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约束“内部人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内部人控制指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经理人员(内部人员)事实上或法律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并利用信息优势和管理便利使他们的利益在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充分体现,而且这种控制往往是通过经理人员与职工的共谋来实现的。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内部人通过侵吞、转移国有资产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会计委派制是对内部人适时有效监督的手段,是所有者获取内部人起初真实信息的有效途径。由于会计委…  相似文献   

2.
隋锡灿 《会计之友》2004,(11):13-14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产生了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又使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引发全社会整体福利的下降。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制度创新,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必须控制和防范“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国家在国有企业内的博奕能力和博弈地位的下降,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内博奕结构的失衡。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着眼于企业内博弈格局的重塑,建立新型企业博弈规范。一、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在企业经营者对出资人财产的委托———代理经营基础之上的,从而使所有权与控制权产生了分离,而拥有控制权的企业经营者即“内部人”有可能凭借自己手中掌握的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通…  相似文献   

4.
孙莹 《活力》2006,(4):42-42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内部原因 1.“内部人控制” 现代企业是以公司制为特征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管理形式上形成了由委托——代理关系构成的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两个利益集团。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的是更高的报酬、休闲以及规避风险。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内部人往往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攫取个人私利的最大化。所有者作为“外部人”,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和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依据;经营者作为“内部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会计信息往往从有利于经营者角度出发,并且经营者比所有者更具备控制“会计信息”的条件。这种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在委托代理机制赖以生存的监督机制失效,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后,就会由暗转明。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最大症结是产权模糊、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管理混乱,不仅造成企业效率和效益低下。缺乏生机和活力,而且导致企业所有者“缺位”。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约束十分薄弱和乏力。容易形成企业“内部人控制”。目前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形式和手段大多是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延续下来的,  相似文献   

6.
“内部人控制”与会计委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需要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 ,培养这种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 ,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凸现” ,严重制约国有企业长足发展。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推动国企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内部人控制”的由来“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日本政府科学与技术顾问青木昌彦 (MasahikoAoki)在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和 80年代中欧、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上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 ,学术界对“内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理论界在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中大量使用“内部人控制”命题的问题作了分析。并且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并不存在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等所分析“内部人控制”问题,人们所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实际上是我国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究竟应该构建哪种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有企业制度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政企职责尚不分明,缺乏以有效、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董事会形同虚设,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各部门权利责任不明。(2)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重过高,流动性差。我国已实行的债转股和国有股减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3)激励机制是以物质为主,并且不稳定。(4)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所有者不到位,内部约束机制软化,出现“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9.
张泓 《特区财会》2001,(12):20-22
从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规律看,企业的控制权通常掌握在较大的股东和管理者手中。从取得控制的过程看,他们都掌管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掌握着公司的内部信息。人们将这些掌握着公司决策权和控制权的人(包括大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称为“内部人”。而实际上,“内部人”是泛指大股东或经营者。这个概念的实质是指掌握企业内部信息,掌握着企业决策和控制权的人。国企经营者在自己所经营的企业,也是掌握企业内部信息,掌握着企业决策权和控制权,符合“内部人”特征。“内部人控制”是企业经营者利用其“内部人”身份通过与员工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合法权益。而实际上,我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中的内部人员主要是经理人员,而职工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参加公司决策和影响分配。  相似文献   

10.
所谓“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inner member control),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企业经理人员事实上或法律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目前的现状扣存在问题,得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是“内部人控制”,而是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这种治理结构带来了很多弊端。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思路,即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现状分析 近10来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企业中也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13.
内部人控制是指在步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失去外部所有者(主要是国家)的监督和约束,致使、“内部人”(企业经理和职工)利用所掌握的经营权和部分产权,为谋取私利而控制企业,以致严重侵害外部所有者利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内部人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股东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如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过度投资、过分的在职消费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股东的长远利益,提高了代理成本。而权利的过分集中又使得“内部人”控制着会计信息的诚信程度,在经营者利益的驱动下势必会制造出诚信程度低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上个世纪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有过一阵子颇为热闹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形成了这样一种“主流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它有损于股东的长远利益,也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内部人控制”情形应当努力去避免。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内部人控制”并不等于“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所谓“内部人控制”的许多案例,就不存在损害股东和企业长期利益的问题。不过,这种看法,也首先认同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存在的事实。也就是说,“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企业“内部人控制”有没有这一点上,既有的理论观点是没有分歧的。由此来看,“内部人控制”是种真实可信的存在,它当然可以也应当成为理论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吴俊 《财会通讯》2008,(4):81-82
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有效的财务监督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因素之一。为维护出资者权益,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机关,按一定程序和标准,选派监管代表,对企业整体财务进行专业、专职监督和控制是完全必要的。(一)有利于有效监控企业内部运行伴随“两权”(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和“两种职能”(国家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与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离,国有资产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可以有效地规避和控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可以对产权资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促进资本保值与增值,维护所有者权益,并对代理人(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监督,减少代理损失。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预计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现代企业制度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是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其中较难做到的就是自我约束。根据国外经验及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践说明,在这种“四自”状态下的企业,很容易出现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内部人控…  相似文献   

18.
一、“内部人控制”产生的途径及原因“内部人控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代理问题。“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最初是由青木昌彦先生1995年提出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独立于所有者(外部人)的治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公司经营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与职工“合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与监督的情形。我国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相伴而生的现象。随着改革的深入,“内部人控制”问题呈越演越烈的趋势。其主要途径有:(1)少数经理人员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征。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导致国有企业经济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超产权论模型出发,强调了产权激励和竞争激励共同作用于企业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竞争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试图在运行机制上全面描述内部人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一)?国有企业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产权主体不够明晰,形成“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虽属全民所有,但实际控制权往往由政府中承担具体职责的官员来履行,是国有产权的代理人而非真正的出资人,导致其缺乏足够动力监督管理者履职,甚至出现政府官员与管理者的合谋串通,形成?“所有者缺位”。此外,国有资产所有人、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清晰,形成“内部人控制”,突出表现为财务支出随意、信息披露不充分、国有资产流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