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是在计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逐步引进了市场机制,同时也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利益驱动,从而产生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演变态势、趋同的危害和深刻的复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经济时代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经济发展史也是产业结构变迁史,产业结构变迁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与行政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存在本质差异。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学者们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学者们更是预测"京津冀"区域发展会彻底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目前,京津冀区域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区域更趋协调,但不容忽视的是区域的产业结构趋同依然存在。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及趋同现状,进而提出了解决区域产业趋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02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出现了绝对β趋同,其中第一产业的趋同速率大于二三产业且其还出现了σ趋同,而二三产业则表现为σ趋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其稳态。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型过程远未结束。最后指出,我们必须采取如加大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被证明为是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区位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区位和交通状况影响了产业结构,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县域经济,以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为具体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交通状况、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证实了交通状况对于产业结构变化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趋同的特征,但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差距却有扩大的趋势。从发展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通过改善交通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等是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一改计划体制下的呆滞状态而变得十分活跃,各区域的经济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另一方面,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也由原来的“友好相处”而转为“争权夺利”,呈现出快速发展与无序竞争并存的局面,诸如资源争夺、市场分割与封锁、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地方保护、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形、讨价还价、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及围绕此问题的激烈争论等等。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归结起来就是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矛盾。而产生这些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行为有着直接的重要的联系。换言之,政府行为不当或不规范是导致这种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地区工业结构强烈趋同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独有现象,是国民结构失调在区域上的反映,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本文以省级区域作为主要讨论对象,现就目前我国省级区工业结构趋同问题作些探讨。一、我国地区工业结构趋同的现状我国工业结构中的地区趋同现象十分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轻重结构趋同。可以通过霍夫曼比例分析方法得到证实。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1年版)资料计算,1990年各地工业的霍夫曼比例十分接近(见表)。从霍夫曼比例的公式可以看出,比值大于1即为轻型结构。比值小于1即为重型结构,比值等于1即为轻重比重相等。上述各地比值除少数地区大于或小于1外,绝大多数地区的比值均接近于1,而且1982年到19卸年绝大部  相似文献   

9.
曾昭宁  宋晓强 《特区经济》2007,(12):209-210
产业结构趋同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现状及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剖析了形成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即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双重体制缺陷。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产业结构趋同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曾小平  冯志英 《特区经济》2007,221(6):30-31
区域之间经济发展适度的差距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率,但目前我国这种地区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已经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成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情况下本文在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协调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