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都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谁最有前途?我的回答是:大湾区市场化程度最高,"粤文化"独居特色和魅力。如果从投资价值、经济前景来说,我挺大湾区。事实上,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大湾区正在发生5个巨大的趋势性变化,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这5个变化,正在中国酝酿出最大的投资机遇。变化一:交通"单中心时代"终结,"多中心时代"到来打开粤港澳地区的交通图,会发现广州是绝对的中心,深圳和香港都偏居一隅。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前,香港简直就是陆路交通的"死角",只能通过深圳跟内地往来。至于深圳,也比香港好不到哪里。老深圳人都知道,在2008年"冰雪灾害"之前,深圳  相似文献   

2.
<正>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哪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了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把这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又提出了三大极点:"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四大中心城市和三大极点,哪个更关键?我认为是三大极点。为什么?因为大湾区的基础价值就是城际融合,互联互通,四大城市概念下仍然强调的是单个城市的影响力,而三大极点的概念本身就是落脚在城际融合上面,港深之间、广佛之间、澳珠之间首先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万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终于正式出台了!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解读《纲要》对深圳价值的表述。第一点:关于世界级。在第三节"战略定位"中,首先的定位就是,大湾区要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国内,能和"世界""世界级""全球"这些顶级概念摊上关系的城市并不是很多,在大湾区内,当然要首推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我注意到,谈到深圳的定位时,四次和"世界""全球"相关:第  相似文献   

4.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主导的充分发挥"两制"基础上的"一国"之内的国际经济大平台,为粤港澳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需要他们在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如何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迎合新时代发展的步伐,练就过硬本领,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和担当使命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首先要充分肯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第一,《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所指的四个核心城市、三个群体做了明确的功能定位。这些定位让这些城市在今后的主攻方向上有了明确的着力点,但这个着力点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做别的产业,而是保持了内部活力和适度竞争。第二,《纲要》先易后难,首先在相对容易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景逸 《宁波经济》2020,(1):31-32
日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重量级纲领性文件,它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共同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纲要》不仅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详细勾画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蓝图,还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将要实现的宏伟目标,令人无比振奋。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为澳门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然而,澳门自身的条件劣势及外部冲击都给澳门融入大湾区发展之路设立了重重险阻。本文研究分析澳门在面临大湾区建设中遭遇的瓶颈、自身存在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会,探索澳门如何精准发展城市定位,寻求与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共建共赢之路,推动澳门更好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广东省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这份极其重要的文件,告诉了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9城市,有12个片区非常重要,进入了省市两级政府的法眼。片区1:前海深圳前海,毫无疑问是"大湾区"发展的"第一平台"。无论在中央和广东省的文件里,前海都名列"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第一位。虽然前海并不是"国家级新区",但受高层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级新区"。前海目前的房价,也基本上是全国所有新区里最贵的。未来轨道交通的密集程度,连接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9.
国家提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肇庆市面临的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最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最密集的精英人才资源,拥有尖端的高新技术,前途不可估量。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加强肇庆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交通联系,要以国际发展眼光,高标准,严要求谋划市内交通建设,构筑"十横八纵"城市交通网,由交通引领肇庆新一轮发展热潮,为粤港澳大湾区向大西南拓展发挥桥头堡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两天,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都传来大消息——在推进协调发展、构建都市圈上有了新动作。由此,将带动一批城市、片区的价值提升,并影响到实体经济、房地产!一、大湾区:"第二个前海"呼之欲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方面,有三个重点发展的区域,这就是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和珠海的横琴。其中前海依托深圳南山  相似文献   

11.
案由: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必经过程,而多式联运,即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交通运输质量、效率、成本等方面的更高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心城市趋向于服务专业化,而中小城市趋向于制造专业化”的功能分工格局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形成,并正逐步得到强化。通过将粤港澳大湾区各市服务功能专业化指数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功能分工格局有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活动的效率,其中,服务功能专业化促进了香港、澳门、广州、珠海、江门和惠州6个城市的经济活动效率,制造功能的强化促进了东莞、肇庆、佛山、深圳和中山5市经济活动效率的提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未来有必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实施基于城市群的空间开发战略,建立城市群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机制,提高城市群要素统筹配置以及跨区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推进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尚未面世,"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已经按着喇叭追上来了! 11月28日,上海官方媒体"澎湃新闻"公布了一个超级重磅消息:沪浙苏三地正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一共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8个城市。而在2017年国务院对上海2035年总体规划的批复里,也有这样一段话: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这段批复里,  相似文献   

14.
刘广  张瑀 《特区经济》2021,(1):19-26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12—2018年中国37个地级市城市(9个珠三角城市加28个其他省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对珠三角地区房价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效果,然后运用莫兰指数探究珠三角地区内房价变动是否存在空间效应。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对珠三角地区房价存在显著正效应,且对不同人口规模和房价水平城市的房价影响效应存在不平衡性;珠三角地区房地产市场尚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出台在短期内可能会进一步拉开区域内各城市房价水平差距。基于此,珠三角地区在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不能忽视房价波动风险,应坚决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确保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有利于提高湾区凝聚力和全球竞争力。通过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之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分工,但是产业同构现象依旧存在;中心城市在湾区内发挥了主要的对外服务作用,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多数城市存在经济发展与对外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广州、深圳辐射周边的能力最强,珠江西岸发展水平和周边影响力落后于东岸。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跨境协调机制,明确城市定位与合作分工,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管。  相似文献   

16.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我在有关会议上发表了很多观点,包括如何从五个方面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等.今天,我主要谈谈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创新枢纽.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枢纽,可以为实现我国科技高水平的自强自立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重大战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背景下,汕头经济特区提出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本文从汕头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着眼,提出从创新、开放、生态等方面入手,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目前,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面临着建设目标和路径不明晰、有效支撑不足、统计体系不完善、政策不明确等挑战,亟需将深港共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明确为国家级战略,完善知识产权贸易统计体系,出台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生态,合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我是澳门人,有人说我是香港人,我会说我是大湾区人。”全国政协委员、信德集团董事长何超琼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上,因为这一番话登上微博热搜,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大湾区姐姐”。“大湾区姐姐”“大湾区哥哥”,这些称呼走红的背后,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不断加深,湾区人更加有认同感了。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4周年,4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