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农民转型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从产业转移、空间转移、民主政治和社会角色演变的综合进程角度阐述了农民转型内涵;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转型的一系列基本特征也进行了阐释。当前我国农村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历史课题,而马克思恩格斯农民转型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启示。在我国,要增强农民转型研究的紧迫感,政府在农民转型中要肩负重要社会责任,加快制度创新、克服农民转型的羁绊,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农民转型的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散见于两人的著作中,用以思考"自然—人—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按照"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演进的思考,彰显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其他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体的系统结构。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从更宽广的视角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能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寻求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首先,本文论述了广义的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哲学为指导,通过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建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体现出其思想的整体性。其次,本文论述了狭义的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基本范畴的批判、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的"前提批判"。最后,笔者简要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有助于我们对"整体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批判、对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批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了小农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科学阐述,形成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与真正解决中国现阶段三农问题、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生态思想有无"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表面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缺少关于生态危机的系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焦点似乎并不在生态危机方面,但是,如果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深层的动因分析以及对未来关切的研究,可以确证的是,马恩理论中有着科学丰富的深生态思想,这种深生态思想同时蕴含着解决生态危机的批判性路径,其理论旨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正确认知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凝聚生态共识是理论研究者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经济转型中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转变问题。农民转变是社会、经济转型问题,其成本应该由全社会承担,但现实情况是农民被迫承担了过多的社会成本。对农民转业、农户迁移提供政策支持,能缓解转型带给农民的过大压力。政策支持应重点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基础上,结合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环境,总结了我市农民的收入现状和制约我市农民增收的因素,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红霞 《经济师》2007,(5):132-133
文章从理论方面初步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实践观,科学地概括了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正确界定了人的需要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阐释了物质利益与思想的辩证关系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对目前我们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图从“农民理性”的角度重新理解小农经济,揭示小农经济的转型动力及其现代适应。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制度变迁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理性开始扩张,农民经济行为的主导逻辑由生存理性转向多元理性并存。在农民理性扩张与农村人地关系重构的背景下,小农经济出现转型,以老人农业、中农农业和家庭农场为经营形式的现代小农经济建立起来。现代小农经济是农民自我改造和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其呈现出大范围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兼业化等重要趋势。在此过程中,小农经济仍然发挥着农业人口生计保障、乡村秩序稳定以及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小农经济转型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说明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小农发展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在 2 1世纪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 ,长期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农民 ,关系中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战略发展全局。此外 ,必须创造性地调整农民科技教育的内容 ,重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农业经济管理理论教育 ,采用灵活多样、覆盖面广、方便及时 ,能够为农民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 ;加大农民教育资金投入 ;全力营造中国农民教育迫切需要的良好社会环境。不这样做 ,在观念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行为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和农业生产力的反向关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双向模式和传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对农业生产行为具有消极作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在此判断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发展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改革,成功地运用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这强有力的政策杠杆,撬动了在“一大二公”体制下沉睡的农民,使长期蕴藏在广大农民中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快进发出来,从而获得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但是,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改革的深层推进,单一的联产承包制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趋于弱化,从而使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又一次处于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如何走出徘徊,并使农村经济和农业再上新台阶?关键的问题仍然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本文试用现代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和方法,对调动农民积极性问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3.
在论证技术引进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对其贡献发挥的制约,指出应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加强技术"引进后"工作、拓宽信息渠道以及引进先进管理机制等途径,增强技术引进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农"问题大透视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是一句意蕴无穷的至理真言。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治乱,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推进中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大大迟滞其进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重要支点在于制定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土地革命纲领,赢得了众多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晚年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没有解决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恩格斯的贡献。恩格斯晚年提到了合作社的两种形式:国有土地上的农业工人合作社和土地集体所有的农民合作社。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恩格斯指出,引导农民走合作社道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坚持自愿原则、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为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基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深入分析了面向农村发展成人教育,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并对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于淼 《经济师》2014,(2):33-34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表达。对生态文明内涵的阐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理论基础,文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生态文明内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既是实现农村建设、农业转型的关键,也是“十二五”改善与提高民生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实力的稳步提高.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新兴主体,邮政金融建立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既可实现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外部社会效应,同时也可寞现自身业备与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其主体是农民,农民可以通过进入城市,融入城市而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可以就地实现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不仅是城市化本质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克制和治疗传统进城城市化局限性及其引发"城市病"、"农村病"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解决中国"民工荒"引发问题和农民"被上楼"等伪城市化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潘璐 《开放时代》2020,(2):193-205
农民经济理论和农民合作社理论是恰亚诺夫农业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恰亚诺夫以家庭农场研究为基础,关注如何在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大生产,提出了以合作社为载体的纵向一体化,构建了"小农场+合作社+支持型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和补充恰亚诺夫关于农民合作社的研究论述与主要观点,强调指出了恰亚诺夫农业经济思想对当下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中国农业发展所具有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