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经达到51.4%。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我国目前这种高储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国民储蓄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从分类上说,一国的总体储蓄可以分为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几个大类,数据表明近年来国民储蓄率的提升非常明显,2009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9%,占2009年全球储蓄的28%,毫无疑问这个储蓄率是排在世界首位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曾经是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储蓄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呈下降趋势。日本储蓄率的变动不但会影响本国经济,还将影响世界经济。通过储蓄理论与最新经济数据分析得出日本储蓄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因素、人口因素及社会保障因素。研究日本储蓄率变动对中国调整高储蓄率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佐 《科学决策》2007,(1):60-60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的文章说,人们在谈中国的储蓄率过高的时候,想当然的理解是居民的储蓄率过高。近年来,中国储蓄率在已有的高位上还在不断攀升,从1996年的37%上升到2005年的44%。其中,居民个人总储蓄仅占了国民总储蓄的30%-40%(近几年还在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总储蓄才是主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储蓄率研究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 《世界经济》2007,30(4):86-95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各国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来看,除了传统的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利率等因素外,人口因素、预防性储蓄动机、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外部融资条件、贸易条件冲击和教育等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讨论。在对众多因素的讨论申,人口结构的转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谨慎性储蓄动机)与储蓄率变化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重点。由于储蓄率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布并不均衡,因此很多研究文献都致力于解释个别国家储蓄率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或者比较国别间或地区间储蓄率的高低并探究其原因。最近几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现象得到了国际经济学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二次战后,日本凭着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改革和调整,促成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直至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令人注目的世界经济强国。从某种角度来看,战后日本是以“储蓄大国”转变成“经济大国”的,这一经验值得我们探索与借鉴。一、战后日本如何提高和维持高储蓄率日本经济界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高增长率没有高的储蓄率是不可能维持的”。持续的高储蓄在相当大程度上支撑了战后日本的高投资和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日美投资率方面存在的差距与日美在储蓄率方面存在的差距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国民储蓄中居民家庭储蓄在各国都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探讨日美投资率差距背后的原因时,仔细研究日美家庭储蓄率方面的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一、税收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对于储蓄率的影响首先考虑税收和社会保障支付份额差别对于储蓄率的影响。一般认为,居民收入中用于税收支付和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比例越高,收入中居民实际上可自由支配的部分越少,则储蓄率会越低。在1964-1981年间,日本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占总收入的88%,收入的…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和90年代初,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在分析北欧4国(瑞典、芬兰、挪威和丹麦)的国民储蓄时,发现它们的储蓄率都呈急剧下降的趋势。而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率的高低,不但对投资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钱曦 《珠江经济》2005,(4):79-82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眼于全球经济中储蓄率的决定及其延伸问题,主要讨论跨国国民储蓄率以及居民消费率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针对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之间的关系,重点引入全球价值观调查(WVS)中有关家庭价值观念的数据,从经验的角度揭示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率、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家庭价值观念的影响。文章以国别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尊重父母的观念显著地正向影响国民储蓄率对老年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国民储蓄率对少儿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爱护子女的观念显著地负向影响居民消费率对少儿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居民消费率对老年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相关经济变量和家庭价值观差异后,少儿负担比、老年负担比均显著负相关于国民储蓄率,且少儿负担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但老年负担比则不然。  相似文献   

11.
樊纲 《科学决策》2006,(10):14-14
中国人可不可以少些储蓄、多些消费?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达50%以上,许多人包括国内经济学者,都在提出提高消费、降低储蓄的对策。在我看来,这些对策有许多在短期内似很难奏效,有些对策所依据的经济分析,也显得不那么可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个国家1970~2010年的数据,构建了一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高等教育、城市化率、FDI净流入、国民储蓄率以及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贸易和储蓄二项式,测度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国民储蓄率和贸易开放度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力临界值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城市化率、FDI净流入对服务业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过度储蓄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适度的贸易开放度有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发达经济体可以容忍一个相对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而储蓄率也将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对不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非常重视资本积累。1950~1955年间,日本的积累率为23.8%,而美、英、法三国分别为7.7%、13%、17.6%。1956~1970年间,日本的积累占国民收入的40%,比欧美各国的积累高很多。日本积累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日本的储蓄率高。日本的储蓄事业是非常兴旺的,个人储蓄率(即储蓄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是最高的。1974~1976年平均为22%~23%,最近几年为18%~19%,而美国只有5~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并催生了“高储蓄,低消费”的社会现象。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我国消费型社会的稳定构建,也不利于我国国民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的优化提升。同时,预防性储蓄行为大量产生的背后,也透露着大部分城镇居民对自身收支情况的瞻顾与担忧。基于此,有必要围绕预防性储蓄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展开探究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VAR模型对贵州省1998~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率;而居民储蓄率对老年人口的数量有正向影响,居民储蓄率提高/降低1%带来0.54%的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减少。究其原因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影响储蓄率的因素有很多,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影响不明显;老年人储蓄不足,在贵州省医疗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老年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晓伟 《特区经济》2011,(10):65-66
本文从储蓄结构深化研究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提出降低我国储蓄率的思路主要是降低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具体对策是尽快出台调整企业储蓄率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及完善金融体制,还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7.
高储蓄率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划分标准,选择了31个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使用1991年—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储蓄率对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我国来说,高储蓄率对于进一步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应该维持高储蓄,充分利用高储蓄的优势,将高储蓄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完成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高储蓄率背后的人口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因素是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与中国持续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相伴相生的便是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高储蓄率也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高储蓄率的作用在于:高储蓄率通过银行转化为高投资率,进而促进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的扩张,这种大规模投资带来了快速的资本形成,个人收入、储蓄和出口的增长,以  相似文献   

19.
我们并不追求贸易顺差,而是追求贸易基本平衡,在美国抛出巨额订单,体现了我们推动中美贸易平衡的诚意。然而,美国贸易逆差不过是美国国民储蓄率过低的表现,并非中国“不公正贸易行为”所致;近年美国国民储蓄率过低,主要根源在于财政赤字飚升;美国不能片面要求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为美国这个头号经济大国承担调整国内储蓄-投资模式的责任,不能要求中国抛出订单来解决美国贸易失衡问题(这实际上办不到),自己却不承担对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经济的持久进步取决于高储蓄和高投资。它们是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实际收入的关键。高储蓄的国家成就最大,例如,过去20年增长最快的20个国家中有14个储蓄率超过25%,没有一个低于18%,而发展最慢的国家储蓄率也最低,大多低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