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签署第551号令,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根据上述条例,国家鼓励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自行或者委托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规范的拆解处理带来的环境健康影响和资源浪费,中国出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及一系列配置政策,促进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循环产业的发展。新发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年版)》在为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的管理和发展提出考验。文章整理分析了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体系现状和基金政策运行模式,提出政策实施以来发现的问题及新增目录产品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污染控制成本核算是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也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持续改进的关键依据。基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以废弃CRT电视机为研究对象,开展回收处理过程污染控制成本与回收处理总成本的核算。结果显示,废弃CRT电视机回收处理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成本为3.03元,仅占回收处理总成本170.64元的1.78%。研究结果可望为促进我国处理基金补贴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演化博弈论为基础,定性分析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制度和消费者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并指出由于效用递减原则,因而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获得的效用不同。文章通过采用国内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价格等相关实际数据,对政府补贴和消费者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的补贴、消费者获得效用及效用系数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在政府无补贴的情况下,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5.
张云青 《经济论坛》2022,(9):143-152
当前,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和处理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回收处理效果不佳,未能实现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文章对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回收处理企业达到盈利最关键的因素是要达到一定的回收处理规模,并且企业运营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也要适当改变产品结构,以期增加回收效益比。文章研究结论可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更为高效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认为,负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社会效率的丧失.滹沱河流域岗黄段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的负外部性数据证明了外部性的存在,这需要通过对这些负外部性的转化来防止负外部性带来的损失.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的负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产权界定不清晰、单一化等问题,这就要靠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社会主体协调合作,才能发挥水利设施对农业和社会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7.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下简称"废弃家电")回收处理管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热点问题。目前,建立货流可控的回收渠道、推动废弃家电流入合规处理企业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挑战。废弃家电处理基金制度(以下简称"基金制度")于2012年启动,其补贴有助于提高合规处理企业收购原料的议价能力,但仍有大量废弃家电流失。文章结合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对比,讨论中国大陆实施基金制度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建议。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基金制度的社会适宜性不足。建议调整补贴机制,由以往直补处理企业改为直补回收商,回收商凭交售合规处理企业的收货票据领取补贴金。由此兼顾合规处理企业和回收商的利益,以更有力地引导废弃家电的货流去向,提升基金效果。  相似文献   

8.
产品在消费后阶段被消费者废弃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即废弃产品问题,它主要源于产品自身承载了大量的资源以及具有潜在的致污能力.依据外部性理论分析,废弃产品问题实质上是一种环境负外部性问题,既包括消费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也包括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但主要是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延伸责任作为生产者从佑无到有的一项延伸义务,是生产者环境保护义务的新增,并将内化为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对废弃产品的生产负外部性的政府管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将成为废弃产品的生产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时滞产品生产所带来的负外部性 ,使厂商利益与社会利益往往不一致 ,时滞产品的生产导致经济增长率与社会福利的同步下降 ,并可能引致资本向时滞产品生产领域流动从而加剧其影响程度。在生产领域适当的政府调控是保障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与社会福利提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交通道路转型和解决城市污染问题中的重要环节。就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建立博弈模型,发现政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挥政策指导和社会监管作用。政府补贴与企业、消费者的效用是正相关,补贴的程度会影响社会福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