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最有效形式,而伴随着保护区的快速发展,其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区参与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文章对乌苏里江沿江的多个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状况进行分析,构建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得出居民的参与态度和参与机会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参与行为,而其中参与机会是对参与行为的正面影响最显著。最后从制度、文化和主体三个视角提出增加居民参与行为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的理论与模式探讨--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啸 《财经科学》2006,(6):111-116
社区参与是发展经济学的新兴的理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在社区参与管理中具有典型性,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社区参与管理的模式:设立专门机构和利用社区自由组织对居民进行管理、创造多渠道社区居民就业和参与管理、组建股份制旅游经营公司,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等,这些经验具有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突破.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需要进一步解决"公平"问题、加强社区居民"实质性"参与、兼顾区域发展、建立就业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重量轻质的发展路径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突出矛盾便是其中之一,而解决这一矛盾最主要的途径是实行社区参与。通过考察乌苏里江沿江多个保护区的社区参与情况,发现该区域内社区参与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并从保护区管理局、地方政府、社区居民三个角度分析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社会参与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普遍认识到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保护区从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对保护区的响应"和"保护区对社区的影响"方面的多个指标存在差异显著的看法;保护区边界不合理,资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社区居民责、权、利不一致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到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参与是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积极主动参加社区公共事务的制定、管理及运作的行为和过程。通过研究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的理论,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事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居民参与和社区建设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居民参与主体、参与路径等居民参与问题,进一步探讨出发展居民参与管理、强化社区相关功能以及提高社区相应治理能力的相关对策。即处理好政府、社区以及社区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各类社区组织,建立层级分离的社区工作体系,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自治的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及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自身的利益,对提高旅游者旅游质量、开拓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和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吉林省西部旅游景点集中的向海村和莫莫格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感知、意愿及参与现状,结合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探究,对如何促进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居民参与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口众多,与贫困地区在空间上高度重合,森林旅游不仅能够鼓励居民参与保护区管理,也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生计方式,因此,森林旅游常被用作缓解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手段。文章以云南省高黎贡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为研究区域,以农户收入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森林旅游对社区农户收入变化的影响。研究显示:(1)参与森林旅游经营农户的人均收入高于非参与森林旅游经营农户的人均收入;(2)而经营农户的非旅游收入与非经营农户人均收入没有显著性差异;(3)经营农户的旅游收入高于非旅游收入,森林旅游带来的收入已经成为其家庭的主要收入。最后,为更好地发展森林旅游,促进社区农户生计与保护区管理协调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晓煜  孙福权 《技术经济》2013,(11):14-20,4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了网络创新社区中顾客参与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归纳出8种影响顾客参与创新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指出这些影响因素分别以创新态度、感知控制和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对顾客的参与创新行为产生影响。利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就如何有效管理和激励网络创新社区中的顾客参与创新行为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有效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是当前福建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最为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从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和管理成效4个方面对福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进行系统评析,进而指出要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核心在于如何协调好保护管理与资源开发、自然保护与社区参与两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通过对保护区居民采伐、捕猎等行为的禁止及活动空间的限制,实现对自然保护区的管控。实践证明,这种管控机制在维护公众环境权的同时,也损害了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生存权,使得保护区管理机构与社区居民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社区共管则兼顾公众的环境权和居民的生存权,一方面通过吸收保护区社区居民参与保护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以保证自然保护区环境生态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保护区资源,改善保护区的民生,以满足保护区社区居民生存权的需求,从而缓和保护区管理机构与社区居民的紧张关系。社区共管优势明显,势必将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三大效益组合最佳、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协调发展等原则。要研究和制定出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合理分区,合理规划生态旅游景区,协调生态旅游自然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旅游行为。在产品开发中,要努力开发和推广绿色旅游产品。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旅游管理力度等,以实现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护区网络建设尚不完善、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显得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总结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结构分布状况,把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其增长极、廊道和基质等景观生态要素,从而实现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质量成为当前保护区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保护区自1983年建立以来,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生态系统等主要保护对象得到了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保护区整体面积偏小,重要保护对象分布比较分散; (2)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完善; (3)周边社区人口多,人类活动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构成较大影响; (4)周边社区居民的海水养殖活动对保护区海域环境造成威胁; (5)未来几年旅游发展对保护区的压力将显著增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 (1)健全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机构,实行二级区划,(2)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分区,制订详尽的生态旅游规划; (3)规范海洋渔业方式,定期检查海水养殖企业的养殖污水达标排放情况; (4)积极推动社区共管,促进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向海自然保护区目前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湿地大面积减少的艰难局面.本文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及其实施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活动的基本发展方向,并就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的具体组织形式、实施步骤及相关对策等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探析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景观生态问题。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生态问题提出了调控途径,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规划,旅游景观生态设计,旅游景观生态管理等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概况以及建设自然保护区所取得的经验及教训。认为通过监控资源利用强度、借助于经济诱导以及宣传、教育等制度安排,可以较好地发挥社区居民在自然保护方面的作用。协调社区居民利益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同时认为,现行的游离于社区经济之外的管理机构及体系,有进行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 《新经济》2012,(12):82-88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3个层级。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建立2541个自然保护区。相对林业类型自然保护区而言,海洋与渔业类型自然保护区起步相对较晚,第一个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1963年在渤海建立的蛇岛自然保护区。至2009年底,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省、市、县级的167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广东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约41.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114公里,岛屿1431个,水生生物约20,000种,生物多样性位居全国前列。但近20年来,经济开发给广东带来繁荣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analytically how a nature reserve may protect the total population, realiz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 and economic yield (EY) and how this depends on biological growth, migration, reserve size and economic parameters. The pre-reserve population is assumed to follow the logistic growth law and two post-reserve growth models are discussed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model assumptions for assessment of reserves. The post-reserve growth has either a common carrying capacity as in the pre-reserve case, or each sub-population has its own carrying capacity proportionate to its distribution area. A combined model, as a continuum of the two models, is also formulated and briefly discussed. Population protection against extinction is assured against low cost harvesting, including zero cost, when relative reserve size is greater than relative migration. Reserve size may be tuned to realize MSY in one model, but not in the other. Economic yield is generally greater in the former, but maximum EY cannot be realized in any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