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合作,制造业在其中蛰淳毒重要角色。对泛珠三角制造业的结构特点及演进趋势的研究表明,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内制造业结构的优化,既要做大做强具有优势的传统制造业,又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2.
以1960—2010年日本制造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数据指标,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的结构变化,发现日本制造业结构在1960—1985期间明显升级,但1985—2010年制造业结构比较稳定。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造业的转型问题,提出应根据产业转型的方向制定政策,重视与内需联系密切产业的发展,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对支柱产业发展的影响等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工业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加工制造业的过度扩张和基础工业的相对落后,我国加工制造业主要为粗放型和低技术型,对能源、原材料摄取相对较多,而基础工业特别是交通运输、能源及原材料的增长明显滞后,这种工业结构中的冲突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工业结构目标,同时,要建立起具有优化工业结构的利益诱导机制和投资主体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产业量大面广,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应当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80%以上,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因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信息化,就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尚待发育,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开发性自主知识产权少;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管理落后,竞争力薄弱。为此,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是: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使制造业升级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征碳税是落实“双碳”目标、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碳税可以改变制造业成本结构,激励制造业绿色转型,但是存在推高产品价格、抑制消费需求、拉低经济增速的风险。汽车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典型代表,碳税的影响更为突出。在对我国汽车制造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整体分析的基础上,以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依据,构建CGE模型,将碳税设置为四档税率,模拟分析碳税征收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碳税征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我国制造业的基本情况,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背景下,制造业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当前,我国制造业在要素结构、产业链水平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为此,相关部门应依托数字经济,通过培植创新平台、加大创新力度,推进产业融合、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基础设施等策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及质量变革,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是制约青岛经济的重要因素。青岛作为山东经济的排头兵,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推动力,需要对自己的制造业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本文就青岛制造业的现状、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发展战略做一初步的探索,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生产成本上升、外资优惠政策取消等原因,使得近几年外资企业加速撤离中国,这导致中国国内一些相关企业的倒闭,近期更是出现“倒闭潮”。“倒闭潮”还反映了我国制造业本身存在的发展模式粗放、结构升级缓慢等方面的问题。应正确认识此次倒闭潮,把挑战变成一种机遇,加速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制遭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确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反映绝对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增加值、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4项显示性指标.时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体现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经济集聚的主导产业。空客A320落户天津,既表明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和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所具有的经济集聚能力,又为天津产业升级发展带来机遇。本文就空客A320落户天津滨海新区进行产业联系分析,特别对现代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天津应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装备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未建立起能够保证制造加工质量的专业化、标准化分工协作体系;众多行业尚未形成核心企业;设备产品的信息化水平低.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应该促进核心企业成长,完善专业化配套体系,为装备工业的提升和长期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完善生产组织体系,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装备工业;用改革开放的方法构筑装备工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是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对跨国公司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着重分析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科技、人才、资本、市场及制度等动力要素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和创新的源泉,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全球各大国都把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其装备制造业也快速崛起,在国际分工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寻找恰当的策略,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新趋势,实现自我的产业升级,并在世界制造产业链上占据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出现的所谓“产业空心化”,实际上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外转移而产生的“制造业空心化”,在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重点发展了信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由此推动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制造业空心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不能因为一些国家的新兴产业没有及时弥补传统产业转移留下的空白,就认为这种转移是不可取的。至于我国目前出现的“离制造业”现象,是认识偏差造成的,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业链条长、影响广,对多个产业部门的投资、布局、升级都有深远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整有利于这些产业部门要素成本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合理化、过剩产能的消化和控制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租赁业等服务业部门和电气设备、金属加工、化工等制造业部门的关联效应最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房地产市场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要保障制造业用地,控制土地要素成本上涨,发挥技术进步在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执行更高建筑标准,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促进房地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在加入WTO议定书中,对我国制造业的产业政策、执行国际化标准等问题作出了具体承诺。“中国制造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要用WTO规则维护中国制造业的权益,中国制造业要优先发展IT产业。政府要采取切实政策措施使更多的制造业走出国门,要花大气力帮助制造业实现新的跨越,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水平,要依靠知识产权培育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环境保护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形象认同力,要通过认证机制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跨越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很大,其供应链规模也很大,但供应链结构不优化,严重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通过供应链管理来改造和提升中国制造业。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供应链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实现理念转换,重视供应链管理;二是要实施流程再造,建设供应链管理体系;三是需要政府推动和行业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和产业阶段竞争力理论,构建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05、2009和201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该产业仍处于初级生产要素大规模扩张、高级生产要素不断积累的产业积累成长阶段,高级生产要素缺失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阻碍其提升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应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大高级生产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