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测定了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以及居民家庭基本生活线等,并针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其结果对政府部门制定消费政策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骅  高鸿桢 《经济纵横》1999,(11):40-42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旅游消费的增长就是主要表现之一.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并结合经济理论,通过适当的模型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为推动国内居民旅游消费,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4.
顾晓波 《经济论坛》2001,(17):15-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逐步告别了短缺经济,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并出现了需求不旺的现象,这导致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率近几年呈下滑态势,1996年~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9.6%、8.8%、7.8%。一般从需求角度来讲,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投资消费需求和净出口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的出口消费需求,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使我国的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1998年仅增长了0.6%。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增长率也有所…  相似文献   

5.
马薇  杨超 《现代财经》2002,22(12):22-25
消费是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作为需求力量,不仅直接对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而且还会通过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间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成了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以及消费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等级对消费的影响,并对如何促进消费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其收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借助SA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判断。结论认为:工薪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决定性影响,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高级化。建议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开拓多元化收入渠道,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7.
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璇 《经济师》2007,(2):231-232
文章以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为基础,以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的实际数据为依据,得出我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入具有极强的相关关系。同时,针对我国目前的国内旅游和居民收入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姝丽 《经济视角》2006,(11):37-38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贯彻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高。一、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十五”以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消费额占全省的85%。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94.7元,比2000年增加2773.87元,增长69%。城镇居民消费成为带动我省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因。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取消福利分房、医疗及养老保险社会化和教育收费市场化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人们的消费观念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汽车、住房、教育、通信、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迅…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旻 《经济论坛》2009,(7):56-61
本文通过对比1999年至2007年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重点讨论消费结构差异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进而提出提升居民消费倾向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关注不同收入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和非工资性收入占比同时提高的现象。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间的边际消费倾向无统计差异。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更多用于居住等生活必需支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用于提高众多子类消费。此外,以上结果在城乡间和地区间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Masahiro Hori 《Applied economics》2019,51(16):1784-1798
Using a unique long-run panel of Japanese household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es in consumption at retirement (‘the retirement-consumption puzzle’).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households’ expenditure does decline after the retirement of the household head and that changes in household composition at retirement cannot fully account for this decline. Changes in life-style/preferences after retirement also do not appear to explain a salient feature of the expenditure decline, namely,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s of the expenditure decline and the income decline upon retirement. On the other hand, our finding that the expenditure decline is larger for households with smaller savings and/or that experienced a large unexpected income decline is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andard LC/PIH augmented with unexpected shocks, while it does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re is a relatively small subset of households that are myopic and lack sufficient saving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村能源建设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沼气建设是西部农村能源建设的重点。文章在介绍西部地区农村能源概况的基础上,对农户收入水平对沼气消费的影响进行理论、实证分析,得出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对农村人均沼气消费量的影响是非线性关系的结论,提出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等计量工具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由此对照我国政府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而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分析经济刺激计划中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在促进农村消费方面的作用.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1)当前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国家财政农村救济费支出;(2)已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既有消费价格补贴等短期措施,也有旨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的长期性政策,时于促进农村消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未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仍需继续着眼于各种长期性政策.国家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时,应注重提高农林水事业费以外的支农支出比重;(4)县域经济是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将启动农村消费与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估计和预测城市居民收入变化对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对城市家庭消费部门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估计了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家庭三类能源消费的直接碳排放量,建立了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识别城市家庭能耗碳排放增长和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储蓄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庭碳排放有显著影响;城市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增加会抑制家庭燃气碳排放的产生,但对于城市家庭用电碳排放和城市家庭采暖碳排放,则表现出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used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method to separate China's 30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energy consumption discrepancies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1985 to 2007. The categories were high, moderate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reas and the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three areas by means of panel data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order to support national goa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e energy measures and policies should be distinctly taken.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荣  石昶 《技术经济》2007,26(9):84-87
在借鉴西方跨期最优消费选择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所提出的\"棘轮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中国的消费函数,鉴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模型单独进行检验,考察两者在影响消费的因素方面的差异,并试图找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已有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累积对经济增长和家庭收入增长会产生重要影响,居民家庭社会资本存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其累积过程中却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家庭居住地的经济环境和政府行为对家庭社会资本的累积无显著影响,社会资本累积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农户是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决策单元。因此,农户经济及其经营行为与持续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依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农户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近5年来农户收入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农户经营行为的特点,并运用经济学模型对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对政府部门制定农业政策与农村体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After accounting for top incomes missing from the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come inequality trend in China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Our analysis, which involves fitting the upper tail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to a power-law model, reveals that the authoritative income survey data miss 0.68% of the population and 6.19% of aggregate income in 2018. Despite the most recent survey data providing better coverage of top incomes, our correction is still crucial. The raw survey data indicate a consistently increasing Gini coefficient between 2002 and 2018, but the corrected index starts to decline from 2013. Meanwhile, the revised top 1% income share increases from 7.01% in 2002 to 7.89% in 2013 and then slightly decreases to 7.64% in 2018, while the revised top 10% income share stabilises at around 33% throughout the period. Notably, China's revised top 10% and top 50% income shares in 2018 are close to those of the United Kingdom but ar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