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We directly compare the short-run pass-through of tariffs, anti-dumping (AD) duties and countervailing (CV) duties into US import price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e find clear pattern of non-equivalence in import price reaction to the three duty types, with the most notable difference detected between AD duties and tariffs. According to our estimates, a tariff rate would have to be approximately two times higher than an AD duty rate in order to have the same effect on the delivered import price. 相似文献
2.
Suzanne Kelly-Garrison 《Journal Of Asia-Pacific Business》2013,14(2):186-199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ha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95 produced a cohort of 108 “fully litigated” trade cas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is cohort of cases reveal that South Korea ranks first among all Asia Pacific nations in appearances as complainant. Similarly, Korea ranks first among the 13 most litigious WTO members in the relative frequency with which it converts WTO Consultation Requests to formal litigation. Furthermore, its litigation history reflects a strategy to employ the formal WTO litigation venue in the service of two key exports: steel and semiconductors. Through this strategy, Korea has challenged U.S. safeguard measures on steel and defended its own putative subsidization of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rs from countervailing duties im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相似文献
3.
Mohamadou L. Fadiga Samarendu Mohanty Mark Welch Suwen Pan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13,22(1):135-153
This study analyzed two scenarios that considered a reduction of the US aggregate measure of supports (AMS) payments by 60% over a five-year period. In the first scenario, which considered a unilateral action by the US, the targeted AMS payments reduction would require a 12% cut in the US target price and an 8% cut in the loan rate. This would lead to a 3% decline in US cotton production, a 3% rise in world cotton price, and a 26% decline in US cotton net farm income at the e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period. The second scenario analyzed the case in which the US AMS payments reduction is concomitant with multilateral tariff and subsidy eliminations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Under this scenario, fewer cuts in the US loan rate and target price (i.e. 9 and 4%) were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60% AMS reduction because of market liberalization from the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However, US cotton producers' net farm income still declined by 18%.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述国外对我国的反补贴形势,以及对国际上反补贴立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关于反补贴的立法和实践与WTO《SCM协议》存在一定的差距,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加祥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17(5):11-16,56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确认已经指日可待,然而,我国目前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制度并没有完全符合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的要求。虽然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以后,中国政府在反倾销应诉中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制裁的风险也会有所减弱。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反补贴制裁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尽快完善我国的补贴制度,使之与多边贸易体制相衔接,这是我们目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Krishnendu Ghosh Dastidar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13,22(4):439-449
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aspects of trade intervention in a ‘reciprocal dumping’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t is shown, in the presence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that certain conventional wisdom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trade policies need not hold true. 相似文献
7.
国外对华反补贴现状及中国补贴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华反补贴已经呈现出案件数量快速增长、双反同时进行、反补贴税率高等显著特点。文章通过对国外对华反补贴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现行补贴政策中哪些是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措施,通过分析指出我国现行补贴政策中既有与WTO规则相一致的内容,也存在某些仍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的措施。针对不同情况,我国应当对现有补贴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以期减缓对华反补贴案件和多边补贴争端案件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入世后十年的六大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论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十年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由六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世贸组织受到严峻的挑战与应对,提出五大挑战与四条应对措施。第二部分是对中国期望加高和竞争加强的挑战与应对,提出三大挑战与五项应对措施。第三部分是中国贸易发展基础不牢的挑战与应对,提出九大挑战与四项应对措施。第四部分是世贸组织规则掌握与运用欠缺的挑战与应对,提出六大挑战与六项应对措施。第五部分是整体应对机制相对落后的挑战与应对,提出四大挑战与三项应对措施。第六部分为世贸组织研究与人才匮乏的挑战与应对,提出三大挑战与两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保法出台前我国社会保险立法存在着层次低,碎片化;内容旧,不适时;重城镇,轻农村的特点。入世对我国社保法出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方面: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推动立法;其他相关领域法律制度的变化影响社会保险立法;WTO规则影响我国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立法。以养老保险为例,入世对我国社保法具体险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使国家立法扩大了养老保险范围;有利于推动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养老保险关系跨区域转移。社保法出台后,仍有需完善之处:法制化有待进一步深入;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民族性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确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新贸易壁垒措施--反补贴调查越来越多,我国面临的反补贴形势日趋严峻.政府应合理调整补贴政策,完善反补贴立法,逐步取消"红灯类"补贴,规避可申诉补贴的红灯性,充分利用不可申诉补贴,广泛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企业应对反补贴调查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转变低价营销策略,采取交叉补贴战略,尽快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抵制国外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11.
