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经营规模的效率决定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经济组织规模效率的若干决定因素,并以此作为分析维度对农地经营规模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揭示了农业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有显著规模的产业,论证了农地家庭经营的规模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经过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步改革,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无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承包土地的完美无缺。相反,它受制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从实行的第一天起,就带来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农业经营规模过小。 几年来,人们为解决这个一题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一些地方通过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3.
谢根成  薛云 《农业经济》2004,(10):19-20
实行家庭承包制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进而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农业领域中又出现了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家庭承包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纵深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土地的分散经营,规模过小,使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困难,阻  相似文献   

4.
通过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实现农民增收,已是普遍共识,但关键在于把握适度集中的"度"。农户数量是推动农地规模经营的决定性变量,而农户数量的相持不下正是推动农地规模经营的桎梏。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我国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相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农地超小规模分散经营而言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经营环境下,以某种方式集中适度面积的农地进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苏南、浙江沿海、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和务农者收入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成效[1]。此后,理论界就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机制、发展条件、组织形式、规模界定等进行了广泛探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进行了类似的实践,尽管…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土地承包经营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制度基础;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7.
现行农地经营格局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农户家庭模型和计量方法,对来自南方水稻主产区3个村庄的322个农户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现行农地经营格局对水稻主产区农户可变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户均规模小,且地块过于分散细碎,每吨水稻生产的可变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和整地成本分别占了68%和10%,而化肥、种子、农药和除草剂成本只占15%、3%和4%.扩大户...  相似文献   

8.
农地确权被视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然而这一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值得探讨。文章基于2014—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识别出转入交易费用这一中介传导机制,并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整体上来看,农地确权不利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在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后,发现农地确权对经营规模的负面影响被低估了。(2)转入交易费用越大,经营规模扩大越难。(3)农地确权的实施,反而增加了规模经营主体转入农地的交易费用,并且通过转入交易费用机制对经营规模扩大起负向作用。因此,农地确权促进流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商榷,必须重视当前农地流转中交易费用过高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开展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试点工作,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山东省土地流转起步较早,且多年来一直存在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行为。2006年,枣庄滕州市西岗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808.2万亩,占家庭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19.6%;农民合作社11.2万家,家庭农场3万多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9109家,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一般是指在相对稳定的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环境下,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经营组织方式。当前,我国农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差,抗拒自然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农地规模经营的三个典型案例发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他们为达到资本优势互补,结成了复杂的"吸纳—依附"关系网络,进而重塑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而这种重塑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营与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两种模式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营模式中,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趋势明显加快,中坚农民和普通农户处于弱势地位;而在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模式中,农村能人主要负责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关服务,中坚农民和普通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农业收益由多元主体共享。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模式所产生的阶层重塑样态表明,小规模经营仍有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通过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更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江、浙、鲁3省5县(市、区)83户农业经营大户的调查资源,分析了农业经营大户对所租赁土地在租赁前后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变化的认知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农业经营大户的土地绩效都比租赁前有所改善。然后,对这些农场的土地租赁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农业经营大户对农地租赁市场发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最后,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地租赁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需关注五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规模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问题 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二是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规模经济有两个模式:一个是以美、加、澳为代表的以大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模式;另一个是以日、韩、台、荷为代表的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基于陕西省和山东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规模经营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农地规模经营政策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标准化生产存在中介效应;(2)农户扩大农地经营面积意愿越强、延长农地流转期限意愿越强、低效农地转出意愿越强、劳动力转移意愿越强,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3)政府农地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越大、农户对农地政策越了解、农业机械和技术劳动力投入力度越大、化肥和农药减量投入越有效,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研究结论:应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使其成为地理标志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实现农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利用黑龙江、河南、浙江、四川4省的村庄层面与农户层面调查数据,探讨农地流转、履约环境对农地规模经营程度及稳定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固定效应模型、二元选择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良好的履约环境能够强化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地规模经营的促进作用。(2)履约环境更优的村庄农地规模户减小或退出经营的概率显著更低,且规模户经营农地面积减少比例也更小。研究结论:良好的履约环境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发展和保障其稳定性的重要条件。构建与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乡村治理中的法制教育与宣传,规范要素市场交易行为以形成良好履约环境,对于保障农民农地权益和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经》2014,(3):5-7
<正>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是现阶段我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出台背景如何?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政策创新?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村经济》2014,(12):7-11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全文如下: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当前,“谁来种地”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主导的新型合作农场成为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新探索,对其实践与逻辑进行探讨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海门新型合作农场为例,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对新型合作农场的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对比,指出新型合作农场在联农带农、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的优势。结果 新型合作农场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为农地经营主体,整合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并将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引入农业生产,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有效实现了产权明晰、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分担和外部性内部化,有效促进了农民和村集体的双增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帕累托改进。结论 新型合作农场充分做实了村集体“统”的功能,其合作化、一体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一种思路和参照。  相似文献   

19.
如何激发农户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是实现其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农地股份合作社为例,基于728户非社员农户样本,着重分析了信息传递、家庭养老保险对非社员农户入股决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家庭养老保险参与、政策信息、社员评价信息传递对非社员农户入股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社员评价信息传递边际效应最高,对非社员农户的调节作用随传递信息内容等级的提高而提高。此外,信息传递对非农社员入股决策影响的边际调节效应递减。家庭养老保险对非农户社员入股决策的正向调节作用需要一定的信息传递为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可针对特定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健全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参与农户评价;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提高农户风险补偿预期。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村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下,如何优化土地资源、农技、农机和劳动力的配置,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永久基本农田得到充分保护,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中央交给上海农村工作的一个历史任务。本文重点就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与实现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