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淡水鱼类水霉病在各地均有流行,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及鱼卵。以早春、晚秋最为流行,水温15~20℃时为高发期。病因主要是鱼类体表受伤或因体表寄生虫(如中华鳋、鱼鲺)侵袭而感染水霉菌所致。密养的越冬鱼、春季塘水清瘦或体质虚弱的鱼类易患此病。鱼卵因卵膜破损或未受精而被病原感染引发此病。笔者通过对当地多个养殖户的调查分析,结合平时工作总结,提出防治技术方法,仅供参考。1病原水霉病病原主要是由水霉属和绵  相似文献   

2.
正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是种易发、多发、危害极严重的鱼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养殖密度的提高和强化人工投饲等,使得养殖水域日趋富营养等,此病近些年逐渐增多和加重,不时在一些地方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损失。此病传染性极强,来势迅猛,发病期长近10个月(从3月至11月),如防控不力,病鱼死亡率50%-100%,养殖者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综合有力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3.
<正>水霉病是春季水生养殖动物常见疾病之一,水霉病是由真菌引起,其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对寄主也无严格选择性,养殖的水生动物从卵到各年龄阶段都可感染。根据笔者多年的服务经验,现把水霉病的防控措施分享如下:1.流行情况水霉病多流行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其它季节也时有发生,特别当水温低于18℃  相似文献   

4.
<正>链球菌病非新病,牛、马、猪、羊、鹅等畜禽易受它的侵染,人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被感染,但鱼类受害并致经济损失却是不久的事。池鱼养殖由于人工因素的大量强行介入,许多相关环态发生了改变,鱼类链球菌病的发生越来越多且严重;敏感鱼类染病,若防控不力,死亡率可达30%-80%,已成为鱼类主要的细菌病之一,应该引起养殖业者高度重视。一、病原及流行感染鱼类的为海豚链球菌,大小0.7-1.4μm,卵圆形,β型溶血阴性,有夹膜,革兰氏阳性,多为链锁状或二链状球菌,不运动。它存在于水、污泥、病鱼体、灰尘和污染的饵料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向湖泊、水库、河流和鱼池等水体排人大量有机和无机物,水体深度富营养化,大大超过其自身的消纳和自然净化能力,使藻类过度繁殖和产毒,而且大量藻类死亡后腐败变臭,严重毒化和污染水体,造成鱼大量死亡和人、畜、农业、工业等用水困难,严重的引发广泛生态灾难。近些年,我国的藻害明显上升.危害越来越重,必须加以重视并设法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一、水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属)。水霉病实际是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受伤组织引起,水霉病游孢子伺机附着到受伤组织上并慢慢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受伤组织外,还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  相似文献   

7.
开春冰化完后 ,不少池塘里发现鱼游向池边 ,活动迟缓 ,受惊动无多大反应 ,没几天就逐渐见到死鱼。症状都是身体、鳍上、头部布满棉絮状的“长毛”。这就是水霉病 ,防治的方法如下 :首先是减少感染水霉菌的机会。在秋季并塘或定塘时操作要细致 ,切忌粗糙。用光滑的桶、盆 ,手指甲要剪短 ,尽量减少鱼体受伤。消毒这一关不可少 ,用盐水或高锰酸钾液消毒。并塘时间稍提前 ,不要拖到临结冰时进行 ,让鱼对水体有一段适应时间。按以上操作开春后基本上没有此病发生。开春后发现此病 ,是受伤的鱼在越冬时逐渐感染上的。水霉菌是一种真菌 ,附着在鱼体…  相似文献   

8.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主要病原为水霉菌。水霉菌由于对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可以感染草鱼、鲢、鳙等诸多水产养殖动物的卵、苗种及成体,因而有极大的危害性。然而,水霉菌在养殖水体中普遍存在,抗逆性强,能形成雄器和藏卵器进行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9.
武兵 《农家之友》2014,(3):51-51
<正>问:异育银鲫在春季经常受到水霉病危害,导致严重损失,请问该病的病因和症状有什么显著特点,如何预防?答:该病除由生物病原和非生物因素引起外,还和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和对疾病、环境的抵抗力有关。1.流行及病因: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经由水而传播各处,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  相似文献   

10.
<正> 乌龟水霉病,又叫霉菌病、真菌性皮炎、肤霉病,俗称白霉病,是乌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真菌侵染乌龟体表大量繁殖所致。 乌龟水霉病初发时,病龟体表、颈部及四肢出现灰白色病斑,继而表皮或盾片出现白色絮状物。严重时病龟表皮出现炎症、肿胀、溃烂、坏死或脱落。初现症状时,病龟食欲减退,严重时  相似文献   

11.
<正> 早春季节,阴雨连绵,水温较低(15℃—20℃),病菌生长繁殖旺盛,是水霉病最适流行时节。一些地方习惯早春放养鱼种,将密养于越冬池中的并塘越冬鱼出池分养,或进行鲤鱼鲫鱼等家鱼的春繁生产,均会因拉网、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造成鱼体表受伤,  相似文献   

12.
<正>1.病原: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种。菌丝细长,多数分枝,少数不分枝,一端像根一样扎在鱼体的损伤处,大部分露出体表,长可达3cm,菌丝呈黑色,似柔软的棉絮状。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称为内  相似文献   

13.
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霉病是一年四季发生的鱼病。特别在秋末冬初、冬季、冬末春初鱼种水霉病一般在鱼体瘦弱或体表受伤的鱼类发生,而鱼体健壮、体表无伤、生活在良好水域的鱼类一般不会感染此病。 1、预防水霉病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池鱼细菌性肠炎病发生越来越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养殖户很忧烦。草鱼、青鱼等染发本病,如防控不力,死亡率达70%-95%,损失巨大,要引起特别重视。此病广发于全国各养鱼区,不少养殖者重治轻防,防控多是应急性治标,方法单一,防治效果不理想,损失或重大损失仍时有发生。防治本病要综合采用有效而稳定的措施,方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正> 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常发生水霉病。 症状:由于机械受伤或寄主破坏,使鳞片脱落,导致水霉侵入伤口,吸收皮肤里的养料,迅速萌发,并向外长出菌丝,肉眼看上去好似棉毛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加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冬季最为流行,分布极广,各种鱼类都能得水霉病,从鱼种到成鱼都可以感染水霉菌。 预防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2)在捕  相似文献   

16.
正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在鱼体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取皮肤里的营养成分,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逐步长出棉絮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  相似文献   

17.
<正>一、水霉病概述病原:水霉为真菌,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种类。症状: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状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  相似文献   

18.
<正>秋去冬来,鱼类越冬期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水霉病等疾病在低温下易发生和流行。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久治不愈,会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水霉病必须提前防治的。现在谈谈冬季鱼类水霉病的防治措施。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往往寄生在伤口  相似文献   

19.
正1.病原体病原体为水霉科(Saprolegniaceae)、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的一些种类。一般有内外两种丝状的菌丝组成,菌丝为管状,为没有横隔的多核体。内菌丝像根样附着在水产动物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有固着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外菌丝较粗壮,分枝较少,伸出于鱼体组织之外,可长达3cm,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鳖水霉病在我们当地最易发生,造成鳖的品相严重降低,价格下降,甚至不能销售,养殖户经济效益直线下降,直接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我县养殖场的走访和技术指导,在鳖水霉病防治方面总结出几种方法。一、病原中华鳖水霉病病原菌主要为水霉和绵霉等真菌。菌丝为管状,由内外菌丝组成,具有选择受伤肌体侵袭和吸收营养功能。主要寄生在鳖脖颈及四肢,一旦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