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佳璐 《发展》2022,(2):76-78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 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探索永不止步,农业文明也历久弥新,进入新时代,乡村农业的支柱作用越发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其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人才",即所谓"人才振兴,乡村振兴".而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人才振兴"的主体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点.广大农村由于地理条件原因,社会发育程度滞后,贫困问题突出,故而乡村人才短缺,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本文聚焦乡村人才的内涵,从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入手,旨在探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有效缓解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围绕五个方面的振兴,本文提出实施"牧羊农养"模式,实行"人才试验区"试点,建设"民族文化基地",采取"生态价值转移支付""生态项目统筹农牧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项目推广,普及"测土配方"和"有机肥市场选择"的方式,探讨基层干部薪资及无形资源的开发等,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才振兴是根本,也是核心所在。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落后的环境、较低的产业效率都使得很多年轻人才流入了城市。由于城市与农村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存在相对严重的“乡村人才留不住,城市人才引不进”的情况,这也是制约乡村战略快速推进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做了简单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引入人才,培养人才,利用好人才的解决措施,以此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5.
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各类型、各领域、各层次青年人才积极参与。科学认知乡村振兴所需的青年人才类型,可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更加清晰的引才思路。因此,文章分别从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培育需求入手,将乡村振兴所需青年人才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社会人才;按青年人才的地域来源分为本土型、嵌入型和返乡型;依照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层次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引领型;按照青年在乡村振兴场域所作用的领域分为服务型、传承型和治理型,分析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和作用,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进度和成效。为推进赣南革命老区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赣州市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五类人才,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等方面形成了有效模式,并积累了赣南革命老区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赣南样板。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5个工作方案。全省规划和5个工作方案,与省委2018年1号文件配套形成了山东乡村振兴"1+1+5"政策规划体系。本刊试对此作简要梳理,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推动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中国农村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在"丘区乡村振兴学术峰会"上,学者们普遍认为丘区县实施乡村振兴应充分认识历史、市场和区位,提出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乡村人才振兴,可通过三产融合对冲农业的小部门化、以"互联网+"对冲乡村交易成本的劣势、以创新创业对冲城市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农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山东省青州市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上进行了成功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此,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应大力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战略、健全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创新三产融合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新动能作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而2500年前的管子,在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强农助农、富国增收的主张。乡村振兴战略与管子治齐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理论契合,蕴含着相同的理论初衷。本文通过对管子思想镜鉴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通过比较乡村振兴战略与管子治齐思想,从中挖掘两者的价值内涵,从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温圣魏 《老区建设》2022,(20):41-43
<正>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突破口。破解制约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瓶颈,笔者认为,要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乡间春色浓     
李群 《走向世界》2022,(14):10-13
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总书记对山东的殷殷嘱托.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当年6月,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再次强调,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  相似文献   

13.
正4月8日,九龙坡区委书记周勇到金凤镇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并以"乡村振兴吹响进军号角,精准脱贫擂响攻坚战鼓"为题,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方面,为金凤描绘了一张清晰的乡村振兴"路线图",让金凤当好乡村振兴领头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十九大勾画出来的美丽乡村,也是金凤镇的现实图景。金凤镇通过产业、生态、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系统重构,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张凤志 《发展》2018,(11):40-4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各地的实际,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本文笔者结合会宁县的实际,从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粗浅的一些认识。对于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凸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而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三农"问题,我们必须实施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慎重选择实施路径,踏准"农民主体、人才培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四大路径,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决定性的因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培育新型农民的职业自豪感,提高他们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引领作用;完善新型农民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培育体系,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只有培育更多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够顺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新乡贤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是村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是乡村振兴中尤为重要的一股"血液"力量。但是现阶段,农村许多人才外流,出现严重"失血"现象。增加新乡贤"输血"量,补齐乡村人才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锦囊。因此,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待遇以及完善机制等方法培育新乡贤,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展开。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方案,那么振兴后的乡村应该没有了"三农"问题。文章以此为思路,结合国家的战略规划和当下乡村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向乡村、农业向乡业、农民向乡民的转化提供了一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思考路径。乡村重在空间布局,乡业重在粮食安全和产业融合,乡民重在通过土地载体在城乡间互动。  相似文献   

19.
张智 《宁波经济》2021,(7):10-11
规范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 是做好 "三农" 工作的重要指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律保障.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看来, 乡村振兴要在要素流通、 打破城乡界限的前提下, 通过有关的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来释放农村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同样在解决好人的问题。优选一班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培育一批人。乡村振兴要靠人才。要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进行农村本土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