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现状,从劳动力市场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养老金分配中出现的性别收益差异,对于男性在养老金领取额度方面的现实优势,笔者提出了缩小养老金性别收益差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5、2002、2007、2013和2018年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相对水平和退休收入替代率等多种指标,估算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及变化,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1995~2018年,三种指标均显示,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在1995年位于较高水平,在75%~80%之间;之后逐渐下降,于2018年有所回升,在50%~65%区间。而且,不同单位性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群体间的养老保障水平有所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为适度,但主要依赖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第二、三支柱的发展较为薄弱。本研究为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是首次公布的对世界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比较、评价的报告,本文通过对该指数的分析和研究,介绍了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状况,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最后提出了保障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保险精算的知识,构建了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模型,研究工资水平、参保年龄和退休年龄等因素对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影响,找出其影响程度,并据此提出解决东、中、西部地区职工养老金差异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贾晗睿  詹鹏  李实 《财政研究》2021,(3):101-114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表现为"多轨制".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基于回归模型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反事实分析方法等研究了养老金收入差距变动中的"多轨制"特点,其中重点关注了养老金的覆盖率变动和待遇水平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2013年到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差距缩小,养老金的覆盖率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提升.(2)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覆盖率的增加是近几年养老金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养老金覆盖率的增加导致养老金收入基尼系数下降6.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下降3.6个百分点,城镇下降了 8个百分点.(3)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水平增速不统一,高收入人群总体上增速更快,从而扩大了养老金收入差距,使得基尼系数增加了 1.3个百分点.(4)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养老金收入差距,对缩小农村养老金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使得农村养老金收入基尼系数下降了 2.4个百分点.在今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需要继续提高养老金覆盖率,平衡职工养老金和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增速,切实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待遇水平,缩小我国老年群体的养老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养老金调整机制建设是随我国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而开始的,在尔后的养老金调整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它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养老金调整机制不规范、养老金调整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泛化、把握养老金调整因素有失偏颇等方面。这说明,我国养老金调整机制但仍处于建设成长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使之日臻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养老保险金私有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情况,通过论述其对我国养老金改革的启示,揭示了我国养老金保险制度改革方向为如何引入竞争性管理基金和如何选择合理的养老保险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存在巨大差距,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备受质疑,由制度差异带来的阻碍人才流动等弊端日益凸显,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及其养老保障特殊性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并基于融入全国统一的养老金体系和保护公务员既得权益的考虑,给出了公务员养老金改革应采取“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测算分析了改革方案对个人和财政支出的影响以及在实施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统账结合"模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仅指对纳入社会统筹账户的养老金进行统筹,强调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分账管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今后发展有重要意义。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应处理好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关系,注意债务风险,并在巩固省级统筹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10.
汪泓 《新金融》2023,(7):11-16
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25日实施,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和协同推动下,总体运行平稳,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基于个人养老金的金融属性在养老保险三支柱中的体现,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个人养老金的目标人群没有完全锁定和激发出来,相对于庞大的金融市场,个人养老金产品不够丰富,参与者的边际效应没有体现出来。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需更大范围激发个人养老金目标人群,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养老二、三支柱打通,引入默认定投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养老金政策影响力;加强产品功能设计,实现未来收益可期;做好制度监管、信用风险防范。我国要从多个方面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助力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中最重要,实施最广泛的一项制度,也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核心。从2011年12月15日,证监会主席提出将养老金进行统一管理,到今年首批养老金就位,该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但,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养老金入市,能否解决现有的问题,以及怎样使其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国民养老金制度是中国养老金多支柱改革和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和突破口。论文从财务可持续性的角度,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测度了国民养老金在中国实行的财政负担规模,评估结论显示国民养老金在中国具有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中国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的改革设想,建立由"国民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的大一统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对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巨大冲击,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个人养老金参与率以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压力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个人养老金管理实践,采用连续时间随机模型,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积累过程进行建模,并加入主观折现因子刻画参与人对流动性限制和风险承担要求的补偿。令个人养老金账户期望积累值与个人投资积累值相等,建立了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决策指标内涵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收入人群的内涵收益率存在较大差异;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以及降低主观折现因子可以提高内涵收益率;可以通过设置差异税率、提高投资收益率、以及提供流动性机会等机制设计吸引不同人群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此外,存在保底收益率的产品在兜底的同时保留了获得上行收益的可能性,对收益分布存在非对称影响。此类产品增强了养老金的积累效果,有助于实现个人养老金的扩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养老保险金作为一项关系到广大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始终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改革措施的一致性、制度的整体安排等原因,使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中显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一直被社会深为诟病,由于“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所导致的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悬殊,在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金“剪刀差”甚至仍有扩大迹象.因此,社会上要求取消“双轨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这使得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显得极为急迫和重要.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入手,总结当前我国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形成的背景、原因以及现状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退休养老金双轨制逐渐暴露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等问题,对废除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主要困难和必要性进行了双向分析,在借鉴国外不同先进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投石问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英、美、日、中国香港4家央行养老保险制度概况(一)英格兰银行养老保险制度1.英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英国是最早实行养老金制度的国家之一,制度设计没有群体划分,具有普遍性和统一l生。据英国政府于2013年1月14日发布的养老金改革方案显示,新的养老金制度将于2017年4月开始实施,届时将取消国家养老金的分类,合并为一种金额统一的政府养老金。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求是》杂志发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高度重视我国养老保障事业。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为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迈进了一大步。近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跃辉教授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意义和挑战作了深度解读,她认为《意见》非常清楚地定性了个人养老金私有财产的属性,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意义不仅限于是对第一、第二养老保险支柱的补充,而是具有潜在革命性意义的一种制度。本刊编发赵教授的此篇演讲,以期为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7.
德国新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里斯特养老金和吕库普养老金)通过税收优惠和直接补贴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个人购买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的热情,多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养老金计划,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艳 《中国保险》2012,(9):62-64
老龄化引起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人口老龄化会提高养老金计划的领取/缴费,从而使养老金制度出现支付危机。因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革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支付危机。这些措施包括通过经济杠杠,促进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等私人养老金的发展,以减轻政府养老负担,提高个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养老保险责任。其中,延税型养老金以其节税等优点被民众广泛接受,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讨论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思路,主要集中在养老金替代率和养老金负担率水平上.首先从当前我国养老制度面临的问题谈起,接着基于Samuelson(1958)迭代模型构造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部分累积制模型,并得到了我国实际替代率方程.最后从模型入手分析了解决提高替代率和降低负担率两个问题的可能途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现行养老金会计核算的现状 1.在不同的养老金计划下会计核算方法应有所区别。养老金计划分为既定缴费和既定收益两种类型,新准则中养老金仅作为职工薪酬的一部分来规范,从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实情出发,采取了既定缴费制下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体现出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的区别,而是将其合二为一等同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