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世界经济研究》2016,(8)
通过海外研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对于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创造和维持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文章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活动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研发能力、政治资源和国际化经验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而组织冗余却对两者关系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同时,海外研发和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各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在以技术开发为主要动机的制造业和以技术应用为主要动机的服务业中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企业应当重视海外研发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影响作用,这对于中国企业成功实施海外研发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为研究样本,应用AMOS结构方程软件,实证分析了研发投入、新兴资本与企业业绩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对新兴资本、新兴资本对企业业绩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要实现持久的业绩提升,必须转变新兴资本筹集渠道。自主研发应成为新兴资本最主要的获取途径,并且还需进一步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促进研发费用向开发支出以及新兴资本的转化,并进一步加强新兴资本间的内部整合,提高新兴资本的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融资问题。本文利用2005年-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期限结构、研发创新与制造业经营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提高银行中长期信贷比重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但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行业该影响存在差异,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此结论表明,传统的银行信贷体系在服务制造业研发创新方面存在梗阻。进一步地,本文通过渠道检验发现,中长期信贷投入能促进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在创新价值链上更好地实现知识创造、技术吸收和成果转化,从而对制造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在研发创新领域的中长期资金支持,以此推动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其研发活动特殊性的基础上,以提高制造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为核心,构建基于创新绩效的制造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为制造企业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CE0魅力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成为领导学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相关关系、因果关系两个方面对其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回顾,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CEO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学术界与现实管理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该主题的研究一直未有统一定论。而国外由于资本市场较发达,股权激励推行的时间较长等原因,研究较我国而言系统而深入。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大多数研究进行的是现金薪酬、股权、期权三方面各自的或综合的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探讨,并对此进行系统综述,文末对比国外研究,提出了国内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文章在考虑心理收入的前提下,建立了企业和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在不同心理收入水平下比较企业的业绩提成比例和员工的努力程度,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要提高企业绩效就要进行旨在提高知识型员工心理收入的激励管理,同时要聘用满足岗位工作环境的知识型员工。得出了知识型员工面对完全满意的工作环境时的努力程度是在面对完全不接受的工作环境时的2倍。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在考虑知识型员工心理收入的同时合理建立更加有效的工资合同,为企业节约薪酬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了定量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国内外理论界关注。文章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基础上,发现国内外在职业经理人薪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文章从年薪制、股票期权、在职消费三个方面,对其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对探索性学习方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环境动态性中的技术环境、需求环境、竞争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子维度的动态性对探索性学习方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采用262份研发团队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层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探索性学习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环境动态性和政策环境对动态性探索性学习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均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但需求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而竞争环境动态性起着倒U型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我国企业应抓住技术变革带来的创新机会窗口,通过鼓励领先用户参与,建立公平竞争秩序,培育企业动态能力来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