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央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署的统计口径,详细测算了我国政府的全口径债务规模,进而估算我国最优政府债务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政府债务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9年中国政府债务率达到4028%,创历史最高;我国经济增长与政府债务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我国最优债务率在334%~346%之间。目前我国政府债务率高于最优债务水平,说明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偏高。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益膨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吸引了各方的关注。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给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风险,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地方债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只有真正地解决好地方债问题,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政府会计天然具有治理地方债的功能,从政府会计角度入手为解决地方债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伴随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出现而开始受到学者关注,无论在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和严密的逻辑。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从21世纪初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并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成为理论界的热点研究领域。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尚未建立起或运用鲜明的逻辑,研究的深度还需加强,研究方法也存在较大差距。基于国内研究的不足与差距,本文提出了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展望,包括债务形成与发展的动态考察,债务规模决定因素的定量研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与融资平台研究,债务管理的制度安排与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大、范围广、边界模糊,且许多相关数据并未公开,估算难度大。近年来,隐性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仅仅依靠显性负债率不能有效地显示出重庆市地方政府负债的水平。想要准确估计出重庆市地方政府负债水平,需要计算出隐性债务的规模,再计算出综合负债率。通过总结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类型,评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进而计算重庆市地方政府的综合负债率,可以直观地反映重庆市债务的水平。利用基于非线性财政反应函数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模型,得出重庆市综合负债率上限即“警戒线”,然后用当前综合负债率与综合负债率上限作比较,能够看出重庆市的综合负债率是否已经超过了警戒线,或者接近警戒线,如果超过或者接近警戒线,那么即面临债务风险,旨在通过测算重庆市目前的综合负债率上限来分析重庆市债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
度量、评估与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度量和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虽在可控范围内,但新增债务比率已超过预警线,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潜在债务风险。本文从分权体制和道德风险两个层面剖析了引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梳理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逻辑体系,从制度基础、事前审核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事后反思改进等方面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持续负债理论,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运作特点,通过将当期融资平台债务可持续规模设定等于未来偿付期内融资平台的偿债资金现值,构建出融资平台债务可持续性模型来确定融资平台债务的可持续规模。以我国中部地区J市融资平台为例,在利用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出2012~2021年J市融资平台的偿债资金数额基础上,运用构建的可持续性模型动态测算出2007~2011年间J市融资平台债务的可持续规模适度区间,通过将J市融资平台当期债务的实际规模与可持续规模进行对比,判断融资平台债务的可持续性,并据此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下,省以下地方财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某地级市2007-2011年财政收支的实证调查,发现长期存在的事权划分不清晰和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与此同时财力向上集中趋势越来越严重,税收返还不能发挥均衡地区间财力的作用,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过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较低,法定支出和上级要求配套资金的压力不断增加,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地方债务超过了地区可支配财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突出。为解决我国省以下地方财政问题,新的改革措施势在必行,如建立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衔接政府级次和分税制级次,建立规范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融资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对地方政府债务文献的数量、作者、机构的发文趋势进行了梳理,进而借助突现词分析对1949-2020年地方债务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992年以来,CNKI数据库中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主题的文献数量先呈现平稳态势,接着爆发性增长后又逐步下降.而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总体情况由突现词分类,分为抑制期(1949-1977年)、潜...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为突破地方经济资金短缺,推动中国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也日益凸显。本文首次运用熵权法和物元可拓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整体上是可控的,但还是应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三个主体角度来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工具实际操作偏离最初设计将会降低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导致宏观经济波动加剧。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逆周期性调控目标,本文关注财政分权深化和政府债务增发的逆周期性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政策总体呈现顺周期特征。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放大了地方财政政策的顺周期性。地方政府债务增发使地方财政政策呈现逆周期特征。地方政府财政政策及其收入面、支出面均呈现顺周期性,由“顺”转“逆”的债务平衡点分别为0137,0113,0209。当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债务规模都在债务平衡点之下。驱动地方政府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内在因素是官员晋升激励。晋升激励的程度越高,地方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力度就越大。但外部市场融资环境的波动削弱了地方政府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力度。本文的政策主张是,不宜过度财政分权,应该扩大地方债发行规模,促使地方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于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通过个体债券日频交易数据构建省份城投债和地方债利差指标,进而考察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分析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的频域叠加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地方债则不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溢出由短期风险溢出主导。债券余额影响城投债短期风险净溢出,而经济基本面因素则影响城投债长期风险净溢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与监管政策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闫衍 《经济导刊》2023,(3):41-44
<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上扬,区域性债务风险突出地方政府债务是财力与支出责任的缺口,是转移支付之外收支缺口的重要弥补方式。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规模减税降费、房地产深度调整、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下,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结构性及区域性风险较为突出,负债率及债务率大幅攀升。一是地方债快速扩大推升显性债务规模。自2015年地方债全面实行“自发自还”以来,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弥补地方财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持续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在现行的财政框架下,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大多数用于公共领域的项目,其资金偿还更多地依靠税收和非税收入作支撑。近几年,地方债务规模与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匹配,到期本息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到大规模膨胀的过程.1978年~1992年,中国经济转轨的前期阶段,地方举债受到严格控制.1992年以后,我国开始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现.1994年财政改革分权后,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在1998年~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地方政府被动增加直接债务.2004年后,地方政府债务迈入"大跃进"阶段.其间,2004年~ 2007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但每年还是出现大量赤字.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债务规模庞大,扩张普遍较快;县乡政府负债沉重;债务来源多样,债权主体不断扩散;债务关系复杂等特征.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国内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城投债井喷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5.
正近些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现行体制下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不匹配,财税体制改革滞后,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以及民生工程建设的需要,地方政府资金供求缺口较大,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积累,规模日益庞大,增速加快,引起政府高层和社会舆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合规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  相似文献   

16.
政府债务投入对新疆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债务作为特殊的债务形式,必须防范其高度的风险性。本文从新疆政府债务实际情况出发,利用2006年政府债务年度数据和聚类分析法对全区的各级政府部门债务的风险状况予以分类,针对各类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就防范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森 《时代经贸》2008,6(7):52-53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债务风险凸显。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财政的平稳运行构成潜在威胁,而且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债务管理与监督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南宁市政府债务的现状(一)债务总体规模情况。近三年来,南宁市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呈现逐年扩张态势。2007年、2008年及2009年分别同比增长9.7%、22%及57.09%。其中,市本级政府债务比重较大,保持在80%左右,债务量增幅与全市水平持平。县(城区、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地方债增长与地区民间投资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多重门限面板模型,对中国199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地方债增长对民间投资具有显著的门限影响效应,表现为地方负债对地区民间投资的负向效应将随地方债增长而逐级递减;受"四万亿"刺激性投资计划影响,2008年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会对地区民间投资造成负向影响效应;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不存在门限效应,西部地区的地方债增长对民间投资存在逐级递减的门限效应;非严重负债省份的债务增长会逐级提高民间投资,但严重负债省份的债务增长会逐级降低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债务收入是宽口径"土地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2009-201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两个因素对于当地房价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后者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债务支出的资本化。这一结论对于我国的房价调控以及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修正以GDP为核心指标的晋升考核制度,将地方债务规模和还债能力也纳入考核,在地方债"新规"下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并规范其支出投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