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走生态文明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依靠科学规划的引领,凸现以人为本的特色,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要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的作用,实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北京市提出在二道绿隔地区开展新一轮的平原造林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该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该文在空间布局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北京市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包括科学布局城镇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以及大力整治城镇环境4个方面。同时,该文基于规划、土地利用、资金支持、农民利益、绿色产业等多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空间布局入手,优化人口与产业的结构;从规划入手,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从政策入手,确保农民全面、持续、高标准增收的权利;从土地入手,促进绿地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入手,打造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优势产业;从资金入手,创新资金筹集的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3.
以五大发展观为引领,加快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实现"绿色发展"和"特色城镇化"有效互动,具有重大意义。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推进的战略、发展时序与科学布局。该研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测度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明确新型城镇化的优缺点,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城市与乡村之间协调发展。[方法]文章以泉州市为靶区,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评价模型定量估算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1)在2000—2015年,在社会发展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上晋江市发展最好,洛江区发展最差; 在生态环境系统上南安市发展最好,发展最差是惠安县, 3个层面内都有一定的波动。(2)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0246 5~0805 0之间,呈现“中间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布; 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中晋江市(0805 0)最高,洛江区(0246 5)最低,它们之间差距近2倍,城市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的聚集状态。[结论]今后,亟需从社会生活系统、经济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3个层面同步发展,推动泉州市新型城镇化永续发展,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定量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巨量的工程,搞好了,对拉动中国内需,让中国再继续稳定增长20年问题不大。更重要的是,中国城镇化的路走好走对了,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意义更大。因为欧美国家过去的城镇化,大部分是在拥有先天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但城镇化比率低,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低。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量体型国家,更是一个人均资源贫国。中国城镇化首先表现为巨量体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调等问题。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文明角度对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规模盲目扩大、工业农业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环保以及城镇化政策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合理规划城镇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政府引导等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背景下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深化对它们的认识,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关于对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关系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是福建省宁 德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确定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后,对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进 行了描述。整体来看,随着宁德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耕地保护任务还很 艰巨。利用协调度指标对宁德市1978~20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者关系经历了不协调,协调,不协调3个阶段。这反映了城镇化建设与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对耕地与 城镇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拟合发现有代表两种发展趋势的倒S曲线、倒U曲线,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推进, 耕地面积有可能缓慢稳定,但也可能加速减少。后者是要极力避免的一种趋势。为研究城镇化水平与耕地 面积的动态关系,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城镇 化发展对耕地面积变化作用逐期增大,从第4期开始稳定在5.2%左右;耕地面积变化对城镇化发展影响 逐渐变大,在第1期对城镇化发展影响为10.61%,到第10期达到20.43%。最后,论文提出了严格执行 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明确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其本质特征是什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解读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协调有序的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不仅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而且确保中华民族可持续生存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是“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从节约资源抓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践行美丽中国的愿景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实践。"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当前我们要抓住"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契机,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从而不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也回应了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新型城镇化的各种争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巨量的工程,搞好了,对拉动中国内需,让中国再继续稳定增长20年问题不大。更重要的是,中国城镇化之路走好走对了,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意义更大。因为欧美国家过去的城镇化,大部分是在拥有先天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但城镇化比率低,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低。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量体型国家,更是一个资源贫国小国。富人致富意义不大,穷人致富更珍贵。  相似文献   

14.
蒋丽 《农业技术经济》2023,(1):F0004-F000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各行业中广泛渗透与融合,形成了系统化的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与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农业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实现精准、绿色、智慧化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农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基础的农产品生产,还要尽可能提升农业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建立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拓展了"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新认识。国土资源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大力发展地质科技,以及统筹国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整治,需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按照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思路,采用到湖北省有关市(县)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和走访农户等方法,就湖北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成因、思路和对策进行实地调研。同时,有针对性分析近20年来,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状况,剖析湖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城镇规划建设和城镇发展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顺应城镇发展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湖北省农村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提出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的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模式和实施对策,探索一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集约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城镇化道路最重要的特征是土地国有化.我国土地国有化带来诸多重大问题:私有产权保护不力损害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土地国有化与市场化的冲突;强制征收和廉价补偿妨碍和谐社会建设;导致土地过度城镇化,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完善中国特色的土地城镇化道路就是要采取"市场化十国有化"的土地城镇化道路:政府要转变观念与职能,确立科学发展观主导地位;国有与私有土地产权平等保护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征收和城镇国有土地出让中利益分配作用;健全公平和谐征收法律制度;发挥土地产权自我保护耕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农村城镇化,这是既切合实际又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河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经济增长、忽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探析城镇化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包容性治理路径已成为现阶段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生态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较于传统文明是“绿色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按照生态系统规律运行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机制,切实增强生产过程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