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技术考察了地区腐败下FDI对当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并验证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腐败对FDI影响当地环境的作用是消极的。具体来看,当腐败程度较低时,会吸引较多不达标、质量较差的FDI,但整体上FDI质量还是高于本土企业,因此仍是环境友好的;而腐败程度较高时,质量和技术更低的FDI会大量涌入,导致整体上FDI的质量变得更低,甚至低于本土企业,因此转变为环境不友好。可见,腐败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造成社会不公,同时还会通过吸引大量质量低下的FDI而引起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讨论了腐败和进入规制强度的具体内容和量化测度方法,建立了大容量的跨国面板数据,利用统计模型验证了腐败是进入规制强度的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部分年份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具体测算了腐败对进入规制强度的边际效应,从时间、指标和分布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效应的细部特征,并对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技术考察了地区腐败下FDI对当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并验证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腐败对FDI影响当地环境的作用是消极的。具体来看,当腐败程度较低时,会吸引较多不达标、质量较差的FDI,但整体上FDI质量还是高于本土企业,因此仍是环境友好的;而腐败程度较高时,质量和技术更低的FDI会大量涌入,导致整体上FDI的质量变得更低,甚至低于本土企业,因此转变为环境不友好。可见,腐败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造成社会不公,同时还会通过吸引大量质量低下的FDI而引起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如何以及影响的机制至今没有定论。本文通过模型分析表明,中国贸易的自由化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会改善中国的环境水平,但贸易促进经济规模扩大时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度,均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外资进入恶化了中国的环境质量,区域层面"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据此提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整体上考察我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结果证实:出口对国内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进口的就业效应并不明显。因此建议,要做大我国经济总量这个“大盘子”,充分发挥贸易在整个经济当中的重要作用;适时平衡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比例结构;立足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加大贸易投资,发挥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两大目标是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培育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分析了四个关键驱动因素之间的联动机理,以及如何通过四维联动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经济集中不利于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文章基于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经济集中阻碍金融发展的假说是否适合中国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经济集中阻碍了我国的金融发展;分地区而言,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集中抑制金融发展的假说并没有得到验证,而在中部、西部、东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集中度明显阻碍了金融发展,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降低经济集中度,致力于提高经济多样性,并以此促进金融发展和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同时要完善与健全法律制度、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运行机制,以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评价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污染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各省份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和时空差异,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最小、中部次之、东部地区最大。以财政支出分权为解释变量,设立相关控制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别检验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会加剧环境污染,要迈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需要加速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炭消费比重增加具有加剧环境污染的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影响,而政府环境管制效果不明显,需要探索改善环保投资结构。针对三大地区环境污染及其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提出了改进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国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产业自身的发展,还受到产业间相互融合、互动及协调能力的深刻影响。而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内生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及提高产业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93~2011年间27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计量模型对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二者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生性出发,充分考虑产业间相互促进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培养,努力形成产业互动的良性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78~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了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出口对国内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对国内就业具有地区性差异;长期来说,不能以出口为导向来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调整进口商品的结构,对解决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资本替代劳动现象,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表明,解决我国的就业不能脱离其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将对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汇率政策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进行。  相似文献   

14.
韩国在过去五十多年发展过程中,贸易导向型战略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韩国正在探索旨在破解贸易保护主义与技术壁垒的新时期贸易战略,并希望通过新贸易战略,不仅撤销或大幅降低货物贸易关税,而且还要与贸易伙伴国在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领域形成全方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李静 《科技和产业》2016,(12):75-79
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地方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激励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利用中国30个省市2004—2013年间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样本,以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政府政绩追求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市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逐年增加;以政府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率、就业率为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研究不仅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地方政府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绩考核标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并且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对1997~2008年间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幅中的大部分进行解释;但与传统的LC-PIH模型不同,少儿抚养比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储蓄率,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却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影响。但公共支出的结构、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978-2010年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政府民生支出对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入作用,但其政策效应存在着的地区和城乡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城乡居民具有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支出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大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任何忽视这种空间相关性的研究都会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差。本文使用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环境冲突的关系以及当前环境治理的社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冲突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水污染是引发环境冲突的主要原因,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当前的环境治理并没有减少环境冲突的产生,其社会效益不明显;环境治理需从环境和社会两个方面着手,调节各冲突主体的利益诉求;由于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外溢性,需实行跨域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中介机构参与腐败交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腐败交易的一种新趋势,在中国表现得非常突出.本文结合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借鉴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性理论,构建博弈模型,从中介机构与政府官员之间经由社会关系纽带维系的寻租网络入手,揭示中介机构参与腐败交易的原因,并以中国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中存在与政府官员具有特殊社会关系的寻租型中介机构时,腐败水平会上升,而且中介机构和官员间的社会关系纽带强度越高,腐败水平上升得越显著.提高腐败治理效果,不能单纯依靠监督和惩罚官员,还必须在中介服务业中建立政府官员回避制度,加大对中介机构参与腐败交易的惩罚,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规制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关于环境污染与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和产出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选择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水平的代理变量,通过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全国及分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即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治理没有促进效应,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支出与环境污染排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缺乏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和前瞻性,各地正面临环境越污染越治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