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物价上涨压力依然难以明显减弱,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将上涨4%左右,和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翘尾因素影响价格上涨约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上半年价格情况及下半年价格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同期,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8%。生产资料中的石油及制品、有色金属上涨达10%以上。去年的翘尾因素影响1~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个百分点,今年新增涨价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3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会在2%左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在6%左右。下半年价格政策的重点,一是要继续实行现行调控价格的政策:二是防止粮价下跌,将粮价维持在当前收购保护价水平。  相似文献   

3.
杜金钟 《市场周刊》2004,(46):31-31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10月份全国流通环节原煤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6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涨15.29个百分点,比年初提高12.85个百分点。其中,烟煤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6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93个百分点,比年初提高12.41个百分点;无烟煤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6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6.48个百分点,比年初提高14.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诸建芳 《新财富》2010,(2):26-26
近期全球和国内经济出现了一些变化,我们将2010年的物价指数预测值上调。CPI由原来的2.6%上调至3.2%,PPI由原来的3.5%上调至5.1%。2010年PPI将先上升后逐步下降,PPI的高点在二季度,全年平均为5.1%。从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来看,翘尾因素导致PPI上升2.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导致PPI上升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一、前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情况今年前9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累计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下降2.6个百分点,延续了去年7月份以来CPI同比涨幅回落的走势。在前9个月上涨的2.8个百分点中,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为1.5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1.27个百分点。(一)食品价格仍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但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小1—9月份,食品价格上涨5.5%,  相似文献   

6.
《国际广告》2010,(11):143-144
黄金周零售餐饮业消费额约6千亿 商务部7日发布的监测显示,2010年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925亿元,按可比151径计算,比2009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8.7%,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家用电器、金银珠宝、秋冬服饰、汽车、家居建材等商品热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2004年我国CPI涨幅达到3.9%,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其中,上年“翘尾”因素为2.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7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类价格较快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CPI涨幅仍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随着以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以及世界经济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2005年我目经济增长水平将平稳回落,CPI涨幅也将有所回落,呈温和上涨态势,预计全年涨幅在3%左右,全面通胀的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8.
2009年,荆门市物价部门监测的381种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与上年相比,粮食、蔬菜等123种商品价格上涨,占32.28%;食用油、猪肉等206种商品价格下降,占54.07%;价格基本稳定的有52种,占13.65%。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荆门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2008年涨0.1%,是全省率先走出负增长的6个市州之一,降幅分别高于全国0.8个和全省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在面对三方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发的“非典”冲击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不利影响的情况下,2003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回升的趋势,成为“九五”中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好的一年。GDP增幅达9.1%,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实现8%以上的高增长,这是“九五”中期以来的第一次。各项  相似文献   

10.
徐连仲 《中国物价》2006,(10):28-32,52
2000~2005年,我同围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仪上涨1.2%。2006年七半年我国GDP增长10.9%.CPI仅仅上涨1.3%,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1.0个百分点。但是,老百姓对当前价格上涨的感受却很强烈,以至于不相信当前价格总水平涨幅只有区区的1.3%。央行的最近调查显示,民众的真切感觉是物价上涨幅度很快,居民对“物价过高”判断所占的比例升至24.4%,较上季提高2.3个百分点,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2.1%,比上季下降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今年1—5月,四川市场物价在粮油、猪肉及副食品价格领涨、居住类及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助推下呈持续攀高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比上涨2.9%,涨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6个百分点,到5月份市场物价创下了自1997年9月80个月以来的新高。但1—5月份市场物价走势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仍低0.4个百分点,上涨幅度比较温和,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投资高潮。新开工项目迅猛增加,在建工程进度加快,投资规模增势强劲,带动投资品市场购销两旺,使得投资价格逐季攀升。与上年相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年扩大2个百分点。其中,1季度上涨0.8%,2季度上涨1.3%,3季度上涨2.4%,4季度上涨4.1%。  相似文献   

13.
价格因素导致今年农民增收困难,增幅可能小于去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打破了1996年以来增幅连续下降的格局,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比上年增加了314元.名义增长率12%,实际增长6.8%,是1996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上年3.23:1缩小到3.2:1。因此,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农民消费开始活跃.农村市场也由冷趋暖,2004年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0.7%,比上年增幅提高了3.9个百分点。进入2005年,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1.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个百分点,受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影响,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持续走高,1~3月增长幅度达到11.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最高的。  相似文献   

14.
2003年7月份,我国工业品价格涨势平稳。与2002年同月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0%。 (1) 受石油、钢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趋稳的影响,2003年7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比2002年同月上涨2.4%,涨幅仅比2003年6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上涨约1.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上涨7.0%,原料工业上涨5.1%,加工工业持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导刊》2004,(17):22-23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突破1万亿元,达1199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5%,比去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占工业销售收入的14.2%;实现增加值2954.1亿元,增长23.8%,高出工业6.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6.3%,约拉动工业增长2.89个百分点;实现  相似文献   

16.
明波 《四川物价》2002,(3):30-31
2001年,在世界经济发展滞缓而我国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同时,四川实现了省委和省政府提出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全年GDP4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增速比全国水平高1.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工业的继续高速增长,为我省工业产品及生产资料市场提供了充裕的货源。但由于受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影响,以及沿海地区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冲击,使2001年四川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继续在低位上运行。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年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5%。  相似文献   

17.
数字     
《华商》2010,(8):22-22
中国社会科学院7月29日发布的《2010年城市蓝皮书》指出,我国城镇化率达46.6%,城镇化规模居世界第一。蓝皮书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前4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今年“十一”黄金周时逢中秋,双节同庆,而世博会带动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再加上全国人民喜庆“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热烈气氛烘托,在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消费品市场依然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喜人局势。商务部发布的监测显示,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925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致富天地》2005,(6):46-46
云南农资价格今年以来继续上涨。云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9.7%,比去年同期涨幅提高9.3个百分点。这是自2004年3月份农资价格止跌回升后,连续13个月呈上涨势头。  相似文献   

20.
春节前三天,李宁公司发布2011年业绩预期公告,预计2011年业绩同比下滑6%-7%,毛利率下降1-1.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将下降7-8%百分点。春节假期后的第二周,有媒体报道这家公司计划降低人力资源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下调约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