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产管理人是指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人民法院指定,负责债务人必要的业务经营、事务管理,对破产财产进行管理、处置、分配等各项破产事务的专门机构。破产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组织,破产程序能否在公正、公平和高效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和终结,与破产管理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对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概括描述,然后对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简要评价,最后对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海纳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是新《破产法》实施后,我国第一个按照债权人会议表决程序通过重整计划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本文从该案入手,分析了破产重整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利益平衡的具体体现,总结了我国在处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时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些许建议,以期对后续案件的处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彭刚毅 《改革与开放》2014,(4):57-58,60
破产管理人是指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人民法院指定,负责债务入必要的业务经营、事务管理,对破产财产进行管理、处置、分配等各项破产事务的专门机构。破产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组织,破产程序能否在公正、公平和高效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和终结,与破产管理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对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概括描述,然后对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简要评价,最后对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破产管理人参与破产程序的全过程,具体管理破产程序中的各项事务,是破产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组织机构。我国破产法在破产管理人制度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文章结合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认为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应在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任职资格、报酬及责任等方面进行完善,使破产程序的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杨华  蒋红莲 《特区经济》2007,219(4):220-222
新的《企业破产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加速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通过在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破产申请、受理程序、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制度、债权人会议制度、重整制度、破产的域外效力以及破产企业的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与突破,但是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留下了很多挑战,特别是在破产清算、跨境破产、政策性破产、金融机构破产时担保权益保护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管理人中心主义是保全债务人财产的关键,而指定合适的破产管理人是管理人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我国法院主导型的、合并规定的管理人指定制度存在较大缺陷。对破产管理人指定制度的完善需跳出现有制度的瓶颈,并将其放在整个破产制度中进行考量。从破产法的价值目标出发,在还原破产案件中各方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寻求我国破产管理人指定制度逐步的、分阶段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董红 《特区经济》2010,(6):228-229
债权人会议作为一个协调和形成全体债权人共同意志的组织机构,在破产程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破产债权人会议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为了使债权人会议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在债权人会议主席制度中引入专业人士机制;建立破产债权人代理人制度;强化债权人会议的程序参与权;建立破产监督人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日本涉外破产法律制度的最新修正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国会第150会期审议通过了<关于外国破产处理程序的承认协助法>,并于2001年4月1日付诸实施.该法涉及破产案件中国内外法人和自然人的法律地位、涉外管辖权、破产程序的域外效力、承认破产程序的协助措施等问题,旨在合法、合理地妥善处理涉外破产案件,为日本与外国的破产程序的相互承认与协助扫除了法律障碍,并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背景下个人破产制度应该成为破产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个人破产财产的立法模式选择、个人破产财产范围界定、个人破产程序的模式选择、个人破产原因与举证责任分析等几个方面就个人破产立法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学界对破产重整制度的效率价值已达成共识,但对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存在的不足缺乏深层次的法理层面的反思。该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将直接影响破产重整实施的效果,司法权的行使所存在的问题更将有损司法的公正价值。因此必须对司法权作出立法限制,以减少重整程序启动上的不公正,并规范重整批准程序,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从而矫正破产重整制度的缺陷对司法公正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破产程序中的基本性内容,债权确认制度是确认破产企业债权关系的重要保障和参考。虽然在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对破产程序中的债权确认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但在实际的债权确认适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在概括介绍破产程序中的债权确认概念的基础上,就当前债权确认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优化解决策略进行探讨,以促进债权确认制度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2.
根据香港破产管理署网上数字统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有66人申请破产。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3019宗。在这些破产人士中,不乏城中名人。包括珠宝大王谢瑞麟等等。 在一般人的眼里,申请破产是很悲惨的事情,破产就意味着一无所有,成了名副其实的“穷光蛋”。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香港有不少人虽然宣布破产,但生活仍与破产前无异,他们照样可以坐名车、逛名店、住豪  相似文献   

13.
谢俊 《宁波经济》2005,(9):40-44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个人破产制度无疑是各国破产立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个人破产立法的历史演变过程,论症了当前在我国采用一般人破产主义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理由。在比较、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作出建议,并进一步提出推行个人破产制度尚需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相当数量长期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呈连续状态的国企进入破产程序,对这些企业破产财产的处置既是法院破产案件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产权交易机构也可以在破产财产变现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产权交易机构是为加快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推进国企改革、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而设立的产权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5.
邹慷行 《上海国资》2007,(12):44-45
案例概况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立案受理了5家外籍外国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破产还债的案件。2002年8月1日,人民法院以民事裁定书裁定投资公司进入破产还债程序,于2002年8月20日予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破产法律制度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正确认识破产法律制度,促进我国新破产法的尽快出台。对我国现行破产法律制度关于破产能力、破产原因、债权申报制度和债权人会议职能等规定进行检讨,澄清在这些问题上的某些模糊认识,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海涛 《魅力中国》2011,(11):135-135
我国的个人破产立法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然基于诸多种种考虑却又使个人破产制度夭折。本文试图对个人破产制度实施的利及其在我国实施可行性的探讨,评价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绊脚石及对策,从而得出个人破产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宋胜洲  傅彬 《改革》2005,(1):77-82
从债权人的积极作用及其作用的相机治理机制出发,研究企业进入非正常经营状态,即进入破产程序后引发的债权人发挥积极作用的破产制度的有效性,由于中国破产制度目标模式的限制,债权人的相机治理机制无法落实,导致破产制度的效率不能够充分发挥,也使债权人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由此,需要对我国破产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树立债权神圣原则,提高债权人地位,从而最大化整个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易杳 《开放潮》2001,(4):9-13
在中国,破产的概念开始深入社会并被接受,过程的操作能力也有较明显提高。总体上看,现行破产法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效果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该破产的没有破产,破产案件在法院受理的经济案件中仅占0.5%。中国的破产制度还很不完善,还需继续改革。  相似文献   

20.
宋佳音 《特区经济》2022,(7):122-127
2020年8月31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国内首部针对个人破产的立法文件——《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这是我国个人破产领域进行立法的一次创设性尝试,填补了我国破产法仅规定了企业破产而未考虑个人破产的立法空白。应当认识到,个人破产制度并非近现代凭空创造的制度,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财产委付制度。纵观世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破产法的存在与完善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全球性的消费升级与信贷市场的泛化致使个人债务问题突出,在我国作为破产程序替代的民事执行程序在当前个人破产实践中作用日渐式微。本文从个人破产制度中债务人财产之一的房产入手,首先,进行个人破产制度阐述与前瞻性及必要性研究,同时分析法定夫妻财产制视阈下共有房产的处置,论述房产在个人破产中的分割,厘清不动产尤其是房产作为破产财产中自由财产的范围;然后,对个人破产中房产作为自由财产(豁免财产)进行价值分析以及对房产进行豁免的理由;最后,构想具有普适性的原则与标准。相信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首部立法的实践与探究中可以推动我国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营造出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