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美国不断开动印钞机,注入大量美元纸币,令世界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积极推动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互换合作并扩大货币互换合作国家的范围,是当前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中国摆脱“美元陷阱”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1981年12月3日,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在美国营业的商业银行开设了专门经营“欧洲货币”存贷业务的“国际银行设施”(IBF),这是七十年代末以来美国银行业实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标志着美国正式加入欧洲货币市场国家的行列。“欧洲货币”主要是“欧洲美元”市场产生以来,许多欧、亚、美洲的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地参与其活动。它的发展十分迅速,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该市场对美国国内金融带来冲击,美国一直不允许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展“欧洲美元”业务。  相似文献   

3.
鲁政委 《中国外汇》2009,(16):46-47
美元走势分歧加大:或保持强势,或大幅贬值,市场一时难以达成共识。从世界金融的发展趋势看,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将取代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这种预期更加使美元的走势扑朔离迷。在美元“迷失”的时代,那些与美国经济关系密切的货币,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美元,是美国崛起的标志和统领世界经济的主要工具,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打赢计位以来,美元至今无与匹敌。但是,当为“美国的货币,你们的问题”时,其他国家对美元的声讨亦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5.
小国货币难脱美元阴影1971年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之后,美元依然维持其霸主地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实体经济仍然十分强大,当时美国GDP占世界GDP的47%;二是当时世界上没有美元的替代品;三是世界货币彻底虚拟化之后,小国货币难于摆脱霸主货币美元的决定性影响。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了"小国货币的原罪"说:如果小国经常项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经由世界货币美元传递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发行约束机制的缺乏,美元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递减效应,并使全球经济与美国高度联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极化、货币区域化、竞争化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本质是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美元的大幅贬值引发了非美货币的集体性“被升值”,这种态势虽然有利于美国经济利益诉求的实现,却同时扭曲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并引发非美国家集体采取干预本币的举措。后危机时代美元贬值的全球影响及对策,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国际货币境内外循环流动的经验借鉴(一)美元国际循环机制及启示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一战期间,在众多国家放弃金本位制的同时,美国决定恢复金本位制以扶植和加强美元的国际地位。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输出美元,更凭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构筑起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多边经济体制,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两难”造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美元与黄金脱钩,进入“美元本位制”的牙买加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一直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通货膨胀,为美元国际地位的巩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龚刚 《中国金融家》2014,(5):122-123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一种主权货币——美元——来充当世界货币,并且没有力量(如国际公约等)对其发行行为进行制约。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使得美国在占有世界资源、强化本国实力和与它国的竞争等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美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货币战争"(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绝对功不可没。尤其重要的是,美元的超级优势同时也体现在冲击他国经济,将危机转嫁给他国的能量上:美元泛滥曾使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0.
进入4月份以来,美元地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出现近年来少有的大幅下跌。本文分析了美元对主要货币大幅下跌的原因,指出美国连续会计假帐丑闻、经常帐户和财政“双赤字”、股市泡沫以及欧元区、日本的经济恢复是美元对这些地区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