不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一个简单过程,而是包涵了文化政治经济的演变的复杂过程。人口流动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较好的验证了南京的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环  黄清 《活力》2004,(6):41-41
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或都市化,主要是指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出现的人口和要素在空间上的不断聚集现象。它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等等。  相似文献   

5.
城镇密集地区空间发展模式——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化的新阶段——城市地区 首先从城市化谈起。所谓城市化就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过程。它的发展以工业革命作为重要的划分时期,工业革命之前的城市,发展十分缓慢,被称为城市化前期;工业革命之后,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全世界进程加速,城市功能向动态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我国城市化的起点很低.1949年我国大陆只有城市69座,县城及建制镇大约为2000个,城市人口576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64%.到1957年,市镇人口达到9949万,年平均增长率为7%.1958年,提出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超高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规模迅速扩大.当年全国非农产业劳动力达到11110万人.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化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积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然而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这将阻碍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必须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以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化的发展。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的非农业及城市用地规模的向外扩张。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及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土地向外扩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1996年,我国666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约有19510平方公里,是1981年233个设立城市建成区面积的7438平方公里的2.62倍。1995年全国171000个建制镇(乡镇以上)占地152800平方公里,是1990年10126个建制镇用地的8250.8平方公里的18.52倍。  相似文献   

8.
新设城市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设城市对城市人口的影响李若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在1978年中国只有193个城市,到1994年城市数目增加到619个,城市数量增长了220.7%。与此同时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从7993万人增加到19173万人,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大量的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导致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大批量出现。另外,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届时,我国的失地农民将超过1亿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土地》2008,(3):34-37
1998年,在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第二轮土地承包,规定期限为三十年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农建设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中的被征地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有被征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也有被征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世界上城镇化的历程来看,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社会转变,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世界上城镇化的历程来看,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社会转变,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人口城市化。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让更多的农民由分散的乡村向城市转移,由农民变成市民,“乡下人”变成“城里人”,即实现农民市民化。所谓农民市民化,简而言之,泛指农民逐步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它不仅是指农民由居住在农村转变为居住在城市,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业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变,最终成为一个符合城市文明要求的具有现代市民素质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它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预测部联合发起的中国城市化政策研讨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在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30多位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与会者以建国4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体制的变化与改革为背景,从城市发展方针、乡村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的管理机制、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作用、城市流动人口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等方面,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政策和城市化过程进行了评价。与会者认为,城市化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上看,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社会劳动分工日益发达的结果。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着一个逐步由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平均,1940年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8%,1980年达40%。如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已近50%,目前已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种主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当地小城镇从事乡镇企业或从事商业服务业以及进入大中城市从事传统行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应该在深挖这两种途径的潜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乡划分与城镇人口统计——中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城乡划分是从地域上对城镇和乡村作出的界定。城镇人口则应是在上述界定的基础上对常住在城镇地域的人口统计,居住在乡村地域的则属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是对应于城镇和乡村地域的两种人口地理学概念。对于城市地域(镇较简单,本文不作重点)可作三种概念的界定,即城市的行政地域、景观地域和功能地域。城市的行政地域就是根据行政区划规定的城市管辖范围,在我国称市区,在国外即City proper;城市的景观地域是集中了各种城市设施,由非农业用地和非农业活动为主体的城市型景观分布范围,大致相当于城市的建成区;城市的功能地域一般是以一日为周期的城市商业、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根本在民生,而民生问题的解决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保障。转型期中国民众社会保障税的有效性程度究竟怎样是本文的着眼点,从税收价格的视角、运用税收政策有效性的指标体系、以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为研究对象,对税收政策有效性程度进行研究,其结论是:与非农业人口相比,农业人口社会保障税的税收政策有效性程度在逐步改善的同时依...  相似文献   

19.
人口流迁与城市化:理解费孝通与霍华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流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应该回归到城市化问题分析的中心.不合理的人口流迁会带来"城市病"和"乡村病"的双重困境.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加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特殊的制度性约束,中国城市化面临更加严重的人口流迁问题.本文重新解读了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突出人口流迁的难题,探索人口流迁的道路,把社会城市作为城市化的最终目标,以此来理解费孝通和霍华德的城镇思想,这对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合理流动和重新分布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土地问题城市化不仅是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农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过程。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城市土地开发问题最多、土地供求矛盾最尖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地矛盾尖锐(1)世界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的"小国"(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