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结构突变的VEC模型,选取1978-2014年的数据,着重分析了政府直接投资与能源政策对我国经济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使用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对参数的置信区间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我国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是显著的,且"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政府投资是碳排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且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能源政策在限制碳排量增加时会阻碍经济的一定增长。本文认为,某些管理部门对市场的一些过度投资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环境也随之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弱化政府行政职能,坚持低碳发展"的政策思路不相符,发展不具可持续性。因此,改善投资效率,完善投资体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经济界》2012,(5):1-1
近一年来,虽然民营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和挑战,面临着成本上升、税费过高、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但依然展示出强劲生机与活力。本期“经济专论”栏目特别刊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同志在“2012中国(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鼓励民间投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陈昌智主席指出,在当前的背景下,应当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多种举措鼓励民间投资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期“宏观经济”栏目特约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尚未结束》一文。文章指出,当前,决定经济下行的长期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国的经济下行趋势就不会结束。目前的经济反弹,更多的是反映着政府增加投资和贷款供给的效果,对经济来说仍是外生因素,而不是内生性的需求增长。此外,本栏目还刊登了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教授《实现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与转方式的有机结合》一文,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近年来政府公共支出对GDP的长期增长效应开始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对于政府购买、政府投资等经济活动对经济发展以及公共支出规模与GDP的长期关系,因果性等方面,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北省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性检验和脉冲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长期短期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存在为实现经济增长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现象,但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拉动作用有限,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并未很好地协调发展;就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来说,经济增长促进了房地产投资的增加,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力较弱,城市化推动了房地产投资的增加,但房地产投资对城市化的推动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确定合理的房地产投资规模对于使房地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把握扩内需 促消费 调结构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了2008年到2010年总投资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扩大内需涉及到增加投资、刺激消费、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多个层面。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大幅投资拉动经济可持续性面临较多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0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扩大内需,将成为引领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体。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方针,应把握好投资与消费、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也体现在财政分权的政府效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平衡。认为东部经济正在结构调整,分权需要深化;中部经济需要调整,分权需要继续推进;西部则需要改变政府效率,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增速减缓固然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但中国经济自身发展方式累积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长期以来中国采取的是"赶超型尾灯式"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其负作用如高投资、低消费、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外贸依存度过高等也十分明显.中国经济要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就必须将"赶超型尾灯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均衡型创新式"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以政府为主导、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重化工业为载体、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以投资出口为驱动,建立在低成本优势上的生产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非改不可.本文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与政府转型滞后有关.而政府转型,需要有正确的路径选择,必须从理念、职能、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转变.  相似文献   

9.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11,(10):7-7
国土建设应取代房地产投资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地产市场增长可能放缓,国土建设应取代房地产投资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本轮经济调整的好处是在中国“积攒十几年的房地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他说,由于“钱来得快”,过去中国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但这一状况现在必须要改变了,“这一关很痛苦,但必须过。”  相似文献   

10.
院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应继续实施国债投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部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需求下滑,为遏止这种下滑的势头,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投资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债投资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在当年财政预算难以支持政府投资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方式增加国债的发行,满足政府扩大投资的需要,实现政府通过扩大支出刺激需求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同时,国债投资政策成为扩大政府支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中,虽然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私人部门,但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民间投资不可替代的效用。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民间投资的发展来得以体现的,进而完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民间创业、投资和就业的严重不足,中国的国民经济目前和未来存在着五大失衡: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强与民间投资经济发展弱;特大和大型企业,特别是垄断性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强,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弱;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强,劳动和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弱;出口和外资推动经济增长强,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弱。本文着重谈谈怎样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症结在什么地方,会有什么样的走势?  相似文献   

14.
长期倚重需求侧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使中国对外贸易面临越来越大的阻碍,为此政府采取了各种“促进口”措施,进口贸易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为了解决过去几十年资源投入型高速而粗放的经济发展带来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中国的环境立法等管制政策使企业面临着清洁生产创新的内部压力。本文利用倍差法分析进口竞争、环境立法管制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结合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进口竞争的加剧会降低中国企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长率,但各地级政府更严苛的环境立法管制使进口竞争对企业的负向冲击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环境立法管制对企业的保护效应是在促进企业增加研发创新投资的基础上,通过扩大产品经营范围多样化和提高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实现。地区环境立法能够引导企业走向创新发展道路,但考虑贸易冲击的情况下并非所有企业均有能力增加创新投资。因此,只有给予同步的信贷支持,环境立法才能促使具有融资约束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GDP增长9.9%,成为1997年以来同季最高水平。这一大好形势没延续到第二季度,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我国经济向前急驰的步伐。事实上,非典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影响是短暂的、有限的,而经济运行中深层矛盾,是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需要冷静思考与认真解决。(一)投资增势加快,但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应采取“三改善一加强”的调整策略近几年,我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后劲正在增强,但也应重视投资领域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基本建设投资增长有力,但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资与消费本质属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表明:(1)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初需求动力,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由强变弱再变强,受消费需求导向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由弱变强再变弱;(2)均衡增长状态下,产出与投资、消费同步增长,价格水平基本稳定;(3)相对于消费需求而言,投资需求的"投资滞后性"和"投资惯性"的存在使投资常与消费非同步增长,导致经济失衡和价格水平规律性波动,即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价格水平上升多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中后期阶段的价格水平上升多为成本推动,而结构性价格水平上升会随着消费结构升级而成为一种常态;(4)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良好,但长期高投资率导致的强"投资惯性"致使当前产能过剩及通货膨胀预期并存,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形成较大威胁。政府应通过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导向扩大投资,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稳定粮食价格等措施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17.
外商投资是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速经济发展、实现由经济人国向经济强国跨越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但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和经济主权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我们在发展经济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的描述和概括,而且也是其现代化发展战略方针的体现,它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其实质是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调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以投资驱动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仍然明显,这种发展模式在当前金融危机下难以为继,必须转型.这是有效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化解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和措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科技成果和加快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等都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博弈表现在财政、货币、环境生态、土地等多方面,但最终结果主要体现在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使用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地方经济增长问题上.当中央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时,地方政府会积极配合:与当中央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地方政府基于自己情况,步调与中央可能会不一致,出现博弈现象.  相似文献   

20.
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就开始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战略,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快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要求。而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要在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