王火灿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18(6):64-75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十个年头。10年来,中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贸易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回顾这10年,入世究竟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当前又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下一个10年我们又该如何走得更好?对此,本文以中国入世之已有十大成就、入世十年之当前十大挑战以及入世十年之未来十大对策为题分别做了一些分析与思考,以期中国继续能从更好地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经济主流的过程中为自身和世界带来共赢和改变。 相似文献
12.
石士钧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18(6):11-17
我国入世10年来,在履行入世承诺、实施磋商机制、对待贸易政策审议和应对贸易壁垒冲击等方面,开展了积极而成功的国际经济协调运作。但是,我国在一些环节上还有反思的地方,如继续关注入世文件不够、处置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似有偏差和应对发达国家贸易策略尚须改进。为了深化我国国际经济协调运作,目前应当继续重视入世文件的重要条款,建立自己的WTO运作战略,深入研究发达国家的经贸政策和以扩展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为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WTO有关物流法律制度的规定从货物贸易法律制度、物流组织法律制度、物流行为法律制度、物流经济调控法律制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入世议定书及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对WTO相关规定的吸收、采纳,对我国现行物流法律制度在WTO体制下的不相符之处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全面讨论了WTO体制对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游补贴概念的提出,赋予了补贴更加宽泛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将反补贴的价值理念拓展至产品的生产要素领域,从而扩大了反补贴调查的适用范围。而美国商务部在实践中所演绎出的一整套补贴利益传递分析方法,则为抵消上游补贴对自由竞争造成的损害确立了可供操作的、相对严格的规则框架,是对国际反补贴法的重大发展。我国亟需深入研究和借鉴美国上游补贴的立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张正怡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18(4):43-50
2011年3月,中美双反措施争端案(美国对来自中国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案)的审理程序告一段落。该案历经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程序,首次将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诉诸一体,在世界贸易多边体制中引起反响。在专家组程序中,中国的主张几乎全盘被否定。而在上诉机构报告中,中国有关公共机构和双重救济的申诉得到支持。针对本案的法律争议,有关公共机构、专向性、利益计算、双重救济等问题的申诉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中美双反措施争端案也为我国充分运用WTO规则维护国家贸易和经济利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出口税的世贸组织规则作了完整的分析。出口税没有列入减让表,世贸组织的成员方不承担减让义务,也不存在通知的义务;出口税被列入“应通知措施的指示性清单”,但名存实亡;世贸组织的现行规则对出口税几乎不存在具体的纪律约束;但中国在入世时的承诺构成了中国应遵守的世贸组织规则的一部分。出口税经济效应的分析是复杂的,这一分析过程要考虑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产品的替代和互补、产业链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本论文对中国实施部分纺织品从量征税方式加征出口关税具有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9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针对中国发起的新能源反补贴调查,使中国陷入\"双重困境\"之中。面对压力,寻求突破,首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全面梳理,厘清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现状,剖析USW指控的相关内容,分析其与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相容性;并通过对美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的分析,指出美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现状与特征,在彼此对照中获得借鉴与启示,为我国从容应对压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税、配额与补贴是一个国家用来保护国内市场、帮助国内厂商抵御国外对手竞争的常用措施。由于保护机制不同 ,关税、配额与补贴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再分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税措施有利于生产者和政府 ,不利于消费者 ;配额措施有利于生产者 ,不利于消费者 ,政府利益不受影响 ;补贴措施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 ,不利于政府。一个国家可以根据其要保护的利益主体不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世贸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保护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对我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农业尤其是农产品国际贸易这一领域,入世的冲击是十分显著的。本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和有关经济理论,对入世后我国农业保护的现实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差价补贴这一新方法,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WTO贸易救济体系:1995~2010年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火灿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18(2):65-74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构成了WTO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三大贸易救济制度和机制。通过对WTO有关这三类措施1995~2010年间的统计资料的多视角分析,我们发现:统计期内WTO成员的贸易救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总体特征,且迄今仍以反倾销占统治地位,但近几年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呈上升趋势;从成员使用贸易救济的情况看,G20国家以及欧盟是使用主体,其中印度是全球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用户,美国是全球反补贴的最大用户和反倾销的第二用户;而中国则是受全球贸易救济影响最大也最广泛的国家,不仅自1995年以来一直处在全球反倾销第一对象国的"宝座"上,而且也是近年来事实上的全球反补贴的第一目标国。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还越来越成为保障措施特别是歧视性特保措施的牺牲品;最后,就产业影响而言,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近一半是针对冶金和化工这两大行业的,其中以钢铁冶炼与制品为代表的贱金属及其制品行业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