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其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框架出发,通过构建内涵6个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对2010年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对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数量(GDP)和经济增长质量(QEGI)排名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增长数量与质量不一致现象十分明显,并将参与对比的30个省区分为五种类型:经济增长质量良好的四大直辖市、经济规模较大且增长质量相对较好的发达省区、增长质与量一致度较高的省区、增长质量与数量背离较大的省区、经济数量及质量排名都相对落后的欠发达省区,为未来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的非一致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增长不仅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数量扩张,还表现为增长质量的提高,是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统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转轨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中国经济在规模总量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提高,而且近年来这种差距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经济发展结果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转型实质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形成社会制度结构中的关键变量--社会激励结构,节约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中国特有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来对我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体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我国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用以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类模型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型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将环境污染内生化,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作用,本文在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环境质量因素的增长模型.新模型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未来的、注重发展质量的经济增长要求.最后,给出了中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2003年以来,以投资高增长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经济高增长,导致资源与原材料进口数量激增,价格大幅上升,利润由生产环节向资源供给环节转移,从而使中国经济高增长出现内部效应递减与外部效应递增、GDP增长与社会福利增长弱相关的不经济增长现象。这表明,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GDP增长应以社会福利水平相应提高为主要目标,而其前提是,加快政府职能转换与完善市场机制,加强资源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高等教育是使劳动者具备知识和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新疆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通过建立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指标体系及回归模型,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分析新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新疆高等教育的数量发展优于质量发展;教育规模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教育质量并未形成对经济的有力带动作用.今后在加快高等教育数量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其质量的提高,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体系,完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规划.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2008-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处于换挡期的经济增速通过企业成本费用预期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经济的换挡期,宏观经济增长减速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增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由注重数量的高速增长转向注重质量的低速增长.随着企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投资者将资源从经济附加值低的领域转移到经济附加值高的领域,导致企业产品成本费用迅速下降,成本费用粘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二重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并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二重经济开放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200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考察了二重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出口数量的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不明显,而出口质量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区际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上,出口开放与区际开放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区际开放强化了出口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着深度调整,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成功换档,确保中国经济中长期的稳定发展,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增速换档与经济发展转型"的主题深入讨论经济增速换档期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经济增速换档期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率、经济周期与经济发展关系等重大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封兵林 《经贸实践》2004,(12):21-22
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生产要素积累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不断增长,是经济增长实现数量扩张的主要源泉。资源利用的改进或数量或要素生产率的增加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力的更加有效使用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它们构成经济增长实现质量提高的重要源泉。经济增长既是数量扩张的过程,也是质量提高的过程,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刘霞辉 《经济研究》2004,39(11):58-68
经济波动是一种伴随着增长的正常现象 ,但如果在长期发展中总是出现波幅很大的振动 ,则需要分析这种波动是否正常。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2 0多年内虽然强劲增长 ,但经济波动幅度很大。导致经济大幅波动的原因何在 ?本文通过一个改进的货币先行模型来探讨货币变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 ,基本结论是 ,因为中国市场发育水平低 ,频繁的货币供给量波动会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2.
资源错配已成为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有文献主要从要素市场扭曲视角分析了资源错配问题,而对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试图从这方面进行探讨。理论部分将市场分割引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入企业利润函数,分别讨论企业在省内和省外市场的生产行为和定价策略,通过垄断竞争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市场分割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机制。实证部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微观数据对上述机制进行计量检验,以各省市之间的运输成本作为市场分割的工具变量避免估计结果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国内市场分割指数减少一个百分点可以使资源错配程度降低394%。因此,减少市场分割所引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距以及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金融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在中国,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停留在国家的层面上,而只有深入到地区层面,才有可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核心.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比较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差距,随后采用面板数据的处理方法,对三大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金融发展无论是在量的增长上,还是在质的提高上都有助于各地区经济增长,同时IV的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在质的提高方面比单纯量的扩张方面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We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paths of an economy by incorporating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hildren and the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effect within the family and the education paid for by the parent. There is a threshold wage rate, above which individuals begin to invest in the human capital of their children, while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t this point, the economy shifts from an exogenous growth phase to an endogenous growth phase.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ggregate saving rat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youth dependency ratio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好的态势,但经济增长速度会略低于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全球通货膨胀以及日元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也是世界经济中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rapid growth has been witnessed in the Chinese economy, thanks to the introduc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s well as th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of the country. However, while this exogenou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quantitatively, it is, unfortunately,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economy. Structural imbalances have thus been produced, which hind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country. Besides, by way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rebalance mechanism,” “resource optimized allocation mechanism,” and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mechanism,” origin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effectively push forward the quality change, efficiency change and dynamic change in the economy, thereby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ness and openness as well as the shar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refore, the current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needs to change from the second stage—the stage of transition from the introduc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ode to the origin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ode then to the third stage—the stage mainly based on the origin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from the high-speed growth phase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hase.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形成一个国家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分布更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特点及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内涵性质量展示的独特视角界定了优质教育资源概念及其构成,以1999-2008年的区域经济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GDP、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本专科招生等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在三大区域配置及经济发展相关性;最终选取国家级重点高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等八项优质教育资源要素,揭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性问题及三大区域高等教育人才供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动态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其中金融波动的冲击较为显著。我国经济动态主要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呈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和特异性,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动态尤其是对消费增长动态的影响较小,而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投资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经济经纬》2003,(4):95-9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的来自国际、国内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的胜负,将最终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全球化既为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应对挑战,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做好人才战略规则;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努力建构学习型企业。  相似文献   

20.
To analyze China's fluctuating situation of the factor input and aggregative productivity is not only the main method to seek the sourc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the main way to weigh the level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As to economic growth of a countr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ivit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 growth of the output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wo kinds of ways: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factor input of 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Therefore, the level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does not mainly depend on the amount of invested factor, but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since resources are rare.The relative 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in use of the invested factor marks the economic growing quality. So,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of China to some extent, it must analyze Chinese factor input and aggregative productivity. This is the main topic that this text will be probed in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