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贺晓宇  郭立巍  王珩  姚尧 《活力》2006,(5):152-152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与这种“虚拟社会”相对应的社会道德体系——“网络道德”,对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相对于传统道德教育而言,网络道德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律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所引发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从网络语言、网络诚信、网络侵权等七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从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等四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受性别影响较大,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基本统一。笔者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并总结了本次调研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近年来,网络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上网人数最为集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在社会网络道德,乃至整个社会道德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课题拟以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渠道,着重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背景及意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成为网上最活跃的群体.网络在拓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的同时,引发的网络道德的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对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做出了分析.笔者针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5.
儒家道德思想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能够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网络的侵蚀,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严重下降,素质修养参差不齐。应积极通过仁爱教育、诚信教育、重义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鲍爽 《活力》2014,(14):35-35
当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化交融碰撞之际,对整个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价值观念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只有如实地分析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才能更好地从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方面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其道德状况将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在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面对着道德追求的困惑;功利思维对传统道德的挑战;自我实现与服务社会的冲突等现实的情况。而目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存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功利性;教育方法的设计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经济体制的变革给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角色、环境的转变增加了学生心理的壁垒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道德的建设。为此,必须从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强化道德教育,从而对于大学生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科技伦理的视角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提出重视高职院校的舆论演染,营造积极的网络德育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塑造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等实践路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实施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正面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的同时,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局,并试图从社会因素、网络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探讨。最后,笔者分别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心理层面和教育层面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生活化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根本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效率低、效果差,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的进程,主要原因在于它脱离了人性基础,脱离了现实生活根基,失去了主体对象。高等学校必须努力实现理想化道德教育模式向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型,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等方面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取得实效,充分发挥道德教育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网络道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分析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田磊 《企业研究》2011,(10):180-180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网络道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分析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静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96-197
网络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新时期,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信息污染行为、网络价值异化、网络"黑客"的盛行、知识产权的践踏、网络犯罪。因而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积极影响,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中提倡"慎独"的道德准则,学会积善的方法,培养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以此来实现"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工具,它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当前大学生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面临困境。只有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强化他律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才能逐步走出困境,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网络社会对的大学生网道德影响现状与原因,提出从根源着手,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以促进大学生道德行为与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面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日益凸显。在法律与技术手段掣肘情形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矫正转向以依靠道德自律的力量发挥效用。探究当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德育视角下"道德自律"用以矫正失范行为的理论可能性与现实必然性,厘清大学生道德自律的最终走向,有益于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对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大学生网络道德迷失的表现以及在新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影响;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以及教育者应采取的相关措施等几方面对网络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自由、开放、虚拟、交互等特点,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知识群体,在对新事物有着极强求知欲的同时,又存在着辨别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因而,面对网络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冲击,会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容易导致道德失范.当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认清时代的新特点,以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引导其树立健康的道德观,提高其道德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朱可可 《活力》2006,(5):204-206
大学生的道德心理不仅是学校道德教育和个体道德实践的产物。而且是社会道德关系和民族道德传统的反映。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明确道德心理培育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措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