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战略措施来增加粮食供给能力,以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研究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及意义,从政府执政绩效考核问题、政府土地政策问题集政府财政税收问题等角度深入剖析人口发展视域下政府治理粮食安全政策体系的若干问题;给出建构与粮食安全挂钩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完善以粮食安全为导向的政府土地政策及创新以粮食安全为导向的政府财政政策等有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以鼓励农村经济发展治理机制的探索创新。其中,家庭农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在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仍然存在主体性质模糊、治理方式简单、土地流转制约、融资措施较少和社会治理服务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法治体系建设,创新家庭农场治理机制,形成"法治、自治、智治"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方超 《山西农经》2021,(3):69-70
近年来,受播种面积、生产效率、替代政策等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迅速,为俄罗斯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俄罗斯农业存在生产结构不均衡、生产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土地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改善现存问题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土地流转可以有效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进而提升产品品质,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土地流转发展较快,但在流转过程中程序不规范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逐渐暴露,由此产生的粮食安全问题随土地的快速流转而逐渐凸显。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对河南省农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对土地流转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稳步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河南省土地流转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多维内涵,明确在我国以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源保障面临的"三大矛盾",从定价机制扭曲、治理结构失衡、权益保障不足和法律建设滞后四个层次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基于这一基本框架,明确加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的主要路径是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产权体系健全、政府公共职能强化和交易成本低廉的治理结构是相关公共政策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建立公平高效的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作用和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绩效考核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考核机制弊端很多.针对绩效考核理念定位模糊、机制不健全、公平性难以保证以及考核的反馈运用不够等问题,本文提出以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为基础,以公平激励为导向改进绩效考核工作,重点突出考核的价值及对行政人员的公平竞争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资产收益及其管理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我国土地产权及收益分配理论,分析了土地财富规模及收益分配结构,阐述了国有土地出让市场存在的土地流拍、国企接盘、总体亏损、债务攀升等问题。基于“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国有银行”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征,以促进共同富裕为导向,统筹考虑收益分配、住房保障、地方债务问题,综合采取财政、金融、法律、信息化等政策工具,从全面推行住房双轨保障、逐步完善土地出让制度、持续提高公共治理能力等三方面提出完善土地资源资产收益制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剖析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结构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治理困境,利用协同治理理论探究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治理模式。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面临着来自制度、法律、政策、文化、性别等方面的多重威胁,在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过程中,基层政府、村组织及农村妇女分别面临着治理缺位、失位、"失语"的现实困境,亟待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结构。在协同治理网络结构中,村组织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基层政府承担制度法律保障及引导督察的职能,农村妇女需扮演好权利主体的参与及监督角色,大众传媒则需注重舆论监督及文化宣传。SFIC模型为协同治理程序提供了较好的演绎框架,应以构建参与主体间的信任机制为起点,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利益调解及表达机制的共同运行下,促进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为解决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及农村妇女等参与主体的治理失灵问题,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创新农村治理体制、有效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非传统挑战及政策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内的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处于历史最佳时期,另一方面农业对外开放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国际粮食市场日益成为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非传统压力和挑战,包括以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为代表的过度进口冲击粮食自给率的“想挡挡不住”、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与WTO国际规则存在一致性纷争的“想做不能做”、世界市场风险与贸易动荡加剧国际粮源不确定性的“想进有风险”,以及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仍待加强的“想为难作为”。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下,亟需转型思维、构建“三元平衡”的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由产量导向向竞争力导向转型,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设计由国内外分轨向内外对接转型,外部粮食市场与资源利用由单方自主开合向主动风险管控转型,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制度变革,全面升级对内与对外的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粮食金融化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论文分别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和粮食收益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据此,政府应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强化我国粮食金融政策,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以化解粮食金融化的不利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彰显出技术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融合效应,折射出国家政权深度介入基层治理的制度导向以及善治转向。在国家政策关照下,智慧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数字乡村工程为城乡共同富裕奠定技术基础;职业农民培育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技术主体。然而,在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延展出基层数字治理体系构建的各种问题场域,要求以系统思维、科学思维和法治思维为指导,通过党建引领下的规则治理、政府助推下的合作治理、安全保障下的技术治理以及村社主导下的文化治理,保障农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进而增进农民权能,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所占比重低,天然存在着质和量问题。近20年的高速度发展,城市建设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园区开发等非农用地迅速增长,需要通过"占补平衡"方式解决供地矛盾。但由于土地由生变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加之农业生产中的滥用化肥农药,以致我国耕地质量恶化问题凸显。从中我们认为政府在耕地保护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按照"经济激励-政策规制-生态治理"的三维复合体系重设我国耕地质量保护的顶层设计,实施从严的耕地质量管制和耕地质量有序进退治理机制入手出台应对耕地质量不断弱化的相应策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等制约情况下,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可靠基础,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政府和谐治理与“土地财政”的根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农村经济》2007,(10):91-92
当前,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城市高房价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农民生话题,这都与地方政府普遍推行的"土地财政"政策有关.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有效解决地方财政困境,完善土地流转相关制度,加强监督制约,彻底根治"土地财政",推动政府和谐治理.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南方农村》2013,29(4):47-52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对最近几年来从水土资源、农户、制度政策、农业科技、生态环境以及全球视角下研究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从耕地角度出发,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宏观耕地指标方面,严守1845亩耕地“红线”不变的同时强调粮食作物的最少耕种面积很有必要;第二,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方面,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当下急切需要一个能够利用市场机制来保障农地安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第三,农业政策导向方面,在引导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的同时要保持决策理性与粮食安全的警觉性。  相似文献   

16.
"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是我国对待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一贯态度。当前我国除开面临农业生产领域内部的长期矛盾,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部分对于农村部门农业劳动力的"虹吸"效应外,中美贸易战的出现又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只有农业生产率的长期、稳定、有效提升才是彻底降低我国粮食安全风险的基础和必要途径,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除开落实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福利的政策目标外,另一大政策考量就在于彻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林毅夫(2012)~(〔1〕)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具体政策导向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制定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体政策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既关系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又关乎社会稳定,所以,我国一直将保证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据报道,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幅达到29.3%,达成了"十一连增"的粮食生产目标,粮食供应能力已经达到历史性高度。受历史原因、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走的始终都是依靠国内粮食生产满足粮食内需的道路,保证粮食自给一直是我国长期奉行的基本方针。但是面对新时期、新情况,粮食安全导向变革与相应的粮食政策调整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将围绕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导向变革及政策调整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左两军 《南方农村》2012,28(9):19-23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废弃物带来的土壤、水、空气等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针对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带来的负外部性,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了畜牧业排污标准,设定了污染治理专项基金,颁布了农村沼气补贴等政策。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存在着标准不合理,财政支持力度不足,企业缺少治理动力,补贴效率偏低等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点应当是治理理念、政府绩效考核、龙头企业激励、农村非正式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上收地方政府土地审批权限,把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同样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是否能有效遏制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盲目冲动?如何通过政策规范来引导土地市场实现制度创新?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以下简称综发院)6月12日在京举行土地市场治理与宏观经济调控座谈会,邀请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尊重土地市场治理机制客观规律”,“整顿土地市场的真实效果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地方政府的有限经济扩张与中央政府的适度行政干预”等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消费需求和资源约束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压力日益增大,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当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面临土地规模、生产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种粮积极性等问题。对此,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