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6日】一般而言,有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舆论存在四种基本论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四种论调既是不同时期中国实力发展的反映,也是西方舆论对华心态变化的折射。但近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既不能用传统的中国威胁论来解释,也不完全是中国责任论,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是中国影响论。  相似文献   

2.
刘斌 《魅力中国》2010,(25):357-358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一些西方国家提出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剖析该论调产生的目的和历史来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地区主义实践形成潮流,但东亚共同体议程在美国的干涉下受到挫折,地区自主性被否定,维持着美国霸权的"政治东亚"概念即亚太化的东亚。从东亚的政治发展史和地区主义思想史来看,古代帝国权力具有一种自在的文明共同体意义,但近代以后的军事帝国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模式强迫性地造成东亚的战争与分裂,日美同盟主导的冷战体制阻碍着地区主义价值共识和政治认同的形成。东亚地区政治的分裂在近代表现为列强的军事殖民主义战争;在二战后表现为中国、朝鲜半岛的分裂化和中国海洋周边的美国军事基地化;美国根据"中国威胁论"保持围堵性军事基地,从而获得压迫中国、保护台湾地区、驻扎日、韩的霸权利益,日本则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获得了回避战争责任、扩大海洋岛屿控制的次级利益。在被美国亚太化的"东亚"政治格局下,中国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因此应该积极探讨符合中国尊严和利益的东亚地区主义议程。  相似文献   

4.
四种争论,两种论调 20世纪的后20年里,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在世纪之交,中国经济仍然以惊人的速度稳步发展。中国的兴起引发了许多国家的争论,比较大的有四次:第一次是90年代初由西方国家散布的"中国威胁论",它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的强大,中国也必然像以往的世界大  相似文献   

5.
视点     
《走向世界》2011,(7):81-82
◎大洋彼岸"中国热""China Craze"in the United States前不久,天安门广场历史博物馆前竖立起了孔子塑像,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的形象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如今,在美国已经开设了70多家孔子学  相似文献   

6.
观点     
黑田笃郎:"中国威胁论"要不得针对在日本国内出现的"中国威胁论",日本经济产业省贸易经济协力局官员黑田笃郎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日本如何加速改革,更加开放,变成竞争力更强的国家,对于日本尽早走出经济不景气的阴影至关重要;而"中国威胁论",必将引发感情上的反感,是要不得的。格林斯潘:伊拉克风险将阻碍美国经济复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格林斯潘于2月11日指出,伊拉克战争可能爆发不确定性对商业支出形成"难以克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Nicholas D.Kristof亮出一个惊人的标题:"我们富有!" 说这标题惊人,是因为Kristof属于鼓吹"1%对99%"的自由派笔杆子,并极力支持"占领华尔街"运动.普通美国人越来越穷,1%的大款越来越富——这种抨击的基调几乎成了他最近文章的"主旋律".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跳出来代表美国人民高呼"我们富有"呢?  相似文献   

8.
近年鼓吹新经济的论调愈唱愈热,好像全球正转入一个新时代。另一方面新经济带来的泡沫也引起广泛关注,一些人对新经济的实在性更表怀疑。无论如何,不能否认一些新趋势如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正对全球以至中国带来日益巨大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情况下必须检视中国今后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王思雅 《魅力中国》2014,(18):25-26
自2009年以来.作为国家主权问题的核心之一,南海争端问题日益突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以美国、日本为主的一些西方国家和以越南、菲律宾为主的一些当事国围绕南海问题不断渲染中国立场强硬、具有侵略性的国际形象,从而建构中国南海“威胁论”。中国南海“威胁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对中国崛起的疑惧和阻扰中国在地区崛起的企图,中西媒介力量结构的严重失衡,中国有关南海问题的话语建构的缺位。要解构中国南海“威胁论”,提升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中国以立为破,建构自己的南海话语体系,大力发展对外媒体以及改进中国南海话语的传播技巧和方式,同时举办一些相关的海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世界的走向 :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  冷战的结束已经有十余年了。在过去的十余年中 ,各国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冷战的终结以及冷战后世界政治的走向进行反思、整理和展望。作为世界顶级大国的美国 ,其学界和政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格外积极和活跃。其中 ,就冷战后世界的前途而言 ,悲观的论调和乐观的论调在国际关系学界不乏有之。乐观派如中国学界熟悉的“民主和平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以及新近兴起的“市场国家的和平论”,它们为自由民主的进步高奏凯歌 ,对自由民主和市场国家在促进和平世界来临方面的意义深信不疑。而在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