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elfar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a panel of 20 African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0–2013. We explore the multifactor and nonmonetary measures of welfare and the nonlinear effect of FDI on welfare. We used the Driscoll and Kraay standard errors and augmented mean group (AMG) estimator by Eberhardt and Teal (2010) to account for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y, end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within panel uni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FDI is welfare enhancing, the nonlinear terms report mixed findings. When a multifactor indicator is employed, the increase in the nonlinear term is lower than the linear part. However,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FDI is ultimately welfare enhancing when a nonmonetary indicator is employed. From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have unlocked the welfar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n African host economi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through FDI can enhance welfare in Africa countries. However, the optimal efficacy of FDI‐welfare impact differs across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welfare. © 2017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2.
Karine Gente Miguel A. León-Ledesma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13,22(4):441-467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consequences of US real interest rate rises o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RER) in a two-goo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of a semi-small open economy. The equilibrium RER depreciates (appreciates) when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increases in a debtor (creditor) country. We then study empirically the reaction of the RER in a set of South East Asian (SEA) countries to shocks in US real interest rate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conclusions of the theory model at least for Singapore, Thailand and South Korea during the period 1980 – 2001. This points towards world interest rate shocks as possible trigger factors for exchange rate crises during the adjustment process towards the new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一个基于组织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中国农村扶贫陷入了制度性陷阱,具体表现为:扶贫的边际效益出现递减趋势;农村贫困人口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贫困人口“返贫”的压力依然很大。为此,需要对现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构建农户的“内在激励机制”可能有助于冲出扶贫制度陷阱,而农户组织化则为该机制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组织支撑。通过对贫困农户组织化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化效应的系统分析,本文有力地支持了农户组织化与农村扶贫存在有机统一性的推断。 相似文献
4.
Bernhard Eckwert 《Mathematical Finance》1992,2(1):47-60
In this paper we characterize the set of Pareto optimal asset equilibria in an incomplete market OLG framework when inflation-tax-financed monetary shocks impinge on the economy. We show that it is the strength rather than the mere presence of monetary disturbances that accounts for, if the market mechanism fails to achieve allocat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以我国中部6省为研究对象,从收入和消费两个维度,估计了一个包含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变量的贫困决定函数,实证分析了贸易和FDI对城市贫困的影响,着重检验了其中的非线性关系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贸易和FDI对于贫困人口有着不同的影响;FDI流入与贫困变化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表明全球化只有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使穷人受益。 相似文献
6.
7.
Muhammad Tariq Majeed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2013,27(3):171-19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using new comparable panel data for 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 (OIC) and non-OIC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1965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uznets Curve does not exist in OIC countries, while it holds in non-OIC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trade tends to widen income inequality in OIC countries while it helps to ameliorate inequalities in non-OIC countri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decreases inequality only in OIC countri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OIC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from non-OIC countries in their exposure to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8.
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对小岛清模型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岛清模型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互补效应,其实质就是贸易创造效应。本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同时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因而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净效应,要依据不同产业而定。在小岛清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三个模型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释保险在经济个体最优决策中的作用,并探讨影响保费的因素,文章通过在跨期模型中引入风险、保险和投资等变量,给出了保费、保险金额、预期投资收益率、风险分布及相关系数等关键因子的理论关系,论证了保险将影响最优的投资水平,个体可以通过保险增加价值,以及影响保费的三个因素。通过对中国保险数据的实证检验,验证了模型中影响保费的因素,并阐明了中国需要加大对经济个体的风险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经济发展形势表明,我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正在由原生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转变。而经济学领域内的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理解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性的贫因现象。"贫困陷阱"的产生是由不合理的制度影响下产生的资本临界点效应所致。根治"贫困陷阱",政府应通过改善制度取代资本补助,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从制度建设而非经济补助的角度突破"贫困陷阱",解决好发展型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按照入世前后两个阶段,对比地研究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各省级行政区域的FDI环境及其变化,确立了影响FDI区位分布的指标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文章对因子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因子加权模型;以世界投资报告中选取的指标为基准,筛取了指标变量,并将1997-2004年的数据带入因子加权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影响我国FDI区位分布的指标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并据此将入世前后我国各地区FDI环境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外反倾销调查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综述反倾销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两大任务:一是从反倾销与涉案产品部门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反倾销与非涉案产品部门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反倾销调查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机理;二是利用合成数据模型对与我国对外反倾销调查相联系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13.
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互补或替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2000-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资料,使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即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客观要求,加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问题。基于Kojima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与相应产业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具有贸易导向型特征,其现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扩展的Solow模型阐述了援助影响FDI的理论机制,并以中国为研究主体,以17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双边发展援助对FDI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短期,17个OECD国家的对华发展援助挤出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FDI,但在中长期促进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FDI,并且时间越长,促进效应越强。因此,发达国家向中国投入发展援助是有效的。双方应充分利用这种有效性,发达国家现期不适宜取消对华发展援助,中国应积极寻求双边发展援助来促进新兴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FDI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本文利用PanelData模型,对浙江省FDI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11地市FDI对进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创造效应和固定效应,浙东北地区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创造效应和固定效应明显大于浙西南地区,区域差异性较大。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贸易效应——基于面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3~2009年中国对40个国家的投资面板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对投资与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替代关系,且对外直接投资对零部件贸易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体现出中国企业正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融入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全球生产网络,并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FDI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FDI)的迅速增长,很多学者便开始将研究的目光放在了国际直接投资上。但总体上说来大部分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证文献主要是基于投资国和受资国的双边联系,而对第三方在这种关系中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没有进行相应的探讨。本文借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方法,从地区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地区之间在国际直接投资上互相影响的模式,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空间作用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方法,对入世前后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都产生了正的溢出效应,而且入世后较入世前更加显著。我国应继续遵循自己的路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充分发挥其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5-1997,2000-2003年期间,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平行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了FDI对工业行业内部的技术外溢,及影响技术外溢的因素。结果显示:在1995-1997年期间,FDI对我国工业行业内部有不显著正的技术外溢。技术差距较小、劳动密集型行业获得较大的技术外溢。在2000-2003年期间,FDI对工业行业内部有显著正的技术外溢。技术差距较大、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获得较大的技术外溢。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工业行业的引资应偏重技术差距较大的资本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