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对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身处新时代,履行新使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创新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探索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新路径,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立足职教特色,分类施策,切实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探索立德树人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洁 《大众标准化》2021,(1):105-106
文章通过调查南京市6所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得出当前高职院校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程度还不够,学校未能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教学内容、形式等不能满足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12):169-170
"家"是中国人血液中的一部分,"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及现实应用意义。本文试图将中国传统"家"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与管理中,以期解决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实际问题,在有效传承创新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鑫 《数据》2022,(8):193-1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因此,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充分理解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通过构建课堂教育主阵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对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
王慧敏 《企业导报》2014,(14):29+13-29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重新评价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净化大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民族精神,因此,将非遗文化引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阐述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继而对非遗文化进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魏晓红 《活力》2022,(4):49-5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对文化育人的重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后,着重分析了融入的意义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和弘扬,以保证我国优秀的文明长久地传承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精神特质充分体现了出来。每年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责。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以德树人和以文育人,使非遗文化的良好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事业,本文对非遗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根、魂,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并具有强大的科学价值。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扬千年积累的道德、智慧价值,也是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图书馆中推广的价值,结合已有的"高校图书馆+书院"模式的成功实践案例,思考高职"图书馆+书院"模式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沉淀,凝结出优秀的中华文化,经过各个时代的打磨凝练,赋予它时代的灵魂,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永动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中国企业家在经商过程中提炼的企业家精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晋商、鲁商、浙商为代表,形成了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救世强国、风雨同舟的企业家精神,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各个民族与国家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根本上还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广博的内涵与强大生命力绵延至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与传承者,当代中国大学生也肩负着传承与发扬的使命.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既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又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创新实践。驻村工作以来,我们结合帮包村的实际,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切入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各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促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推动了帮包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伟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有效载体。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在坚定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加之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五年制高职学生未就业数量逐渐增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修身、诚信、敬业、自强等思想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其提升就业水平,端正就业态度。而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大批企业培育后备力量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五年制高职未就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价值,分析就业现状,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广药敬修堂作为“中华老字号”制药企业,224年的文化沉积、汇入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历史发展长河,承载的正是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独特的价值观. 一、传承使命文化,提升中药老字号存在的价值 敬修堂原是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浙江慈溪人钱树田在广州城南创立的药铺.钱树田既是商人也是一名行医治病的医者,药铺商号有“敬业修明,广施妙药,普济众生”之意.创始人与后继之人怀着治病救人的悲悯虔诚之心创下基业,并使得敬修堂的声誉远驰海内外.敬修堂经历了近代中国的风雨变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转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从企业性质、营运模式到产销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敬业修明,广施妙药,普济众生”这一创业使命却一直传承了二百多年,今天仍是敬修堂坚守的经营宗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岁月中创造出来的多元文化,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之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并提出在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沉淀,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对推进历史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精华,在当前社会,它的传承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我国应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进行研究,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在新的时代产生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的美育教育是面向非专业艺术类学生的艺术普及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 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西南地区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探究如何"因地制宜"地依托高校艺术社团的建设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