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经济均量上看,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和社会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在养老金制度上。在城乡二元经济的背景下,又面对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迎来了新的挑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以实现城乡统筹为目标,调整二元结构,整合以往的碎片化模式,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政府的重要执政内容。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猛 《北方经贸》2006,(12):135-137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经济当前仍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以至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因此,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完善农村相关制度的改善,建立健全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田穗  张艺壤 《商业时代》2013,(2):108-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已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保障体系。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本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通过对城乡统筹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新要求的阐释,提出完善社保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俊 《商》2013,(10):172-172
我国城乡在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上都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三者必须同时着手做出改革,单方面的对任何一种制度进行改革必定会受到其他制度的牵制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成渝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将户籍、社会保障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它必须在遵守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逐步打破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统筹城乡居民迁徒权;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何平均 《商场现代化》2006,(33):386-387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呈现“二元结构”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因此,在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试图探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的减压器和安全网,对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乡二元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二元化的特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由于立法层次较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相关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等诸多原因,使得其无法高效地发挥其作用。为此,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三种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突进。  相似文献   

8.
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商场现代化》2006,(33):378-379
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障碍,城乡经济联系日益疏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严重影响着城乡协调发展,甚至威胁着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商》2015,(46)
为了更符合我国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便沿着城乡二元制体制而建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元制结构出现了许多弊端,扩大了社会不公平,破坏社会稳定,更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要想改变这种差异的现状,对体制进行改革成为必然。本文对社会保障城乡体制的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为未来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德国 《现代商业》2014,(17):94-95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政府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设计以及对养老投入的不同水平,造成我国目前城乡实际养老保障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伴随我国农村人口日趋老龄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计划生育下养儿防老观念的逐步淡化,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构建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养老保险体系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就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步骤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对政府统筹城乡养老的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庆亮 《财贸研究》2006,17(2):65-71
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中国广大农民仍然游离于社会保障网络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仍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显然,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创新思路。本文在提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支持,指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衔接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一种可行的思路。这对于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农民养老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小龙 《商业研究》2006,(21):76-78
基于经济体制二元结构的原因,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安排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民的社会养老实际,使可持续发展的农民养老制度应尽快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3.
杨素青 《中国市场》2009,(23):119-12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必须发挥政府功能以保证其规范化;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步推进,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集保障基金,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补充功能,并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存在法律和市场体系不完善、难以保障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管理透明度低等方面的原因,结合国外社保基金监管方式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提高立法层次、强化监督力量、推进监管体系市场化以及建立完善的三方监管体系等切实可行建议,从而保障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合理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市场体系的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机制得以顺畅运行的必备条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体系中,政府必须彻底转变职能,搞好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的对接,以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议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目前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成员需求,有必要发挥制度外的力量来满足人民的需求。非营利组织以其非营利性和自愿性为核心特征,在发达国家提供社会福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科学发展非营利组织对构建社会保障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山东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对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山东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根本制约因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终极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与我国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即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而农民则基本上被排斥在正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建立符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农民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设;最低生活保障建设,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发展慈善事业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是最灵活的生产经营方式之一,其产生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结果。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其发展态势关系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规模:凡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经济实力往往较强,反之则偏弱。这在浙江温州与山东潍坊亦有所表现,两地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的不同使其总体经济实力出现了较大差异;两地民营经济发展快慢的不同使其产业比例、产值和劳动力动员量存在较大差距。民营经济最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能激发和调动劳动者发自内心的激情,产生显著的经济成效。然而,要真正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需克服许多困维,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思想观念;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完善各种劳工保护立法和司法,逐步提高职工的劳动报酬和待遇,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放宽搞活投融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